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巴马内阁全明星阵容亮相

2009-01-13刘晓莉等

资治文摘 2009年1期
关键词:理查森萨默斯克里斯蒂娜

王 辉 丛 玫 刘晓莉等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2008年12月1日提名希拉里为新政府国务卿,同时国安团队也正式亮相。至此,奥巴马备受瞩目的经济班子、国安外交班子等一一成型,新内阁蓄势待发。

财政部长盖特纳:挑起重振美国经济大任

盖特纳有着其他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少有的国际经验。

他从小随在福特基金会任职的父亲在亚洲和非洲生活,从泰国首都曼谷一所高中毕业。他曾就读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国际经济和东亚研究硕士学位。1985年,他加入“基辛格同仁公司”,成长为一名亚洲事务专家。

盖特纳从政始于1988年,曾担任美国驻日本使馆随员,目睹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以及随后开始的10年经济停滞。之后,他加入时任财长罗伯特·鲁宾掌管的财政部,2003年起担任纽约联储银行行长。在同事和朋友眼中,他是一名务实主义者。

“所有人似乎都低估了他。如果他是大个子,人们可能说,他是块当总统的料,因为他身上散发着权力的光彩。但是,因为他个子矮小,看似年轻,人们总是低估他。”一名曾经与盖特纳共事者如是说。

美联储一名高级官员说,盖特纳往往能“凭直觉”找到度过困境的办法。他认为,这是因为盖特纳长期在财政部任职,知道政治和权力如何运作。

“他看问题的敏锐性令人觉得难以置信,他经常提出尖锐的问题。”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埃里安说,“他能迅速找到问题关键,抓住问题根源。”

让埃里安对盖特纳刮目相看的原因,是盖特纳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

据《金融时报》报道,1997年感恩节,时任美国财政部中层官员的盖特纳告诉上司、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萨默斯,韩国经济状况表明,它正处于破产边缘。盖特纳认为,美国不能袖手旁观,任由韩国经济崩溃。

萨默斯说,盖特纳平静地列举了一系列理由,解释美国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这一观点在美国政府内部引起轰动。尽管盖特纳的救市声音可能不够响亮,但萨默斯说,美国政府最终推行的政策与盖特纳最初的提议相当接近。

面对眼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盖特纳是美联储系统内最坚定的降低利率倡导者之一。他与保尔森和伯南克一道,促成解决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危机的决定,即先提供紧急融资,再安排300亿美元信贷,便利摩根大通公司收购贝尔斯登。

《纽约时报》评论说,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盖特纳深刻理解美国政府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国际贸易方面有广泛经验。他曾参与制订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巴西和泰国金融救援计划。虽然他曾在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的政府内任职,但外界认为他没有党派观念,与国会中民主和共和两党人士关系都不错。

商务部长理查森:“外交奇兵”掌商务

理查森现年61岁,是一位拉美裔美国人。他是克林顿政府时期的一大风云人物,曾先后被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以及能源部长。1983年到1997年间,理查森一直担任国会众议员。2002年,他当选为新墨西哥州州长, 并在2006年获得连任。比尔·理查森一向以铁面无私、充满斗志以及诙谐幽默著称,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经验颇为老到。由于敢于与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等人物面对面交锋,业内人士把他比做好莱坞系列片《夺宝奇兵》中的探险家印第安纳·琼斯。

他在过去15年内与缅甸、海地、苏丹、朝鲜、古巴、伊拉克等国领导人会谈,完成非正式外交使命。他曾前往多个国家,寻求在这些国家遭绑架的美国人质获释。

2007年他还以州长身份访问朝鲜首都平壤,试图推进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事后通过板门店朝方一侧从陆路返回韩国。

他参加了2008年民主党总统预选,但1月在预选首站艾奥瓦州失利后退出。

奥巴马与希拉里争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均积极争取这位新墨西哥州州长支持。理查森不顾与希拉里丈夫、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的交情,3月宣布支持奥巴马,令希拉里阵营“震惊”。

然而,在获知理查森将出任商务部长后,一项由华人发起的反对该任命的签名请愿运动,已在网上积极进行。

发起此签名运动之一的柏克莱加大荣誉退休教授王灵智表示,奥巴马2009年元月20日就任后,内阁任命公听会将会立即展开,他们将会在参议院的“商务、科学与交通委员会”中,提出反对理查森任商务部长的签名请愿书。

在写给候任总统奥巴马的签名运动信函中提到,在克林顿总统时代担任能源部长的理查森,故意将前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李文和博士的姓名透露给新闻媒体,指控他是窃取核子机密给中国的间谍,令时年60岁的李文和蒙冤入狱9个月。

主审法官帕克在下令释放李文和时,除了不寻常地对李文和道歉外,还斥责能源部误导他,破坏了美国的声誉。

签名信函中说,除了克林顿总统外,《纽约时报》也曾公开对李文和道歉,但理查森于2005年9月接受媒体访问时仍坚持己见,并批评帕克法官道歉。信中说,理查森是机会主义者与不负责任的,他不应在内阁名单中。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新政府的经济大脑

