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信用治理需道德和制度并驾齐驱

2009-01-11张墨宁

WTO经济导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经理层诚信信用

张墨宁

CEO不仅应该解读为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还应该看作首席道德官(Chief Ethical Officer)。这是2009年10月31日“诚信社会建设”国际研讨会上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叶陈刚的主题论调。此次学术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伦理研究中心(CIBE)与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

叶陈刚指明,西方学者早就意识到,那个E不仅仅是执行的意思,还有道德的意思,这似乎有点天命的味道——只要做首席执行官,就必须同时是道德楷模。同时,由于“公司治理是一个二元价值体系,在实践上又表现为社会公正和公司效率的并行与平衡,同时由于有交易成本,任何公司治理都存在制度的公共领域,都需要诚与信的制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对道德问题作了补充。

公司经理层道德人格的塑造

董事会要有道德义务,独立董事要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所以公司高管必须要塑造他的道德人格,简而言之,就是董事会和独立董事的道德要结合在一起,同时,公司高层经理人要保持独立性,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对于公司经理层如何建立道德责任的问题,叶陈刚认为,善管守信、维护企业资产,审慎行使他的决议权尤为重要。其次,董事和独立董事一定要有敬职敬业的道德义务,对他们的私人交易也一定要有严格限制。塑造企业经理层道德人格的本质即是弄清楚为谁而经营的问题,为个人还是为集体?经理应该是为团队、为大众、为公民理财。而且经理是董事会挑选出来的,需要体现股民的意志,所以要为民请命,把股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好企业的好管家。“诸葛亮是个很好的CEO,但很遗憾的是,他有违天理,所以最后就出问题了。”叶陈刚教授即兴调侃。

廉洁奉公是公司信用治理的重要理念,公司经理层要洁身自爱、自我约束、以身作则、克己奉公,最高境界就是要追求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经理层一定要把为社会服务放在首位,要为企业创造好产品,要拓展市场、提高质量,还要提高服务。同时经理层一定要谦和,在产品质量上跟进,不断创新。在商品市场上,顾客是上帝,而在资本市场,股民应该是上帝。但现实是,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往往把股民当做大的提款机,华尔街也没处理好这个问题。

中游企业一定要认清,到底是员工养活了企业还是老板创造了财富?真正的创造者是员工。

形成信用文化才能建立规则

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管理包括内部信用管理和外部信用管理。内部信用管理主要是员工之间和员工与企业之间,部门之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外部信用管理讲的是市场经济活动所形成的信用状态,或者信用等级。外部活动包含的相关者有客户、供应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信用管理应该有一个社会环境”,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必祥博士谈道,他认为社会环境包含企业文化建设和诚信建设。诚信文化既是企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信用文化建设是信用主体的问题。

在企业信用过程中,为什么要回到信用文化上去呢?朱必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因为信用主体即企业家很重要。中企联在调查影响企业信用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发现96%的人认为,企业家的品格对这个企业的信用建设影响很大。所以,企业家必须是诚信的,只有企业家诚信,他才能在外部被社会公众信任,在内部被员工尊重、服从。很多著名的企业突然之间垮掉,这只是现象,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就涉及到企业领导人或者企业家是不是真正诚信经营的问题。而要让企业家接受诚信理念的难度,朱必祥有亲身体会:“对未来企业家进行诚信教育阻力重重,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他们不太相信诚信经营是可以盈利的,不太相信老老实实、遵纪守法,按照伦理道德来经营是可以获得利润的,这是我们教学中遇到的最难点。”

让诚信制度成为企业的最高准则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承担起建立诚信制度的责任,诚信制度对于企业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诚信制度作为企业主体之间的交易规则,可以内化为交易秩序,外化为法规制度,成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机制的核心。

企业诚信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资本,诚信是以无形资产为支撑。企业缺乏诚信就无法保证社会市场的交易,当企业诚信制度缺失时,会导致企业之间交易成本增大,使企业利益不能得到保障。缺失的根源实际是制度缺信。

