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天使一双翅膀

2008-09-20付江泓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7期
关键词:汇文合唱队合唱团

汇文中学的合唱团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听着他们的歌,感情会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让你想随着“彝寨跳乐”的节奏而翩翩起舞,随着“放风筝”的曲调而身心飘摇,随着“半个月亮爬上来”的韵律而诗意朦胧……而参观他们的排练,你会更受触动。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学习多么紧张,只要有排练,学生们都能自觉自愿地按时来参加。即使是高三的学生,只要时间允许,他们也会来到合唱团排练室,或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上一会儿,或给学弟学妹们提提应注意的问题。偶尔,他们也会耐不住寂寞,站到合唱台上与大家同唱一曲。

在合唱团学生写的随笔中,出现最多的是这样几句话:这里是我最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在这个家里,不管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大家都会相互帮扶着向前;在这个家里,同学与同学之间是平等的,心情是愉悦的。我们深深地爱着这个家……

汇文中学的合唱团为什么会有如此美妙的歌声,又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的凝聚力?

听到这个问题,合唱团的学生和其他老师会告诉你: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海老师——北京市特级音乐教师海倩雯。

而海老师自己则说,她并不是最优秀的,她只是努力让孩子们懂得欣赏音乐,享受音乐,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理解爱、奉献爱,懂得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海老师把爱和责任作为自己的法宝,也作为培养学生的法宝。因为爱和责任,她付出了很多辛苦,同时收获了很多回忆。

“最浪漫的事”

时间:2007年9月10日16点15分。

地点:北京市汇文中学音乐教室。

随着放学的铃声响起,海老师照例来到音乐教室指导合唱队排练。一进门,她就感觉到今天的气氛有点异常,却不知异常在哪里。

海老师刚开要开口说话,音乐突然响起,随即门被推开,合唱队的23名高三学生每人手捧一盆鲜花,排着队走进教室,逐一和海老师拥抱,对她说:“教师节快乐!”海老师顿时“感动得不得了”。事后,海老师把那些花盆精心地摆在窗台上,还专门拍了照片保存在电脑里。

海老师记得,那次的背景音乐是歌曲“最浪漫的事”。海老师知道,无论经过多久,无论相隔多远,她和她的这些学生们都会把对方当成“手心里的宝”。

在海老师的心里,还珍藏着许多类似这样的“最浪漫的事”。

“为我自豪”

一个隆冬的夜晚,海老师刚刚入睡,枕边的手机铃声骤然响起。手机还没拿稳,就听见里面传出一句撕心裂肺的哭喊:“海老师,我不想活了!”接下来便是一个男孩子的放声痛哭。海老师一边尽力安抚他,稳定他的情绪,一边问清了他所在的地方,并反复叮嘱他不可贸然行动,一边迅速穿好衣裳,一路打车,找到了那个孩子。原来,奶奶说放在抽屉里的500元钱找不到了,姑姑怀疑是他拿了,连一向疼爱他的奶奶也这样说,无论他怎样表白都没有人相信……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海老师与孩子的父亲取得了联系。经过一番规劝,孩子的情绪稍稍稳定下来,海老师亲自将孩子送回了他居住的奶奶家,还当着他的面陈述了自己对他的了解,拍着胸脯为他的品德做“保证”。直到事情渐渐平息,海老师才回了家。

第二天,海老师又打电话到孩子的奶奶家,询问这件事的进展,孩子的姑姑说钱找到了,是奶奶记错了放钱的地方。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更努力了,成了海老师最好的助手。

再以后,他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又过了半年,他打来电话,说他正在竞选学生社团公关部主席。

前些时候,海老师又接到了他的电话,那熟悉的带有磁性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老师,报告您一个好消息,我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了!”

海老师说,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是每每想起,她仍为自己在那个夜晚的壮举而自豪和感动。

“既为人师,不可误人子弟”

1968年4月,尚在汇文学校上学的海老师被她的老师举荐,成为本校的音乐教师,此时,她还不满16岁,距离她正式初中毕业还有将近5个月的时间。她清楚地记得,她成为教师后的第一节课是扛着扬琴去上的,教学生的第一支歌是《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后来,她突击学会了手风琴。从此,“一个背着几乎占身高三分之一手风琴的小老师奔波于各个教室之间”,就成了她最早的学生眼中最独特的风景,直到现在,这个印象在那些学生心中还异常清晰。

那时,海老师每周24节课,还经常有各种演出活动,忙碌和劳累可想而知。但是,她始终牢记着母亲的教诲:“既为人师,不可荒学,误人子弟。”在参加工作后的近10年内,她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了重重困难,几乎拜访了北京市所有尚在教课的老音乐教师,尽可能多去听他们的课。从他们那里,海老师不仅学到了音乐教育的技能,也体会到了他们对音乐以及教学的挚爱。