前哈佛校长、1999年至2001年在克林顿政府任财长的萨默斯被任命为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由于该委员会隶属白宫而不需国会批准人事,避免了这位据说易怒的争议人物直面左派民主党人的尴尬。更重要的是,萨默斯的入主,有可能使得在布什-切尼时代被逐渐边缘化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恢复甚至强化其在财税政策上的影响力。如果说,盖特纳未来是奥巴马的左膀右臂,萨默斯则可能是新政府的经济大脑。

在财税政策的重点问题上,萨默斯倾向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念,这和奥巴马相近。与克鲁格曼的看法一致,萨默斯同样主张暂缓处理财政赤字,而应立即用大规模的公共支出刺激经济复苏。早在2008年1月间,萨默斯即主张实施即时、定向和暂时性的经济刺激方案。而这一看法在当时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日前,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专访中,萨默斯表示美国已错过了财政刺激的最佳时机,而新的确保经济走出低迷的扩张方案,可能需要持续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毫无疑义,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会加剧财政赤字的比例。目前布什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处于历史第二高的水平(仅次于“二战”期间),按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在2010年之前财政赤字会达到GDP的200%以上,形成政府的实质破产。在总统大选期间,奥巴马和麦凯恩阵营相互指责对方的政见会让赤字进一步恶化。其实两人提出的方案,对于修补财政黑洞的目标来讲都是杯水车薪。萨默斯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需要借助于医疗和社会保障的结构改革,增加这些项目的财税收益。财政的长期平衡,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罗默:鼎鼎大名的经济学家

在经济学的圈子里面,罗默可是鼎鼎大名。这不仅是因为她的丈夫大卫·罗默是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很多中国学生都读过他的《高级宏观经济学》,还因为克里斯蒂娜本人就是一个专门研究“大萧条”的资深学者。

克里斯蒂娜在伯克利大学的朋友、同事布兰德·德龙说,如果你想要一个稳定经济周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那就是克里斯蒂娜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州伯克利大学的教授麦克法登曾在上世纪80年代教过克里斯蒂娜。他评价说,克里斯蒂娜的历史视野也许会对奥巴马政府挽救美国经济起到巨大的帮助。

“她明了上世纪30年代哪些错了,哪些政府的措施是无效的。”麦克法登说。

现年50岁的克里斯蒂娜在奥巴马的“小圈子”里已经多年了。当年在麻省理工读研究生时,她就是年轻的助理教授劳伦斯·萨默斯最喜欢的学生。这次,她和萨默斯一起进入了奥巴马的经济核心团队。

事实上,在奥巴马选举期间,克里斯蒂娜和萨默斯就一起为奥巴马提供政策建议。

在过去几届美国政府中,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研究经济框架的小型机构,没有任何政治权力,只靠其领头人的个人影响力。而1993年克林顿政府创设的国家经济委员会则和总统更为亲密,通常这个委员会的主任主要是来协调各方经济政策的。

不过,多数人认为,克斯里斯娜和萨默斯可能不会冲突。一方面是因为两人原有的交情,另外一方面也是两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克里斯蒂娜对萨默斯的很多观点都很认同。布什政府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经济学家曼昆评价说,他们两个将是天生的盟友。

“10个问题中,他们会有9个是不约而同的观点。”曼昆说,“最后的1个也会在交谈后达成一致。”

克里斯蒂娜目前是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货币经济规划处负责人,并兼任国家经济研究局商业周期测定委员会委员。商业周期测定委员会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判断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而税收、财政、衰退正是奥巴马上台后所面临局势的关键词。

克里斯蒂娜早先曾深入研究导致大萧条的原因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在美国经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最近,她和丈夫正在专心研究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2008年11月新发表的论文中,克里斯蒂娜认为,减税能增加经济产出。这可能会获得共和党人士的赞同。克里斯蒂娜已经表示,她上任后的主要任务将是融合两党的观点。

克里斯蒂娜早先就已获得了两党的认同,尤其是共和党经常引用她的观点来说明减税的作用。这个学期,克斯利蒂娜正在伯克利大学教授美国经济史。她的同事们称她为有点偏左的主流经济学家。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能成为好的政策制定者,但美国学界很看好克里斯蒂娜。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弗兰克高度评价克里斯蒂娜,称她拥有所有这个职位需要的东西。

克里斯蒂娜1958年12月25日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奥尔顿,198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她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93年起,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授。

克里斯蒂娜和她的丈夫一共生有3个孩子。两个人在大学就是同学,结婚后一起在大学教书。两个人素以共进退而闻名。早在就业之初,两个人就宣称:如果大学雇用他们,就必须两个人一起雇用,否则谁也不去。2008年年初,哈佛大学曾试图挖走这两个人,但哈佛的校长最后否决了克里斯蒂娜的聘书,最终大卫·罗默也毅然放弃了哈佛的职位。

国务卿希拉里:会怎样影响美中关系?

在党内预选时,“奥希”在外交理念和经验上互相攻击。现在硝烟虽已过去,但接下来作为美国首席外交官的希拉里会如何表现?

