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阅读“寻找信息题”的考试梯度

2009-03-27高满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难易度珍珠项链文段

中考卷对考试难度要求,十分严格,一般分四等:易、较易、较难、难,在试卷中的分值比例一般为5:3:2:1,下面我想从易到难的顺序,讲一讲我们师生对这种题型的考试难度的把握。

一、从原文中找有关信息

例①阅读下面古诗文:

《过山农家》(唐)顾 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题目:三、四句中写了山农“ ”、“”这两个劳动场面。(2分)(2008年浙江台州中考卷)

很明显,题目要求回答的“劳动场面”的信息,就在诗文的三、四句中,信息分布范围小。“焙茶”、“晒谷”这两个信息又无需考生加工,就可以拿来回答。是原生态信息,在难易度上为“易”。

例②阅读《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文段是考题中的节选)

题目:文章开头写了哪些自然现象?请加以概括。(3分)(2008中考安徽省考题)

这道题,要求考生在文段中找出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考生也不难读出文章的开头一段排比句就是描写的自然现象,文题中所要信息就在这段排比句中,有用信息分布较集中。但不可以将这段排比句照搬到答案中,因为问题还要求“请加以概括”,因此考生必须对文段中的有用信息进行概括,去掉文学性部分,即可。示例:燕子去了又来,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又开。这道题在难易度上为“较易”。

二、从文章中归纳有关信息

例③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选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楼子、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文段是考题中的节选)

题目:综合第③段所举的例子,说说人工选择有哪些显著成果。(4分)(2008年福建泉州中考题)

这道题,需要考生寻找的信息量大,而且信息点分布较散,考生不仅要有较好的筛选信息的能力,还要有较好的概括信息的能力。完成这道题,考生不会束手无策,总会找出一些信息,但要全面的将所有相关信息找出来,对于考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以上这段文字,要能较全面的找到相关信息,首先,理清文段的说明层次,这是全面她找到相关信息的关键。其次,学会提炼信息,找句子中的中心词是很有效的方法。如:“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其中“色彩”为这句的中心词。答案示例:在较短的时间内(1分)栽培出品种、色彩、姿态、形状(2分)等各异的花。(如将“姿态、形状”答为“外形”,将“色彩”答为“颜色”亦可)(语言表达1分)。这道题在难易度上为“较难”。

三、用自己的话概括有关信息

例④阅读《珍珠项链》(文章略)(2008年黄石市中考题)

题目: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限在25字以内)(2分)

本文叙述了的故事。

这是一道中考中常考的“寻找信息题”,但它的信息面较广,分布在全篇文章中。而且信息的隐藏性较深,可能在文章中找不到原生态信息,由于题目有字数要求,“限在25字以内”,这就需要考生根据题意对文章中提供的有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因此考生要有较强的概括信息的能力,还要有较强的整理信息的能力,否则,就会概括不全面或不正确。如,有考生概括为“写了有关母亲的珍珠项链的事”,这样的概括,“主要内容”不具体。还有考生这样概括“写了珍珠项链的怎么丢失,又如何复得的”,这样概括不全面,对珍珠项链的“主人”这个信息没有找到,而珍珠项链的主人是文章的主人公,有不可缺失的作用,这道题的答案有三个信息点:“母亲”、“珍珠项链”、“失而复得”,这是评卷中的三个得分点。缺少其中的任一要素都要扣分。示例:母亲的珍珠项链失而复得。(2分)这道题目从难易度上看,应该为“难”。

高满生,教师,现居江苏建湖。

猜你喜欢

难易度珍珠项链文段
珍珠项链失窃案
《说文段注》之“同意”及其理论意义
“珍珠项链”
珍珠项链
浅谈初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韩国大学生汉语及其语法习得难易度分析——以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二、三年级为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