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化英的“台前幕后”

2008-09-20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台前幕后仙人掌大赛

杜 锐

作为一个女人,王化英很雅致。初识她的人,总难以想象她在工作上会那么较真儿。但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都会说:“她工作太拼命,凡事总觉得自己必须得去,否则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儿。”

有朋友对她说:“说好听点儿你是实干,说不好听点儿,你是傻干,只会干,不会说。”

可是,王化英认为,凡事只求自己尽心,人活着,踏实就行!

责任与困惑

——站在幕后的“主任”

说王化英是站在“幕后”的“主任”,教师里的钟表突然坏了,还有一个典故。

2006年,马敬参加全国大赛时,为了提醒马敬时间,王化英站在讲台的幕布后,通过两人商量好的手势暗语,提醒马敬该干什么、剩多少时间了。从此,老师们称王化英为站在幕后的“主任”,这也正暗合了王化英的工作性质。

2003年,王化英从海淀区翠微小学调入中关村第一小学,她首先接受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王化英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通过各级教学评优,引领优秀教师起飞;二是通过开展校内、组内展示课,打造后起之秀;三是通过听家常课、推门课,发现、培养新教师。按着这种思路,王化英一方面给大家争取走出去参加评优的机会,一方面定期开组内研究课,听推门课。每学期下来,王化英总要听130多节课,并且每节课都有详细记录,课后就听课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流、探讨。

有的老师说,赛课对教师来说几乎是一种摧残,但参赛老师只需经历自己的那一次就行了,而王化英却要经历无数次。因为,只要是语文老师赛课,王化英一般都要跟着一起说课,一起改教案。而只要是准备参赛课,就无所谓工作不工作、周末不周末、假期不假期。对此,马敬的感触很深。

2004年8月,马敬调入中关村一小。王化英听了马敬的课,觉得她很有潜质。在接下来的“春华杯”校级公开课中,王化英就“徇私舞弊”了一下,点名让马敬上。因为,王化英知道,马敬初来乍到,按“组内报名,组内推荐”的程序肯定推荐不上,就用了下“私权”。自此,马敬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区级、市级、国家级大赛,并拿回了全国大赛的一等奖。

一路过关斩将,王化英都陪着马敬。比赛前,两人经常说课到晚上八九点。王化英指导得非常细,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点儿板书都不放过。即使晚上回到家,突然想起来哪一点不合适,她也会马上给马敬打电话,周末、“五一”、“十一”全用在了说课上。

全国大赛前,马敬去贵州抽签,当时王化英因病要做手术,未能陪马敬过去,但身在北京的她却不断地往贵州打电话。马敬说:“当时,王主任虽然没在贵州,但其实一直都在遥控。”三个月后,全国大赛正式开始,由于王化英刚做完手术,所有的人都劝她别去,但她说:“马敬的课一直都是我指导的,也只有我最清楚。”

对当时的情景马敬依然历历在目。经常是已经很晚了,王化英还陪着马敬备课。王化英当学生,让马敬试讲,为了不影响马敬情绪,她虽然术后不久,但却坚持坐着,任马敬怎么说也不躺下。马敬说:“以前总不了解全国人民为什么那么爱戴周总理,现在总算明白了。我不是拿王主任和周总理比,而是在她身上我确实体会到了那种感情。”

王化英对刚进校的新教师指导得尤其细致。刘颖、王继秋、曹思美等青年教师刚进校时,一点儿教学经验都没有,王化英一点儿一点儿帮她们备教案,然后给他们当教师,站在讲台上告诉她们怎样上,有些地方甚至手把手地教,比如导语该怎么说,情境要怎样创设,指导下来比自己上一堂课还要累。

如今,自己指导的教师都一个个在各级竞赛中拿奖了,但王化英却还只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主任”。

失落吗?或许有点儿吧,但重来一次,王化英还会当“主任”,因为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责任。

不过王化英有时候也不免困惑。在2005年的年终总结中,她写道:“我困惑……教学管理者,不是我心中的向往,也不是我擅长的角色,我只是喜欢做一名平凡的语文教师,但是,学校让我承担这一份工作,我就要本着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把它做好。”

我可以不喜欢,但我必须尽到责任,这就是王化英!

