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作文何以言之有物

2009-03-27徐海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真话真情作文

在语文听、说、读、写诸能力中,“写”居核心地位。而在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由于受地域、信息摄取量、阅读范围、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中的“瓶颈”问题。要很好的加以解决,作为农村基层语文老师,我以为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全面提升作文教学水平;小处着手即从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尤其进行目的明确、循序渐进的“言之有物”的训练。“言之有物”即作文有内容。具体的讲就是作文有可读性,能说明一定的问题,能表达某种情绪和观点。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社会实践和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找到突破口,扫除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开头难”的心理障碍,消除“言之无物”和“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窘困。

一、说真话就是作文

提起上作文课,学生便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对作文的兴趣更是奢谈。教师需要不断的对学生强调“作文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写好作文”的理念,从而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畏惧情绪,并且强调说真话就是作文。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也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说真话在写作中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

《中国青年报》6月5日刊登记者专稿《关注中小学生作文》,文章里有这样的材料:在一次和中学生的交流会上,记者问在座的20多名同学“谁在作文中写过假话”,几乎所有同学都举起手。许多同学都告诉记者,老师就喜欢一个框子套出来的作文。同一个题目的作文,如果不告诉你作者是谁,猛一听,就像是一个人写的。这则材料真实的反映出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弊端。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消除种种顾虑,增强其自信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糟糕!我还没上厕所呢,怎么办?我憋足了劲,以百米的速度向厕所冲刺,天啊,今天怎么了,我差点跑到女生厕所里去了,缓过神时,又差点撞翻了停在操场边的一辆摩托车,等我解完手,我一边跑一边系裤子,当我上气不接下气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时,同学们看见了我的狼狈相,哄堂大笑,我恨不得地上裂开一道缝钻进去。”这是我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声响到老师开始上课大约一分钟场面中的人和事,其中一位同学写了他忘记上厕所而带来的尴尬的一段文字,我在讲评时特意对这篇作文提出了表扬,并告诉学生,这就是说真话,说真话就是作文,作文犹如做人,真即美。

这种方法,从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望而生畏的困境,让学生觉得有信心,觉得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这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一步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和态度。

二、写真事就是作文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曾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在里面。”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曾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我想这里所说的“敞开”、“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或者有话要说”都是在告诫我们,在写作文时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但怎样才能做到,我想首要的当是写真事。真事是产生真情的唯一源泉,也为说真话提供了唯一的原始资料。

写真事,就是平时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的真实的生活素材,还原生活本来的面目,让人读来亲切可信。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使然,看到的动植物多,与清新的大自然接触得多,熟悉农事,熟悉乡土风情,这些与城市学生相比,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既是作文教学最直观的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我十分注意这方面的开导工作,让学生写自己十分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和“模拟生活”,并告诉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心感悟,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一次,我让学生写有关“熟悉的动物”为题材的作文,我先出示了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一幅画,并特意强调李先生是国画宗师。画面上两头公牛怒目相向,正在角斗,犄角互斜,前腿半跪,后腿绷直,尾巴上扬,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效果,大多数孩子都开心得笑了,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这幅画有毛病。”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吃惊地转过头去,看着刚才发言的那们同学,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继续发言,他不慌不忙地说:“我自小放牛,见过牛角斗的场面,牛在角斗时尾巴不是起来的,而是紧紧夹在两腿中间的。”其实我事先已经知道这幅画的“毛病”。于是我借题发挥,就如何观察动物,掌握它们的生活规律,熟悉其习性进行了指导。小至观察动物,大至观察社会,必须用眼、用心,写事实,才不至于出现“狗出汗”、“公鸡下蛋”的笑话。

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增强了写作文的兴趣,平时注意积累大量真实的生活素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后来,我所教的三个学生在中国青年报社与云南师大商学院联合举办的“云南师大商院杯·青年关注”征文竞赛中,一名学生写作的题为《一双布鞋》获得“优美文笔”一等奖,另两名学生写作的《感谢有你》、《做个好儿子》获得此项二等奖,深受师生好评。

三、叙真情就是作文

叙真情,就是抒发真实情感,就是作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语)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鲁迅先生有一篇《写作秘诀》,把怎么写文章概括成12个字,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由这些大家所言不难看出,真情是写作的灵魂。情从何处来,自然要触景生情,触物思情,有感而发,而农村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情、独特的地域特色为情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灵,教师因势利导,把情景教学引入作文教学当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6年仲秋,我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欣赏绚丽多彩的秋景,提前布置好了作文任务,适当进行了情景写作的指导。来到秋天的原野,学生们有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感觉,缤纷的山峦、清澈的河水、火红的树林,……其中一位同学在作文里写到:“站在秀峰山上,纵目望去,茹河像一条清亮的玉带,款款向西流去,大地如母亲般安详,原野斑斓,如一袭铺天盖地的袈裟,到处氤氲着药材的香味,天宇间,一盘雄鹰在滑翔,头顶草帽的农人,还在忙碌,村落里炊烟轻柔,新米飘香。看吧,大自然犹如一位神妙的画家,恣意地将浓烈的颜色挥洒。”在作文的最后,这位同学还写到:“人们都赞美夏天的热情与奔放,可我要赞美和平安逸成熟的秋天,虽然不久就是肃穆的严冬”。我在作文讲评课上给予很高的评价。情景教学方法得当,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同时也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情感陶冶,并不断地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当然,作文教学不光要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还应注意“言之有神”的技巧训练。“神”就是讲求技巧,讲究说话和写作的艺术,在说真话、写真事、叙真情的基础上,讲求表达效果的感染力。(就是达到美学上所说的“艺术美源于生活美,却高于生活美”的效果)即着意训练培养学生想象、求异(创新思维)、求精(三分写七分改)能力。言之有物是基础,言之有神是升华,形神兼备才是真正的好作文。

诚然,农村学生虽然有淳朴的秉性,有熟悉大自然、熟悉农村生活等优势,但由于受地域、阅读范围、信息接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要使他们的作文水平大面积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立足实际,正视现实,留心身边一草一木,在教学中掌握学情,才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从而解决语文教学中这一“瓶颈”问题。

徐海军,教师,现居甘肃定西。

猜你喜欢

真话真情作文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话都可以写吗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