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9-01-18张雷婷应晨雯池步云

科教导刊 2009年19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国家

张雷婷 应晨雯 池步云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为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和原则,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和时效性,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本文对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影响力在国际社会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也极大的提高,成功举办奥运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大力弘扬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显得尤为重要,意义深远。

1 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俄国名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应当热爱祖国,这种热爱是一种最纯洁、最高尚的感情。他指出,只有真正热爱祖国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英国杰出剧作家萧伯纳先生也为我们阐述,爱国是指你作为一国国民,应当对这个国家比对其他国家有更深厚的感情。笔者认为,爱国主义的含义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有自己的理解。一般而言,爱国主义表达了人民对自己国家的喜爱,体现了对祖国的浓厚感情,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是一个人最低的道德要求,是民族精神应有之意。爱祖国的壮丽山河、爱自己的同胞、爱自己的国家民族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最基本的体现。系统化而言,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爱国的一种情绪以及身同感受;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爱国所理解的想法和言行;爱国行为是指人们用实践行动表达爱国的方式,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爱国主义的丰富内容。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2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明确的爱国意识、自觉的爱国行为,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和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着方式简单、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素质的完善和提高。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2.1 经济社会转型给大学生价值观造成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由社会取向向自我取向的转变。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在给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及暴露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腐败问题等,致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产生了思想困惑、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模糊、政治进取心淡漠、组织纪律松散、社会责任心和国家意识淡化等问题。

2.2 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民族国家观念造成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不少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之路,应当用地球村意识取代民族国家意识。经济意识弱化了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的国家安危意识较为淡薄,西方敌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入侵,一些有害的思想文化,强烈冲击着中华民族文化与文明,以致使某些大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而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削弱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直接导致了爱国热情的减弱。

2.3 长期的和平环境削弱了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一方面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生长在和平环境中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看到过国家战乱,学到的、听到的都是课本上的、写出来的,缺乏革命战士为国捐躯的豪迈体验和现实感受,致使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不够强烈,报效祖国的志向不够坚定。而且,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逼迫下,大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深造,而对国际上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不安定因素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漠不关心。

2.4 网络等新媒体普及带来的双重效应

由于缺乏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和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一些大学生形成了对网络过分依赖的习惯。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国内外一些敌对势力趁机通过互联网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并肆意扭曲我国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误导很多尚处于迷途的大学生,以致于他们忘了爱国,忘了中华文明。在应对网络的挑战中,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

3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熟练掌握现有途径和载体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形势要求的新途径、新载体。

(1)充分发挥课堂这一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中华文明的宣传以及民族自豪感的认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人生观。培养大学生一种冷静、辩证的思维,让他们客观地去看待和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矛盾。同时,学校也要循循善诱,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引,让大学生拥有爱国的情感和思想,并拥有自己的正确的爱国表达方式。

(2)通过一系列专题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学校应当多组织大学生参加爱国主义实践活动。要让大学生在广泛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的亲身体验。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都可以参加的旨在增强爱国主义意识的活动,从而教育大学生积极通过身边的实践活动体验爱国主义情感。

(3)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迸发出爱国主义热情。学校和老师应当双管齐下,要让大学生不仅有爱国的语言和情感,还要有爱国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并以具体行动来表达爱国。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与国家联系起来,树立高昂的爱国热情,并将这个热情投放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浪潮来。

(4)利用互联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种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高校应充分、有效地利用它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上网主动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先进人物的事迹等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与学生就国家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误区并及时进行指正和引导。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变革时代。为此,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和原则,面对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和时效性,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唐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初探.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2] 崔三常.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误区与矫正.学理论,2009(7).

[3]贺杰.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7.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国家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爱国学·晒佳作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