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009-03-27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一堂课激情语文课

邱 慧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澜教授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语文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调动一切可行因素,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激情,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激情飞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知识殿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注重自身形象,点燃情感火花。

有人把语文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精神状态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演员”要用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是应具备诗人和演说家的特质。诗人的特质在于感动自己,演说家的特质在于感动别人。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激情,首先就要激发自己的情感,像诗人一样,率先点燃自己情感的火花,然后就像演说家一样,用充满激情与鼓动性的语言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跟教师共鸣,跟作品共鸣,在共鸣中接受激情的感化和思想的熏陶,感受到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如讲王维的《山居秋暝》,教师就应与王维追求恬淡闲适的山居生活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讲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教师就应与龚自珍对真正的人才遭受迫害的深切同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摧残人才的统治者的强烈愤慨之情。

二、抓好“三点一线”,打造精品课堂。

三点,即切入点、兴趣点、思考点;一线,即以学生的接受、体验、感悟、探究为主线。教师若能落实好课堂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那么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养成将大有裨益。

切入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导入,在对文本精心研读、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寻找最好或较好的突破点,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位教师在讲《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时,他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祥子怎么这么傻呢?烈日,他不知躲;暴雨,他不知避。老舍为什么写这么一个大傻瓜呢?全班同学大为震惊: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大家叽叽喳喳地投入到议论中,注意力便情不自禁地集中起来了。为了一开始便抓住学生的心,还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如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就先播放杨洪基演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伴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乐声响起,学生一下子就被气势磅礴的歌声所吸引和感染,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

兴趣点,是学生学习能量的集合点,它能有效地调控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兴趣不等于一味地幽默搞笑,最重要的是因课制宜,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塑造、人格的完善。基于此,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美的学习情境,寻找兴趣点。有位教师讲郑愁予《雨说》之前,先让学生听一段雨声的录音(听雨),看一副雨景的绘画(看雨),朗读一篇与雨有关的美文(读雨),唱一首颂雨的歌曲(唱雨),说一段雨中的感受(说雨)。有了这样的情景设置,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其次是要学生学出高潮。如有位教师在讲《范进中举》时,设计了两次小高潮和一次大高潮:表演范进的“笑”,体验胡屠户的“手”,这是两次小高潮;比赛用语言描绘“范进中举图”,并当众朗读、评判,这是大高潮。构建学生的“表演”平台,让语文课高潮迭起,课堂便不会沉闷。另外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板书,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说:“语文板书是语文解说的高度浓缩。”教师的“才艺”可以起到激趣的作用。

思考点,是一堂课灵魂的凝集,是一堂课的张力所在,是一堂课价值取向的定位,是一堂课文化品位的体现,是对学生主体思维的激活。它能开动学生的脑筋,启迪学生的心智,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讲《我与地坛》一文时,以理解、体味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为主线,确立三个思考点:一是“我该不该去死”,二是“我为什么要出生”,三是“我应当怎样活”。三个问题涉及“死、生、爱”三个层面。前两个问题是铺垫,是过渡,而第三个问题则是本文追寻和思考的核心。为了什么要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便是对如何面对命运的主题的回答。再比如有老师在讲《道士塔》时就提出了一个颇具冲击力的问题:王圆箓到底有没有罪?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异常激烈,一个问题就起到了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线”,即以学生的接受、体验、感悟、探究为主线,这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应该关注生命的完整,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的和谐统一,而且价值生命中要达到真善美、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的统一。认知是人的智能的认识活动,情感是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的心理体验。只有融入智慧和知识的情感教育,才会激发理性的生命,真正提升生命的质量。语文教师便要利用课堂做好这项工作。

总之,一堂理想的语文课不单是语文教师的语文课,而是全体学生的语文课。让语文课堂回归到“生命、生态、生活”的层面,充满人文关怀与生机活力,则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邱慧,教师,现居湖北咸宁。

猜你喜欢

一堂课激情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有趣的一堂课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