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桂林词人王鹏运词作的悲情意识

2009-01-29尹福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7期
关键词:词作

摘 要:王鹏运是“清季四大词人”之一,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时代。国家的不幸,个人仕途的多舛,形成了他的悲情意识。这种意识渗透于他的词作之中,成为其词作的主旋律,其时代、故园、亲情、友情之词像时代的木铎,唱响了那个苦难时代的悲歌。

关键词:王鹏运 词作 悲情意识

王鹏运(1849—1904) 字佑遐,又字幼霞,自号半塘,中年自称半塘老人,晚号鹜翁,广西临桂(今桂林市) 人。清同治举人,曾任内阁侍读、监察御史等职。王鹏运是晚清词坛大家,他与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被称为“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著有词集多种,自删定其词为《半塘定稿》,并汇刻唐五代与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以汉学家功夫校勘词集,首开词家校勘之学。王鹏运具有很强的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但“凡鸟偏从末世来”,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万方多难的动荡时代,也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时代,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进北京等都发生于此时。作为一个比较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笼罩在他的心头,形成了他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意识自然也渗透到他的词作中,正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间词话·三》)举凡其时代、故园、亲情、友情之词作,都具有浓重的悲情意识,下面分而述之。

一、时代之悲

王鹏运生活在一个风雨飘摇、外侮频仍的时代。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令他伤心欲碎、愁肠寸断。他用如椽巨笔书写自己的深哀与巨痛,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忧国伤时之作,志在以词录史。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词人无时无刻不在深深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893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前一年,王鹏运写了一首《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皋。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销沉久。涛生金粟,老松凝作龙吼。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清王朝的腐败没落,封建统制的摇摇欲坠,词人借对明王朝“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的感慨,表达出对晚清王朝前程的深沉忧虑和亡国预感。而下片又对当朝愚昧、保守之态表现了极大的愤慨,具有一定的警戒意义。

王鹏运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希望通过变法图强,曾积极参与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早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时,由于李鸿章的反对,强学会的积极支持者文廷式被罢职。王鹏运于是作了一首《木兰花慢·送道希学士乞假南还》:“茫茫尘海里,最神往、是归云。看风雨纵横,江湖澒洞,车骑纷纭。君门,回头万里,料不应长往恋鲈莼。凄绝江天云树,骊歌几度声吞?轮囷,肝胆共谁论?此别更销魂。叹君去何之,天高难问,吾舌应扪。襟痕,斑斑凝泪,算牵裾何只惜离群。烦向北山传语,而今真愧移文。”这首词对文廷式的爱国行为表示高度的赞赏,鼓励他继续努力,早日回到抗敌御侮的行列。

在康、梁变法过程中,珍妃是光绪妃子中的积极支持者,由此引起了慈禧太后的嫉恨。八国联军入京时,慈禧在挟持光绪西逃之前,命太监将珍妃投入井中。为此王鹏运作了一首《渔歌子》:“禁花摧,清漏歇,愁生辇道,秋明灭。冷燕支,沉碧血,春恨景阳羞说。 翠桐飘,青凤折,银床影断宫罗袜。涨回澜,晖映月,午夜幽香争发。”词中写了悲剧发生的时间地点,对珍妃子的惨死深表同情,对慈禧的残酷无情表示愤恨。

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引起了列强的恐惧。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词人的无比义愤,写下了《南歌子》(夜气沉残月),把批判的锋芒真接指向帝国主义列强,词人以愤激的感情,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罪行,痛斥了慈禧等人的卖国行径。

二、故园之悲

王鹏运的家乡桂林,素以山水甲天下而闻名于世。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负笈北上。然而,政治的腐败、官场的黑暗,引发了他的乡关之思。王鹏运对故园故土以及家乡父老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乡土之恋带给了他无限的甜美,然而温馨是短暂的,有如幻梦一般,留他给更多的是苦涩的乡愁与客思。王鹏运早年仕于朝,不得归;中年在去留之间积郁了难言的隐痛和无限的忧伤。在思乡词中,这种悲情意识便强烈地释放出来。

首先,这种悲情意识表现为羁旅之思与怀乡之叹。故乡的名胜风物常常令他魂萦梦绕。在乡土之恋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百字令》云:“杉湖深处,有小楼一角,面山临水。记得儿时嬉戏惯,长日敲针垂饵。万里羁游,百年老屋,目断遥天翠。寄声三径,旧时松菊存未?昨夜笠屐婆娑,沿缘溪路迥,柳阴门闭。林壑似闻腾笑剧,百计不如归是。茧缚春蚕,巢怜越鸟,肮脏人间世。焉能郁郁,君看鬓影如此。”词中追忆了故园的风物,表现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重返故园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怨愤,对困苦生活的感慨,各种悲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多元的悲情内蕴。

