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成功作法和发展趋势

2009-04-07车卉淳

物流科技 2009年3期
关键词:经济政策清洁生产技术创新

摘要:文章对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成功做法和发展趋势作了研究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清洁生产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创新。我国的清洁生产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在清洁生产的实施过程中,国外的成功经验和作法可供我们借鉴,如与建立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向第三产业延伸、注重产品生态设计、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

关键词:清洁生产;经济政策;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measures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lean produc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actice of clean production depends on innovation of policies and technologies.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clean production is just in the case of elementary period. During the practice of clean production, we can study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 such as the combination with ISO4000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extension to the tertiary industry,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ecological design of produc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ndustry zone.

Key words: clean production; economic polici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1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成功作法

从世界范围来看,推行清洁生产的成功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经济政策推进清洁生产。经济手段在实现环境政策的目标时兼具灵活性、效果和效率,能够对进一步减少排污量和采用对环境无害的清洁工艺技术产生持续的压力并刺激创新,可弥补法律措施等直接行政控制手段的种种不足,从而有利于预防性环境政策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目前从世界范围看,主张以经济手段促进清洁生产的呼声很高,环境税、资源税、排污权交易、环境损害责任险等措施和手段倍受重视。目前几乎所有国家在推行清洁生产项目时都采用了经济政策这一措施。

(2)以科技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只有在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内以更宽的角度将环境和技术因素集成起来才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只有避免过分关注于针对污染源的“边角技术”,强调真正的技术革新,才能实现清洁生产。以科技发展推动清洁生产的目的在于加强技术创新和传播,增强清洁生产项目实施和设计的创新强度。荷兰的清洁生产实践活动为此提供了良好的例子。在这段时间里,荷兰政府起草了“第一环境状态”和国家环境政策计划,建立了优先废物总量的削减和管理协议。此外,在可持续技术的开发、清洁生产在服务和零售行业中的应用、清洁生产和生态设计技术工具的开发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

(3)加强教育和宣传,促进社会广泛参与。信息的交流和获取是清洁生产得以成功实施的基本要素之一。利用互联网进行清洁生产信息的交换和传播已经为各级组织广泛采用。例如,中国—加拿大国际清洁生产合作项目将网站建设作为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强化信息交流硬件建设的同时,强调环境协商、加强民主参与对于清洁生产的推行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日本公害防止协定的制定、美国代替性纠纷处理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运用等都发挥了理想的效果。

(4)多途径推动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涉及环境和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特性决定了清洁生产在推进过程中的多途径性,目前,许多国家都采用了环境行政控制、环境经济手段、环境信息手段、环境刑事制裁、环境协商等多种对策并存推动清洁生产的机制,并且借助于市场推动不同政府部门进行协作,如英国实施的环境技术最佳行动项目以及澳大利亚实施的清洁生产和生态效率项目。

(5)加强世界范围内的清洁生产合作行动。到目前为止,在UNEP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世界范围的清洁生产合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定期开展清洁生产高级国际研讨会、建立国家或地区清洁生产中心、举行圆桌会议、开展区域性的活动等。

2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清洁生产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1)环境法规遵循长期性和可持续原则。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先后进行了环境战略、政策与法律的重大调整,调整的结果是加大了清洁生产法规建设的力度,从“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转向污染预防,清洁生产是这其间主要特征。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污染预防法”,这是从源头防止污染源的排放、实施预防技术(清洁生产)的一部重要法规。欧共体及其许多成员国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例如欧共体委员会在1977年4月就制定了“清洁生产”的政策,在1984年、1987年又制定了欧共体促进开发“清洁生产”的两个法规,明确对清洁工艺示范工程提供财政支持。丹麦于1991年6月颁布了新的丹麦环境保护法(污染预防法),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可以看出,环境法规的制定一方面由基于末端处理和污染控制转向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另一方面更加地集成到企业经营法规、财政税法以及投资和贸易体系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了环境法规遵循长期性和可持续的原则。

(2)与建立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结合。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操作层次的、具体的、界面很明确的管理手段,是集近年来世界环境管理领域的最新经验与实践于一体的先进体系,它主要通过建立、实施一套环境管理体系,达到持续改进、预防污染的目的。与清洁生产比较,二者尽管在企业实施、技术内涵和预期目标上存在着差别,但均是从经济环境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而提出的新思想和新措施,具有相近的目标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二者的结合是必然趋势,ISO4000环境管理体系可以看作实现清洁生产思想的手段之一,支持着清洁生产的持续实施,且不断地丰富着清洁生产思想的具体内容。

(3)向第三产业延伸。清洁生产最初关注的是生产管理,后来进一步转移到第三产业以及消费领域,这就是污染预防原则的非物质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最为强调地是生态效率这一理念。生态效率指在满足人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提供具有竞争力价格的商品和服务,且不断减少这些商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影响和资源消耗强度,使之降低到与估计的地球承载能力相一致的水平。生态效率要求实现三个战略目标,即零排放、零填埋和零增长(能耗)。实现这些目标特别是减少自然资源的能耗是《FACTOR 10》(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必须在现有基础上扩大10倍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要求)所致力的方向。

(4)注重产品生态设计。产品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环境友好设计、生命周期设计等都是与之类似的概念)就是致力于将创新活动真正融入产品设计的前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污染预防。产品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在于从产品的孕育阶段开始即遵循污染预防的原则,把改善产品的环境影响的努力灌输到产品设计之中。经过生态设计的产品对生态环境没有不良的影响,在延续使用中是安全的,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是高效的,并且是可以再循环、再生或易于安全处置的。例如,美国克莱斯勒、通用和福特三大汽车公司共同成立了汽车回收开发中心,在进行汽车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汽车的拆卸、翻新、复用的可能性,以及最终销毁部件的最小量化。

(5)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随着清洁生产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推行清洁生产不能停留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问题,而要谋求将工业系统纳入到生物圈之中,组织生态工业园区。这就要求清洁生产从早期企业层次上的活动上升到区域范围内的宏观经济规划和管理的层次,亦即着手生态工业园的建设,以达到工业群落的优化配置,节约土地,互通物料,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工业生态学的诞生和发展为区域系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被认为是清洁生产最为彻底的解决方案。工业生态园区(Eco-Industrial Park, EIP)是工业生态学最为普遍的实践形式。EIP通过成员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和其他设施的共享在整体上来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丹麦的Kalundborg工业园区被认为是EIP的经典范例,受到了工艺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加拿大、荷兰、法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普遍进行了生态工业园区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随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纳米比亚和南非等已经开始考虑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3结论

纵观世界范围清洁生产的进展,可以看出,清洁生产在新的世纪里进一步推行取决于政策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创新。就政策领域而言,由单纯的环境政策考虑转向环境、技术和经济等综合政策考虑;就清洁生产理论和技术创新而言,清洁生产已经扩展到工业系统层次和消费领域,与生态效率、FACTOR 10等概念联系起来。概括说来,清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蕴含了以下两个转变:一是对单一装置或企业的关注扩展到对工业系统的关注;二是对生产领域的关注扩展到对产品以及消费领域的关注,并进一步强调非物质化。

参考文献:

[1]车卉淳.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M]. 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2]石磊, 钱易. 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1):20-22.

猜你喜欢

经济政策清洁生产技术创新
基于多手段教学的《清洁生产》教改研究与实践
产业政策的两个重要属性和权贵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政治效果与治理体系
浅析山东地区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初期(1951——1959)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经济政策及其成就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中国新形势下的经济政策对未来经济的影响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