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多媒体给作文教学注入一股活水

2009-03-27王翠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细节多媒体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时时听到这样的抱怨:不少学生作文或千篇一律,或瞎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批改时郁闷、痛苦……其实,我们语文教师在埋怨、痛苦之余,更需要反思。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象,也不能全怪学生。让我们来探寻一下他们的生活轨迹吧:许多学校的学生从早晨6点钟进校,晚上8点钟离校,一天中忙着做各科作业,晚上匆匆回家,等待他们的不是社会新闻、电视节目,而是家庭作业;当然更别说那些吃住在学校内的孩子了,他们连回家路上匆匆一瞥的机会也失去了;而双休日又大多用作补习和做家庭作业了;繁重的各科作业又挤走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学生生活在狭窄的圈子里,再加上许多学生不去观察,不会观察,又没有从“万卷书”中汲取营养的时间,以致写作缺少真实表达的背景和内在驱动力,导致作文课模仿作文选或瞎编乱造,最终造成千篇一律、空洞无物的结果。

反思是为了改进,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随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更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弥补学生没有时间观察生活的缺憾,引导学生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真谛,给作文教学带来一股活水,激荡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一、创设情境,开拓视野。

刘国正先生说:“课内与课外是语文学习的双翼,只张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多媒体可以将大千世界尽收方寸之间,给课外的一翼注入新鲜血液,开拓学生视野,使其更有力地被煽动。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所以,在作文教学中,首要的是关注学生写作的源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5·12汶川大地震”震动全国,可学生看电视的机会很少,对灾区情况知之不详。语文课上,通过多媒体有选择的播放有关新闻内容,让学生有机会细看现场画面,聆听真实语言,体验喜怒哀乐。当看到地震中北川中学伤亡惨重的新闻时,许多孩子已泪流满面;当看到灾民被埋在废墟中施救不出时,又是满脸焦急;看到救援人员从死神手中夺回一个个生命时,又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而当看到部队冒着被余震、塌方和泥石流吞噬的危险,在重灾区开路救援时,又让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关切敬佩……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汶川,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灾区的一切。学生在日记中、作文中,内容具体、情感真切的记录下了这一切。读着那些文章,不再是折磨,不再是痛苦。一篇篇日记都是一次次真情的流露,一句句话语都是发自肺腑的关切,一个个文字就分明是学生那一颗颗心,与灾区一同跳动的善良而敏感的心……这一教学过程告诉我们: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恰能弥补学生学习中“源头活水”这一空白。它可以给我们作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诸如:景物的再现,音乐的欣赏,文字材料的收集,新闻的播放,画面的特写,等等。它可以超越时空,为学生写作提供生动、丰富、快捷的素材,创设优良生活情境,开拓学生视野,使其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下笔无文的难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自由飞翔的境界。

二、培养观察,关注细节。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么接触面窄,观察机会少;要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写作中,有观察才会有发现,有关注才会有思考,我们作为引导者要做的就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事物再一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看到自己平时不在意的“熟悉而陌生”的生活。

在引导观察时,要确立主题,找到合适的观察点和顺序,更要注意细节。鲁迅先生说过“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而知全貌,以一目尽显精神”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储存、再现、放大教学中的文字图像,画面生动直观,停留时间长,能清楚的展示细节,学生可以充分感知画面每一部分,捕捉特点和深化理解。一位教师在“细节描写片段练习”指导课上,给学生话题——“关注”,要求回顾生活,以细节描写的方式讲出自己所见所闻,学生大多讲的较为笼统,缺乏细节描述。然后教师利用投影展示了画面:题目是“高考进行时”,画面是家长在场外等候的情形。让学生观察后,再进行描写训练。在学生的描写中,大到整个场景的焦急,紧张气氛的渲染;小到一个家长头上的汗珠,手里捧着的绿豆汤的微微热气,家长焦急而又期盼的眼神,探着身子伸着头向考区内张望的背影——无不真实具体,细节突出,生动形象。读者能真切的感受到家长对高考的高度关注,从而突出了“关注”的主题。接着,又投影了第二幅画面,让学生观察,并要求自己给画面取一个恰当的标题。内容是:两个残疾人,拉着一车煤球,男的就一只胳膊,一只手攥住车把,绳子挂在肩膀上;女的拄着拐杖,在后面推。本来这些画面学生在生活中一般不会注意,但在此刻,许多学生被吸引了,震撼了!许多学生给画面取名为“微笑”、“坚强”、“乐观”等。在描写中,突出了画面人物的动作,不少学生更突出了人物的面带微笑的神情。学生在细致描写中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和评论:如“……也许他们在谈论着学习成绩优秀的儿子,也许他们在计划着未来的生活……一对残疾人夫妇,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们乐观向上的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两个层层深入的“细节描写片段训练”,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使学生作文内容具体而又生活气息浓厚,课堂上几乎是人人有话要说,有文可写,(想象和评论)一改往日作文中愁眉不展之状,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课堂只是一个例子,更重要的是将课堂积累的观察经验拓展到日常生活领域,将社会大生活融入眼底,揽入胸怀,让生活的源头活水常流常新,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三、动态评改,促进上升。

评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大工程,但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往往是只看分数,不计其余,所以没有学生参与的评改,教师的批改就前功尽弃。传统的评改常常是以读带评,学生在听读中评改,但听读中留下的记忆是短时的,大部分学生不能细致的去改,所以收效甚低。有些教师将要评改的案例打印出来,供学生评改用,但又费时费力,难以经常去做。所以传统教学的作文评改课收效甚微。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在这方面大显身手,弥补传统评改作文的不足。评改课上,将评讲内容投影出来,供全体学生作评改材料,具体、直观而且可以反复显示。在评改中,可将学生修改内容随即调整,进行对比分析,增强动态效果。评改中,可以就整篇文章进行评改,诸如立意的高低,段落的顺序,内容的详略,语句的修改,用词的表现力等方面,都可在学生评讲中随时给以调整和改进。也可安排片段性评改,出示精彩作文片段的示范,使学生在分析评讲中明确其好在何处,并依此为例修改自己的文章或进行模仿训练。或出示有问题的片段,使其给此内容诊治,再写出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进行讲评,逐步改进,最后使问题片段成为精彩内容。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的片段练习,多媒体都可以给我们较为具体、直观的显示,同时它的呈现量大,灵活性强,易于操作,给学生提供了真正参与评改的机会,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的修改训练,从而真正起到评、改进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在动态的评改中,在作文水平不断上升中,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于语文学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作文教学中,它能够弥补现在学生接触面窄的不足,在方寸之间展现学校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画面定格中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关注细节,更能实现动态运行,转变传统作文评改收效低的局面。但多媒体终究只是一部机器,需要我们语文教师的智慧操作,所以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机智的教学去挖掘它,让它成为我们作文教学中的源源不断的活水。

王翠娥,教师,现居江苏铜山。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细节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细节取胜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