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的补白点及其教学时机选择

2009-06-07朱雅芬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花种泉水松鼠

朱雅芬

补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独特的创造力,给文章“留白”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

如何引导学生在恰当的地方进行个性补白?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中的留白,让它真正为教材、为学生、为教师服务呢?

一、从教材内容上选择补白点

1.利用省略号补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课文往往用特定的标点符号(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 如《泉水》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丁冬,丁冬”。执教时,我这样引导: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泉水流过哪里?遇见过谁?都说了些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由于有前面教学做铺垫,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练说,气氛很热烈。

生1:泉水流过沙漠,看到小树耷拉着脑袋,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饱了你们就能长成大树,我要把大沙漠变成大森林。”

生2:泉水流过青青的草原,看到马、牛、羊正在赛跑,泉水说:“跑吧,跑吧,我的琴声很响很响,正好为你们加油呢!”

生3:泉水流过校园,看到同学们在读书,泉水说:“读吧,读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们琅琅的书声伴奏呢!”……

此补白环节的设置,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尽情想象,自然而然地迁移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也就水到渠成了。

2.利用插图补白

许多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它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最容易引人想象。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握图意,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绘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为课文配上合适的插图。如我在教学《四季》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补充课文中的插图,并模仿课文当一回小诗人。小朋友们尽情发挥,通过绘画把内容合理地表现出来。有的在春天的那幅插图上画了弯弯的柳枝,高兴地说:“我是春天。”有的在夏天的那幅插图上画了个大西瓜,一边挺着大肚子,一边大摇大摆地对小朋友说:“我是夏天。”有的笑嘻嘻地说道:“秋天到了,苹果红红像灯笼……”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对文本作了拓展和提升,而且诱发学生积极读书思考,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揣摩图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画这一形象思维的载体,发掘图画的深层内涵,进行合理的补充、连接、组合、再创作。

3.利用题目补白

题目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抓住它的特点进行补白,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春天”一词,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眼中的春天,激起他们对美好春天的回忆。我又在前面加上“触摸”一词,先让学生说说意思,再问为什么是“触摸春天”而不是“闻春天”“找春天”。孩子们的答案异彩纷呈:春天很美,大家都想去摸摸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草;盲人看不到春天,只能靠触摸,才知道春天有多美;人们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时除了看就是用手摸……一连串的猜想,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课文去看个究竟。

二、补白时机的选择

1.课中补白

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情境的创设,能充实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直观的语言环境中尽情发挥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喷发出极具创造性的潜力。

在《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中,很多教师都选择在课终补白,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最后得出雄日是个诚实的孩子,体会诚实的美德。我觉得此时的补白更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教学第一自然段之后,就让大家说说国王发给大家的是什么种子,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再让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培育花种的。文中只写到雄日是怎么培育花种,并没有写其他孩子是怎么培育的,此时补白,让学生说说雄日在培育花种时其他孩子在干什么。有的学生说其他孩子换了花种,十分用心地培育,希望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可心里却很害怕。有的说孩子们很努力地培育花种,规定的日子快到了,可花都没长出来,于是他们就偷偷到市场去买了最漂亮的花。他们这样做既欺骗了自己又欺骗了别人。还有的说他们为了做国王的继承人,都变成了坏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要像雄日一样诚实、不骗人……

如此补白能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顺应课文合理推想发生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

2.课终补白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留有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去想象。教师就要善于捉住这些空白点,进行有效的训练。比如《松鼠和松果》一文的结尾是: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学完了课文,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将来,松鼠带着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来到这片茂密的松树林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兴致勃勃,气氛热烈。有的说它们会围在一起愉快地唱歌,高兴地跳舞;有的说老松鼠会带领小松鼠们继续种松果,使这片松树林更加茂密;有的说松鼠们会在松树上捉迷藏,玩得可开心了……这样,促使学生们调动过去的阅读经验,顺应课文合理推想可能发生的种种场景。学生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语言得到训练,而且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当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将这种弹性最大的空白巧妙地作为课堂延伸练习让学生课外去填补。

补白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在课堂教学上运用“补白”的艺术手法还有很多,因材设计,重视“空白”,巧妙“补白”,是激活学生生活体验、 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补白”能够给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带来无限驰骋的空间。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加强“补白”训练,使师生这两种生命体通过文本在情感、兴趣、人格、个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交流与互动,实现知识乃至生命的同步发展,从而令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对文章的“留白”进行个性补白,其实也是对课文的“二次创作”,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补白”式文本解读将会给孩子们打开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一小学 323900)

猜你喜欢

花种泉水松鼠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泉水与盐水
词如花种
花与泥土
旅游与脚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