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课外语段阅读训练指导

2009-05-21尹功仁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从文中文段主观题

尹功仁

初中语文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主要就是文学作品、科技作品、议论文等的阅读训练。除了教材中的课文外,更多的是课外文段的阅读训练,而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与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写作训练相比,其不确定性更大,更加难以把握,学生反映也最难,在检测考试中失分也最严重。现代文阅读面广量大,人文内涵丰富,科技知识广博,思想哲理辩证,真可谓海阔天空。如何抓住文体特点,进行阅读训练,提高初中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生的现代文语段训练指导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把它编成歌诀,现录于下:

相信自己能行,提醒自己细心。

首先浏览感知,明白依体命题。

解题不离语境,整体局部印证。

问从文中拟出,答从文中弄清。

问题越审明确,答题将会越准。

客观题文中解,主观题方向明。

让学生熟记于心,指导平时的阅读训练。长此以往,贯彻落实,形成习惯。学生反映普遍较好。

一、激发阅读兴趣,消除畏难情绪

教材所选现代文,大多文质兼美,而课外语段,无论是出现在作业本中的,还是出现在检测考试中的,由于其选择范围的广泛,选择时间的自由,选择编排的灵活,国内国外,古代当代,甚至刚登载发表的精美时文,都可以作为阅读材料供学生训练,许多文章或文段,其质量绝不亚于教材中的课文,显得十分灵动,十分鲜活。在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不但能得到相应练习,更能得到思想情操的感染熏陶,真是一箭双雕。要让学生自己能感受和认识它们的价值,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乐观地投身其中。

于漪老师说:“进入语文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在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阅读主体或受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的感染,获得审美愉悦;或被科学知识、奇妙现象吸引,进入新的天地;或被精辟的论述、中肯的道理所折服,得到有益的启迪。在理解评价时,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的体验领悟和情感标准进行取舍,充分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倾向和创造力,阅读兴趣盎然。

在获得愉悦,获得知识,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出色完成语段训练。使他们认识到,提供训练的语段阅读,适合他们的语文水平层次,是应该而且能够完成的。使认真完成语段阅读训练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二、养成细致习惯,克服浮躁心理

习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目标——行为——习惯——性格——命运的链条中,习惯起着关键作用。“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

平时,要鼓励、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阅读名著、阅览报刊杂志,使他们有广泛的阅读面,见多识广,形成“大语文”观念,增强理解能力,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勤于动笔,做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写心得等,有条件的,在阅读时,可参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写作背景,使他们对文本有宏观把握,以便精准的了解把握阅读内容、写作意图。进入阅读训练实际操作,要利用各种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文本,提取主要信息;细心咀嚼段落、语句,进行品味细化;或默读、或朗读。勤查工具书,及时扫清字词“拦路虎”。仔细阅读设置的问题,审清题意,对问题把握精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不管是文字还是数字、字母,都要规范清楚整洁,答题要求规范完整简洁,解答的语句,不但要通顺,还须规范,要接着提问的话头进行解答。一道题目有几个问题,要步步到位,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疏忽遗漏。总之,在阅读解答过程中,要沉稳细致,不盲目浮躁。

三、遵循认识规律,整体局部印证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知开始的,一切较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通过感觉,在获得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认识的源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语段阅读训练同样应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感知、认识文章或文段的内容是阅读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深入理解、领会文章或文段内容的前提。同时,文章或文段总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局部的分析均应从属于整体。因此,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程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平时进行语段阅读训练,要求学生不要去看该语段下出了哪些问题,而首先能以较快的速度对文本进行“扫描”,从而获得大致印象,初步了解内容大意,了解脉络结构,并调动知识积累。运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对局部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理解,由此进一步认识整体的中心与材料,思想内容与写作特点,结构上的详略、主次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理解文本提供依据与条件。

接着逐个审阅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去再读文本,思考该问题是对全文的把握理解还是对局部的研究,是局部的又该从怎样的范围内去寻求解答。一一解答后,还应把该问题的解答放到文段中进行印证,看能否站得住脚。这样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有如数学中的运算与验证,答题的准确性就高。

为了使问题明确,要求学生对问题一字一顿地咀嚼,抓住关键字眼,如不够清楚时,要求反复读题,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大声朗读问题,达到清晰深入的目的。告诉学生,军人在接受任务时,为了使自己更明确,有时指挥员要求大声复述任务,就是这个道理。

四、明白依体命题,抓住特点解答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体的阅读训练目标,依据各类文体的特点阅读。

文学作品的阅读:要能认清记叙要素,还须通过要素促进对文本整体或局部的理解;能理清记叙的顺序,同时还须认清运用某种顺序的主观意图和表达效果;能掌握记叙的中心和材料,同时能理解根据中心思想对材料所作的详略、主次的处理;理解记叙文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与地位;领会记叙语言具体生动、鲜明形象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科技作品的阅读:认清并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能理清说明的顺序;辨别判定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

议论文的阅读:能准确认识判定论点;能区分论据并认清它在论证中的作用;能指出常见的论证方法;能领会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文体不同,特点有别,阅读训练的题目也不相同。

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侧重于情感体验,形象评价,情境体味,语言品味。

科技作品的阅读,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科技知识,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议论文的阅读侧重于思辨观点、材料,体会论辩的严密。

文体不同,题目有别,解答问题时采取的思维方式也不同,语言表达也应与文体特点吻合。虽然新课标背景下淡化文体意识,不作刻意强化,但毕竟不能混为一谈。

五、分清主观客观,根据特点突破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段阅读训练同样应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段训练题目按照意识区分,又分主观题和客观题。按照笔者理解,所谓的主观题,是按照文本的本来面目,实际包含的内容而拟的题目,主观题是从文本出发,可以凭读者的主观意识进行发挥甚至创造的题目。客观题侧重于对文本的忠实、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准确的语言表达,一般可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作出概括来解决的,所谓“问从文中拟出,答从文中弄清”;主观题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它们是对文本的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更大,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文章或文段的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培养学生兴趣,鼓励学生信心,又要靠平时的广泛积累,提高能力,更应该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训练习惯。这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从文中文段主观题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Humor and Laughter: Health Benefits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种子
答案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