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唤醒人的自觉

2008-09-20刘长铭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北京四中黑板报男孩儿

刘长铭

常有人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如何回答要揣测提问者关注什么。教育的功能是丰富的,但我认为有一点是最重要的,这还要从发生在四中的一件小事谈起。

在北京四中的校园里,有一幅题为“追求”的锻铜浮雕。这是一位校友捐赠的国际艺术获奖作品,它的背后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50年前,在一节俄语课上,一个小男孩儿没有听讲,而是悄悄地画老师的漫画。当老师提问时,他惶恐之中把书本和那张涂鸦之作都碰翻在地上。老师拣起那幅小画,很认真地看了看说:“这画送我做纪念吧!下课后到我宿舍来一趟,我送给你一本《特列嘉科夫画廊》的藏画。”从这一天起,小男孩儿成了学校俄文黑板报的美工。20多年后,他成为著名艺术家,担任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总编。

我曾发短信问他:“老师在宿舍里批评您了吗?”回复:“没有批评,但我确实也没再在课堂上画过画。因为他让我担任了一个‘职务——给学校的俄文板报画插图。老师信任我,尊重了我,我当然就有了一种责任感。现在明白了,那实际就是一种现代社会成员所应具备的契约意识,即一定要把黑板报办好!不能辜负他人!四中从我们一开始入学,就肩负起了它的造就之责。我以为这在中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唤醒人的自觉,让学生懂得自尊、自知、自律、自爱,形成健全的人格,将来成为好公民。我想,这应当是构建现代学校文化的前提。

唤醒自觉需要适度的宽容。那位校友曾对我讲:“如果老师当场把我狠批一顿,还真不知道我今天是什么样子。”由此,我常常自问,作为教育者,以今天对教育价值的理解,我们还有没有50年前那样的智慧与胸怀?作为管理者,当看到教师对学生宽容的时候,我们对教师又能容忍和理解吗?“教不严,师之惰”,只有“严师”才能培养“高徒”,这是千百年来奉行的信条。但是我们无法知道,这样的教育曾扼杀了多少学生的个性、自尊与人格。当然,宽容是有底线的,宽与严都是教育所必需的。如果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如何做到宽严相济,则是这门艺术要永远追求的境界。

唤醒自觉需要平等和尊重。我曾收到一位外地学生的来信。他读了《从北京四中到北大清华》一书后,十分羡慕这里民主和谐的学校氛围,于是给自己学校的校长提了四条意见。没想到几天后,他的班主任找他谈话,严厉斥责道:“你有什么资格给校长提意见!”这样的案例实在不应当出现在今天的教育中。也许学生自觉的意识、独立的人格以及刚刚产生的朦胧的责任感就这样被无情地泯灭了。

唤醒自觉需要关爱和鼓励。我曾读过一篇学生评教作文:“初中时,我的外语成绩不是很好,而当时的老师不是鼓励而是批评我,使得我对外语更无好感,外语课不过是混混事而已。这次期中考试前不久,老师跟我说,我对外语学习一直挺热情,成绩也还可以,期中一定要干的漂亮点。说真的,听到那些话,我心里异常激动,那可是久违了我三年的鼓励啊!一名教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他的学生,有时可能是连他自己都不注意的一句安慰或一声鼓励,却可以给予学生莫大的关怀和自信,也许这会影响我的一生。”

唤醒自觉还可以通过环境熏陶。有一个朋友曾跟我谈起他出国时经历的一件小事。他们几个人休息时一起吸烟,等吸完才发现没有丢烟头的地方。正在他们张望的时候,一位男子走过来,伸出带着雪白手套的手,示意他们把烟头放在他的手里。这位朋友说:“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好意思吸烟了。”千万不要小看“不好意思”!其实,“不好意思”就是自觉意识的发醒。当一个人感到不好意思随地吐痰、不好意思说粗话脏话、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不好意思大声喧哗、不好意思挥霍浪费、不好意思违反交通规则的时候,他就产生了羞耻感,他就懂得了自尊、自爱,人类的美德就会在他身上萌发和生长。

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当你将今天的时代放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坐标中去比较,才能真正体会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正在我们的头脑中扎根。今天的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也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价值观。其实,当教师把青少年的自觉唤醒后,他就完成了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产生了自觉意识,就获得了主动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与热情。

编辑 王雪莉

猜你喜欢

北京四中黑板报男孩儿
北京四中不同发展阶段教师专业标准初探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凝聚百年历史 焕发青春活力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
BIM技术在北京四中长阳校区机电设计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