从资历上看, 当过8年美国“第一夫人”和多年参议员的希拉里,凭其经验、背景、地位、名声、手腕和专长,很适合坐国务卿这个位子。可是,她不但没有赖斯与“老板”布什那样亲密的私交,  还具有咄咄逼人、强硬的鲜明个性。

一方面,她如何处理与奥巴马的合作关系将值得关注。上海美国学会会长丁幸豪说,从机制上来看,美国总统和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之间如何互动,将对贯彻其外交政策至关重要。《纽约时报》曾称,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后可能会导致国务院与白宫的某种对立—要知道,奥巴马与希拉里在伊拉克、伊朗政策上的立场还是颇有差异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用“干练、有原则、领袖、熟悉国际事务”来形容希拉里,但这也似乎决定了她与奥巴马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而未来的“奥希”关系也被视为是对奥巴马协调能力的考验。

另一方面,她的政策可能由白宫决定,但是她会有自己的风格。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倪峰认为,她可能会高调呼吁一些传统的民主党政治议题,比如人权问题。“与共和党讲利益不同,民主党更讲理念,也较容易受到国内舆论影响,加之其党内派系林立,不易团结,这可能令其对外政策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倪峰说。

希拉里当国务卿,将对美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应该说,从战略判断来看,希拉里与美国政坛的主流判断没有什么不同,作为总统外交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她不可能“剑走偏锋”。事实上,这次大选中,中美关系问题并没有成为一个主要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危机转移了人们的视线,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美国两党就对华政策已有相当程度共识。希拉里在2007年11/12月的《外交》双月刊发表文章称,尽管美国和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系极为不同,而且在一些问题上分歧很深,但美中合作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目标,是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力图改善美国的外交形象,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这些因素,决定了希拉里出任国务卿后的优先任务。很显然,在美国对内经历金融危机、对外面临恐怖威胁和软实力下降的形势下,保持美中关系的稳定,符合美国的利益。

虽然大局不变,但基于民主党政策的传统特性和希拉里强硬的个性,奥巴马和希拉里时代的美中关系还是可能出现一些摩擦。传统上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民主党人可能会将美国蓝领失业、经济不景气等内政问题转嫁给中国,而在意识形态上强调人权的国会也可能借西藏等问题向中国发难。此外,失去政权的共和党人也可能发出杂音。倪峰说:“虽然从其以往言论来看,希拉里对华政策的立场总体上还是客观的,但在具体问题上是否会有偏差,比如人权问题等,还值得观察。”沈丁立判断:“希拉里曾访华两次,比奥尔布赖特或是赖斯都要更了解中国。但是民主党人一贯强调人权、公平,加之其强硬的个性,中美关系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摩擦。但中国的地位决定了中美关系大局不会变。”

国防部长盖茨:七朝元老无意打“短工”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008年12月2日表示,他愿意推进当选总统奥巴马的两项重大任务:加速从伊拉克撤军,关闭关塔那摩拘留中心。

据美国媒体报道,盖茨对记者说,按照奥巴马选举时提出的16个月撤出战斗部队的时间表,美军指挥官正在考虑更快地从伊拉克撤军。

曾经在2006年~2007年向伊拉克增兵的盖茨表示,他对奥巴马对军方的承诺感到满意,甚至印象深刻,对奥巴马提出的16个月的撤军时间表也并不怎么担忧。

虽然他曾多次强调从伊拉克撤军必须根据当地的安全局势而定,但他现在发现16个月的时间可以接受,因为奥巴马表示将倾听指挥官的意见,愿意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坐下来交流看法,负责地撤军。

盖茨表示,伊拉克的局势已经改变,达成了新的美伊安全协议,美军将在2009年6月30日前撤出伊拉克城市,2012年1月1日前撤出伊拉克。他表示,美军指挥官正在考虑从伊拉克加速撤军的可能性。

他还表示将与新国会一道努力,关闭在古巴关塔那摩的拘留中心,但要禁止囚犯在获释后在美国寻求避难。在关塔那摩关押着250名恐怖嫌犯。

作为未来奥巴马政府中唯一留任的共和党人,盖茨承认他在未来民主党政府中的独特地位,但由于奥巴马挽留,盛情难却,无法拒绝。

盖茨透露了他的“返聘”过程,称奥巴马当选后前往白宫与布什会晤时与他举行了会谈。为了对外保密,他们悄悄地在里根国际机场的消防站秘密会面。盖茨曾经担任中情局局长,擅长秘密工作。

有传言称,他的任期可能不会长久,盖茨表示,自己无意做一位“过渡部长”。对于与奥巴马和希拉里等人一道工作是否感到不习惯,盖茨说:“一点也不,你们知道,新当选的总统将是我为之效力的第8个总统。”

虽然奥巴马留下盖茨,但五角大楼的大多数正式任命的高官将下岗。副部长英格兰2008年12月2日就表示他将离任。

(据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

《解放日报》、环球在线整理)

猜你喜欢

理查森萨默斯克里斯蒂娜
布莱恩·理查森叙事理论研究综论
一句听错的鼓励
谁曾见过风
特别的外宿
帕梅拉还是莎梅拉
谁曾见过风
奥巴马没上台先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