喜爱与遗憾

——心牵讲台的教师

王化英对教学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当谈到课堂教学时,王化英的声音一下子就高了上去,兴奋地说:“你不觉得学生特纯真、特可爱吗?跟学生一起读书的感觉,多好!”

因为喜爱,所以用心;也因为喜爱,所以追求完美。

做教学主任的工作是繁杂的,但是,无论管理工作多忙,她都一直坚守课堂。每学期,她都要上各级各类的研讨课、评优课、展示课,并把自己的授课录像挂在学校的教学网上,任由教师们“指手画脚”。有的教师劝她:“‘中高拿下来了,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再给自己压力了。”面对善意的劝慰,她总是淡淡一笑。

2008年5月初,王化英到江西做展示课,给五年级学生讲《仙人掌》一课。虽然是以前讲过的课文,但她还是认真对待,几次试讲。

上课前,王化英就站到了讲台上,用作图工具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条条虚线,有横线,有竖线,有梯形,有椭圆形,线条若隐若现。原来,这是这节课的板书结构,什么内容写在什么地方,预先都设计好了。当最后成型时,整幅板书貌似一棵仙人掌,让人不得不佩服其用心之至。

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仙人掌的花朵有直观的感受,也为了给后面的学生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来进行语言训练作铺垫,王化英找来了各种各样的仙人掌花朵。最开始,一棵一棵地放,以便学生能看得清楚,对花朵的颜色、形状有更深的感受;最后,定格在了一张集合了所有仙人掌的照片上,以便学生造句时,能看到刚才放过的所有仙人掌。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起了手。此时,背景音乐响起,王化英自己说“有的像……”,一位学生接上一句;之后,王化英再说“有的像……”,另一个学生再接一句,以此往复数十次。曼妙的音乐,加上师生一问一答的欢快节奏,以及数十次的对答往复,课堂气氛烘托得美妙且富于气势。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情境创设,但细细探究,课堂气氛之所以能被烘托出来,就在于其中的很多细节都蕴藏着“玄机”。像最后一张的组合照片,像音乐内容、播放时机、音量大小的选择,像教师一问一答的连环回答模式,每一处设计,都有深层的原因。

那次的课很成功。当地的专家在评课时说:“王老师的课一咏三叹,回旋复沓,高潮迭起。”

自己拿了很多奖,指导的教师也拿了很多奖,但王化英还是想能走得更远一些。不过环境、时间、精力的限制却总让她觉得有点儿力不从心。在学校里,她是指导者,大家都希望能得到她的指导,可是谁来给她指导呢?说到这里,王化英有点无奈地说:“我真希望能有机会再好好学习一下,能有人给自己指导指导。”这或许也算是王化英心中难言的一点儿遗憾了。

如今,王化英已开始整理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记录,并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尝试着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

另外,自2006年始,王化英也已开始带着全校语文教师总结中关村一小的语文教学模式,如今已形成了“自主品悟”语文教学模式。虽然一小的教师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一工作与王化英有很大的关系,但王化英却一再地说:“这是学校的成绩,这是全校教师的成绩。”

王化英的工作头绪很多,除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她还是海淀中心学区语文组的指导教师、海淀区的兼职教研员、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的导师。因此,她似乎每天都在旋转。但王化英却总是精神百倍,这让教师们都很佩服。

“不累吗?”

“哪能不累,有时真觉得特别累。但把你放在这个位子上,你就应该对得起这个位子啊。”

王化英心里有太多这样的“应该”,或许,这样的人注定要比别人承担更多的责任,也注定会比别人付出更多,但正如王化英自己所说:“辛苦付出是快乐的土壤。”因此,她注定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吧。□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台前幕后仙人掌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仙人掌
坚韧挺拔的仙人掌
一则反拒付案的台前幕后
仙人掌
台前幕后皆安全
说谎大赛
台前幕后 ——原载“伊朗漫画网” ▲
新一轮机构改革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