中关村企业信用促进会刘海波副秘书长认为,诚信制度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应该是规范企业行为的最高准则,诚信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企业信息来源正确性,同时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反,缺信企业不能获得发展,更可能造成很大损失。最极端的就是三鹿事件。

诚信制度可以保证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在市场交易中,随着企业诚信度的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会得到提高,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诚信制度对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也有很大帮助,诚信企业可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还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诚信制度教育,使员工更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更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最终促进企业良性循环,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信用管理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平台

信用管理是一个态度,更应该是一个行动。目前,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虽然能做一些评价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管理上的具体需要。“企业内部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管理平台,用信息系统管理资源,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信用防范工作。”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马彦玲教授发出了这样的设想和考量。

企业可以设计一些信用指标,把这些信用指标做成模块放到管理信息系统里面去,这样能够很客观地评价客户的信用程度,不只是依靠工商、银行、税务部门的信用评价资料,因为这些资料有一些地域性的限制,也有监管上的限制、成本上的限制,而且成本可能会很高,那么企业就应该考虑能不能在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上做出这些指标。

企业首先要建立信用管理部门,这个部门专门考虑客户信用管理,对客户在守法方面、产品质量方面、财务管理方面、法人评价方面,做出一些事先调查。在马彦玲看来,这个调查可能比其他社会机构的调查目标更明确。如果在软件里面设置这个专用模块,对于企业信用调查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与社会的一些中介机构进行合作。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信用问题。目前,社会上也建立了一些评估机构,如果能将这些评估机构提供的资料和企业提供的资料更好地结合起来,那么对中小企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会计信用是构建诚信体系的关键

会计信用问题现在在企业信用中被反复强调,目前全球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急剧下滑,出现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经济发展当中必然的现象。制度伦理是会计诚信的前提。将有形制度和无形伦理结合起来,是会计诚信的核心。现在企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内部或者是团体内部失控了。石家庄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叶陈毅博士认为政府的监管是整个社会信用度高低的导向标,所以政府必须要注重诚信的形象,良好的威信,同时,媒体也应该发挥监督作用,成为一道屏障。

信用体系的创立是个复杂的过程,单凭一个国家还不行,还要全球其他的国家同时讲信,这样游戏规则才能行之有效。在叶陈毅看来,有形的构建需要从四个制度做出一些安排:第一是法律奖惩,这是必须要拥有的,如果不能依法治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有奖和惩,就不能形成好的制度。尤其是在双轨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不断要向更深的程度上推进,要有法律做保障;第二是信息披露监管,这是会计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信息有强制的和非强制的,如果都是强制的话,也会造成弊端,这个时候需要有一些非自然的和自然的强制结合,但是结合的时候必须要监管;第三就是内部会计控制,这个需要管理者、经济人、股东还有董事会、监事会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第四方面,就是关于激励和约束的新机制,好的要让它不断变得更好,坏的要禁止,体现制度的约束性。

而无形构建主要是文化、实体、教育和外部治理。实体建设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个人的诚信,这是诚信制度的基点;二是企业诚信,这是整个会计诚信的重点;三是政府信用,这是整个会计信用的关键;最后一个就是行业信用,整个诚信的必要的保障。

要建立道德诚信的教育机制,其根本是以身作则。外部的治理机制,在中国大环境下比较缺乏,政府若没有提供比较好的导向,不成为一种关怀型和服务型的政府,大环境就不能构建。运行机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讲,第一个是自律,第二是他律,最后是信用评价服务。自律是整个制度安排最重要的方面,自律机制要有目标、有环境,要有管理规范,相关的组织机构也不可或缺;他律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外界的一些硬性约束。总结说来,叶陈毅认为,道德文化才是灵魂。当机制和道德紧密结合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的信用问题。

猜你喜欢

经理层诚信信用
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探讨
关于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思考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再造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信用中国网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