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高效结合例谈

2009-03-27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廉颇蔺相如赵国

李 俊

教材分析和设想:《廉颇蔺相如列传》是苏教版《史记》选读“摩形传神,千载如生”里面一篇,故事性很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文本难度也不大,另外针对学生写作素材缺少的现象,我在备课时想到了放手学生阅读和写作素材积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开放式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多角度阅读文本,联系写作话题,多方面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时间:一课时,阅读讨论20分钟,发言交流20分钟,总结5分钟。

教学过程(实录):

师:(导入)同学们,京剧《将相和》演绎的就是《史记》选读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故事,这个故事会给我们哪些思想启迪,我们从中能感受到古人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呢?体会这些,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好的帮助,大家不妨把眼光收回到课本中来,从文本中提取材料。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按照学习小组分头进行阅读讨论,

生:阅读讨论(按小组,20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阅读讨论很热烈,我们就来交流一下,通过阅读获得何种启迪?你又联系到我们平时写作的哪些话题?

生一(男生):“平凡与伟大。”

师:挺干脆。何以见得呢?

生一:文本开头部分先介绍廉颇、蔺相如二人出身地位的对比,但在赵国大难来临时,只有蔺相如挺身而出,去虎狼之国的秦国,后来的完璧归赵、渑池会及将相和中的非常表现,无不透露出蔺相如具有伟大的爱国精神,出身低微,精神伟大,这不是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吗?(众生笑,有人鼓掌)

师:很好,有理有据,你开了个好头,联系“平凡与伟大”这一话题非常恰切,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的壮举和精神常常表现在普通人的身上,这也验证了“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名言。下面的同学就按照这位同学的方式来发言好吗?

生二:“爱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蔺相如在赵国危难之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捧璧使秦,其爱国精神光照千古。

(好,有生叫好,接下来的发言既热烈又激烈。)

生三:“勇气和智慧”:人生旅途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蔺相如给我们做出了典范。他勇赴虎狼之秦并巧妙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这是一;渑池会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秦王击缶,且以死相逼,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这是二。后来的对廉颇的退让都表现出他的大智。可以说他是勇者的典范,又是智者的化身。

师:“勇者的典范,智者的化身”,说得太好了,并且这个角度很新颖,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既需要有勇气,更需要智慧,二者结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生四:“全局意识,顾全大局”:面对廉颇的宣言和百般挑衅,蔺相如深深地懂得,“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

师:这是当前比较关注的话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时候更需要我们抛开个人的恩怨,舍弃个人利益而为大局服务。蔺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为我们提了一个很好的警示。

生五:“宽容”:宽容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廉颇的羞辱,相如的舍人们都忍无可忍,请辞去,而蔺相如却不与廉颇争列,廉颇负荆请罪又能将相交欢,为刎颈之交,有了千古传诵的“将相和”。(众生鼓掌)

生六:“面对错误,知错能改”:“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廉颇功高盖世不可一世,在闻听蔺相如退让的原因之后,幡然醒悟并真诚地负荆请罪,表现出了一代良将的气度,也同样值得了称赞。

师:很好,从廉颇的角度进行思考,你是第一个。

……

师(总结):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阅读思考,并且联系目前的热门话题也很恰当。此外也可以再从小的地方挖掘,像从缪贤推荐蔺相如,可以引发“人才与伯乐”、“知人善用”、“人才与机遇”,“人才与治国”等方面的话题(生点头),总之,一个文本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并提供多个话题的材料,这就像一块砖头,他有六个面,我们在垒墙的时候可以有多种用法:竖立,平放,侧立等等,一个素材我们可以运用到不同的话题里面,变成不同的题材,阅读文本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从文本中挖掘素材,才能丰富我们的素材库。这节课大家觉得收获如何?(生齐答:好)那好,课下就把这些同学的发言整理在积累本上,或者继续进一步地探索挖掘。下课。

教学反思

仅仅一个文本一节课,获取了如此多的信息,真是令我想不到。这节课给我带来了兴奋、欣慰,更多的是有关阅读和写作教学方面的思考。我们的确应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因为文本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我们要把学生的目光收回到文本中来,同时要把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使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提升能力。执教《廉颇蔺相如列传》这节课,学生通过多角度阅读、多方位思考,将文本的个个层面,将人物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总结出十几个话题,的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李俊,教师,现居山东滕州。

猜你喜欢

廉颇蔺相如赵国
希望在肩上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师与书·赵国华
古法奇观
“没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