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诗人情感的六个思维点

2009-01-29王周平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白鸟真题题干

王周平

诗是情感的外化,诗中必然会倾注诗人强烈的情感。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考试题中,2009年高考全国18套试卷中就有11套直接考查了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情感鉴赏题型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了。那么,如何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呢?笔者根据近两年高考的典型试题,概括出把握诗人情感的六个思维点,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从诗歌类别切入

不同诗歌所表现的主旨虽说各异,但同一类别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感情表达,比如田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水、厌倦尘俗之情;咏史诗往往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行旅诗往往表现旅途的寂寞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而边塞诗一般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杀敌报国的意志或归家无望的哀伤……因此,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更容易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温馨提示: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根据诗中“汉关”、“朔云”、“西山”、“飞将”、“沙场”等词语和诗后注释便可推知。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景中有情;诗的后两句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

参考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二、从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切入

古诗中常含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如“怨”、“愤”、“哀”、“喜”、“别”等,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应抓住并体会这些关键词,只有这样,方能准确地领悟诗人的情感,有效地避免泛泛而读、想品味却又无从下手的尴尬。

真题回放:(2009年高考江西卷)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温馨提示: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要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可以捕捉直接表情达意的字词,看到题目中的“喜”与诗文中的“愧”,即可知诗人表达的是一种又喜又愧之情。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参考答案: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三、从文化常识切入

中国古诗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优秀的诗歌往往渗透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月是思乡怀人的象征,菊是清高人格的写照,松是孤直傲岸的代表,尺素是书信的代称,五柳是隐者的代称,杜鹃鸟是乡思的符号,南浦、长亭是送别之所,等等。如果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重视文化常识的积累,在考试的关键时刻就能左右逢源。

真题回放:(2009年高考广东卷)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温馨提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总是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纠结在一起,月亮周期性的圆缺往往被用来对照亲人、朋友间的聚散离合。这首诗以明月兴思情,月夜的孤独寂寞与思情的悠远绵长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考生应该抓住诗人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作答。

参考答案: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四、从意象意境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意境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所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境界。分析意象意境就是要求考生从诗中所写的人、物、景切入,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做题时一定要仔细分辨、掌握分寸,防止牵强附会。

真题回放:(2009年高考重庆卷)“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温馨提示:这支曲子写明亡后南京的残破景况,抒兴亡巨变后人的感情与情绪。寓情于景、意境深邃是本曲的一大特色。诗人的情感是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绘来抒发的。“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这几句写白鸟绿水黄花红叶,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但因“无个人瞧”,只好任其自开自落,此情此景,让读者感到凄凉彻骨。物是人非的感慨、昔盛今衰的喟叹俱在其中。

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五、从细节描写切入

细节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以抒情为特质的诗词也常常择取细节描写来传情达意。这些细节一旦被作者捕捉到手,便会使诗歌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真题回放:(2008年高考山东卷)“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画 堂 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技。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温馨提示:这是一首伤春之词,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下片写伤春之人。“手撚花枝”、“放花无语”的细节描写使读者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幽微深婉之情。试想,当主人公“手撚花枝”时,其爱花之情何等深切,当主人公“放花无语”时,其惜花之情又何等无奈,这些细节真可谓蕴藉含蓄、寄情悠远。

参考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六、从题干要求切入

高考试题的题干能显示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我们能够从中领悟到回答问题的标准。只有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抓住题干的核心词语,理清答题的核心及要点。

真题回放:(2009年高考四川卷)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温馨提示:陆游这首诗,用歌颂高山大河的奇观美景来衬托国土沦丧的悲痛,用人民对收复失地的企盼来讽刺统治者的苟且偷安。题干中说的“景物描写”应指本诗的一、二句,这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黄河华山的雄阔壮丽。题干中说的“人物活动的描写”应指本诗的三、四句,这两句写人民苦盼王师,年复一年,但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以上是笔者根据近两年高考试题对如何把握诗人情感所作的探究,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根据题干要求和诗歌特点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综合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认真推敲,体会意境,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表面深入本质,多层面理解诗歌内容。

[作者单位:陕西三原南郊中学]

猜你喜欢

白鸟真题题干
数字算式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最牛越狱犯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又被老师“针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