其次,这种悲情意识还表现在去留之间的二难选择与归隐理想破灭之后的深悲与巨痛。家乡美丽的山水,培育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在政治失意之际,他便产生了归隐山水田园之梦。这种理想在《清平乐》一词中有比较具体的体现:“钓竿别后,尘染春衫透。带眼朝朝怜渐瘦。知否轻蓑如旧?几时归扫苍苔,樵青相伴行杯。还我门前五柳,笑他堂上三槐。”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鹏运确有像陶渊明一样回归田园、躬耕垄亩的打算。然而,他与陶渊明不同的是,由于他像封建时代许多有责任感的士大夫一样,具有“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入世情怀,这就决定了他并不是真正的隐者,只是在拯世济民的理想被粉碎之后,人生价值的应然转向。在王鹏运的一生中,始终存在着入仕与归隐的冲突,甚至于在他南归之后,矛盾依然没有解决,他一直在二者之间徘徊、挣扎,无所适从。

三、亲情之悲

前文讲到,王鹏运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悲剧的时代,在这种悲剧氛围的笼罩下,他的许多亲情词也都具有浓重的悲情色彩。

(一)骨肉情。王鹏运幼年失母,壮年丧父,而丧父之痛更摧肝裂胆,父亲不仅仅是父亲,还是他的偶像,他的严师益友。王鹏运对父亲的感情超越了一般的父子亲情,父亲的去世带给王鹏运巨大的创痛。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他有这方面的词作,但从旁证中也能略知一二。笔者现在看到的王鹏运的亲情词多为描写兄弟之间感情的。

《摸鱼子·癸巳熟食雨中》是王鹏运在寒食节时闻知高兄去世,面对凄风苦雨,感怀手足而作,词曰:“倚疏棂、斜风吹雨,庭阶直恁萧散。 方春已是情怀恶,何况春如人倦。春莫怨,便添尽春潮,比似愁深浅!帘栊漫卷,剩两袖潸痕,十年幽恨,无计诉归燕。 壶山路,昨夜梦中亲见。 棠梨几处开遍。 东风溅惯孤儿泪。 那便雁行中断。愁望眼,认一抹平芜,冷落双江岸。檐声弄晚,怕淅淅潇潇,空床卧听,容易鬓丝换。”这首词描写了兄弟之间的深情,诉说了由于各自为官,聚少离多之事。对仲兄维翰的思念之情溢与言表。王鹏运与五弟王辛峰之间,由于二人性情、禀赋、兴趣与爱好极为相近,故此,二人的感情更深。他与五弟重逢时所作的《金缕曲》:“……暂时携手还轻别,望江湖,风尘澒洞,星萍离合。 一度相逢一回老,冷语凄然砭骨……”表现兄弟之间的骨肉情深。

(二)夫妻情。王鹏运与夫人曹氏感情甚笃,在他三十九岁那年,曹氏先他而去。中年丧妻,令他悲痛欲绝。因此他作《南楼令》:“ 掠鬓练花长,筠棚卷夕凉,晚风轻软玉生香,记得楼残梦荒唐。知是温柔知薄幸,好持似,少年场”。词中回忆了当年幸福与甜蜜夫妻生活。然而,曹氏的匆匆逝去,带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创伤。曾经拥有的爱情的失落,曾经拥有的幸福的缺失,使他倍觉爱情之甜蜜,幸福之宝贵,又使他更感物是人非,忆旧伤今,倍增其哀痛。中国古代写悼念亡妻的词作并少见,苏轼就作有怀念亡妻王弗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贺铸也作有《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怀念前妻赵氏。而把词作与现实联系起来的只有王鹏运,据记载,王鹏运在曹氏卒后再未续弦,可见夫妻之间伉俪情深。

四、友情之悲

中国古代的赠别诗词比比皆是,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都是传世名作。这些作品中无不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但这些哀愁可以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王鹏运的送别词则是真正的哀愁,他送别的都是那些由于坚持主义而被打击者,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1894年,侍御史安晓峰因上书弹劾北洋大臣李鸿章,被贬往张家口军台,王鹏运作了一首《满江红》送与他,“荷到长戈,已御尽、九关魑魅。尚记得、悲歌请剑,更阑相视。惨淡峰烟边塞月,蹉跎冰雪孤臣泪。算名成、终竟负初心,如何是?天难问,忧无已,真御史,奇男子。只我怀抑塞,愧君欲死。宠辱自关天下计,荣枯休论人间世。愿无忘,珍惜百年身,君行矣。”这首词赞扬安晓峰对朝廷的忠心和耿直的人品,劝他保重身体,将以有为。光绪时,珍妃之兄志锐(字伯愚)由于支持戊戌变法,由礼部侍郎贬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王鹏运作了一首《八声甘州·送伯愚都护之任乌里雅苏台》对他的爱国行为表示支持。文廷式因主战遭李鸿章嫉恨,只好请假南归。王鹏运作了一首《木兰花慢·送道希学士乞假南还》送与他,勉励其为国效力。

总之,王鹏运是悲剧时代的悲剧词人,时代的巨大不幸凝聚在其心中,形成了他心灵深处的悲剧意识。这种意识使他的词作无不具有悲剧情结,他的词像时代木铎,反映了动荡时代的动荡人生,对我们了解清季社会,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映华.王鹏运词选注[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2]张正吾.王鹏运研究资料[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尹福佺 云南文山学院中文系 663000)

猜你喜欢

词作
浅析柳永词中的归隐之意
论张先词的写影艺术
悲与美的盛宴
浅论柳永词作的“俗”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论柳永词的开拓意义
看似寻常最奇崛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