带着这样的技能,怀着这样的挚爱,海老师在非艺术类中学的音乐教育中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汇文中学合唱队连续十几年在区里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市比赛成绩也相当优秀,按人们的猜想,队员的起点应当都很高。但是在2000届与2001届的队员中,有3个特别队员:一个是学习与品德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却因唱歌严重跑调,从小学到初中从没有张嘴唱过歌的吴超伦同学;一个是因学习压力大,加上青春期情绪不稳定,一度出现厌学、逃学,甚至厌世心理,有着严重心理障碍的吴子硕同学;还有一个是因家庭的变故多次转学,成绩在全年级最后,讲义气却极易冲动滋事的艾正义同学。但是,经过两年的合唱队的活动,他们都有了不同的进步。吴超伦同学经过一年的训练,不但解决了音准的问题,还担任了男低声部的部长,并随合唱团出访欧洲交流和演出,还光荣地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并被保送进入北大学习。吴子硕同学顺利度过了青春期,还把在合唱队每一天的经历与感受都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说将来要写一本记录她在合唱队这段日子里的感悟的书。艾正义同学的思想与行为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仅大大收敛了自己的冲动行为,还能积极地为集体作一些事情。诸如此类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发生很大变化的事例在艺术团还有很多。

“五月的鲜花,开遍原野”

2008年5月27日下午,北京市崇文区工人文化宫里歌声嘹亮,汇文中学正在这里举行第十届“五月的鲜花”合唱节。全校以班为单位,所有班级、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同学们饱含激情地演唱了《五月的鲜花》、《远方的客人》、《保卫黄河》等歌曲,最后在一首《众志成城》中结束。多数班级都是四声部合唱,其演唱水平之高令人赞叹。

其实,如果深入汇文中学的课堂去看一看,你就不会对学生的演唱水平表示惊奇了。在汇文中学,普通学生同样也能享受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在讲述完音域概念、进行过发声训练后,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声部,并且找同学自主结成对子,相互配合进行二声部的合唱与合奏练习。每当学生学会一首歌曲或一支乐曲时,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站在讲台前与结对伙伴一起表演给大家听。对一些较大型的完整乐曲,教师还会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每人手持一件乐器,演奏给大家听。表演过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点评。这样的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现力,又培养了学生自我审美的评估能力。

很多进入大学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回校探望时,总会感到感慨地谈到音乐课中的这些活动给他们后来的学习与工作带来了多么大的影响。

而这一切,都受益于汇文中学有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基础和环境,也受益于有一个热爱音乐、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海老师。

“音乐教育不只是要培养音乐家,

更要培养人。”

海老师认为,合唱作为一门高尚艺术,带给学生们的收益并不仅仅是音乐本身。合唱艺术中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人们在学习合唱时所经受的情感历程,所获得的内心感悟,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所不能给予的,这也是合唱艺术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她不仅重视合唱队员的歌唱技巧,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在汇文中学的合唱团里,海老师一直强调,每一个队员都应把这个由各年级学生组成的集体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这个集体是大家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大家要共同维护它的荣誉。

2004年,合唱队在备战到西班牙的比赛时,排练非常艰苦,学生们天天在一起,难免产生矛盾。一天上午,两个学生因为一句话产生了口角。当时海老师不在。中午,别的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海老师。下午排练时,海老师来了,却什么也没说,先发了一张谱子,是大家都没唱过的一首歌,内容是关于朋友和友情的。她先让大家试唱。唱完谱子,再唱歌词。等大家把歌词唱出感觉了,海老师才说起上午那件事。然而,此时已不需要说什么,学生们自己已经明白了。

合唱队的老师们更是一个紧密团结的集体。刘老师跟随海老师十几年了,是海老师的大弟子。小解老师2002年从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来到学校做团队工作,海老师觉得她本身学的是声乐,怕她完全放弃专业对将来的发展不利,有活动总是拉着她一起去。今年才从首都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郭远,从大学四年级实习就开始跟着海老师,可以算是海老师最小的徒弟,只是没有名分。虽说没有名分,海老师对他的帮助和关心可一点都不含糊,对他和对他那些“师姐”一样,该帮助的时候帮助,该表扬的时候表扬,该批评的时候批评。郭远说:“我觉得,海老师就是我的第二个导师,同时也是我的妈妈。”

虽说高大威猛的郭远跟身材娇小的海老师外形相差甚远,可是做起工作来还真有点儿海老师的样子,不管需要他干什么,他都会毫不犹豫就冲上去,前些日子学校排练舞蹈,郭远竟然也自告奋勇地上阵:“让我来,绝对没问题!”

有时候,海老师也觉得自己对徒弟们要求太严,有时的工作方法也有简单粗暴之嫌。值得高兴的是,徒弟们都很理解她,知道她是为自己好,也知道她是恨铁不成钢。

海老师脾气确实有点急。小解老师工作的第一年,辅导学生准备参加一个活动,海老师来验收时,对准备的情况很不满意,当场就把小解训哭了。为这事,海老师经常检讨自己。其实,她的想法大家都明白,她只是想让他们警醒,让他们记住教训。她说,我当初如果有老师告诉我怎样做,有老师带我,我也许会进步更大。所以,她更希望让自己的徒弟少走弯路。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坎坷,为什么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少碰壁呢?当然,他碰了壁,还可以再绕回来,可那毕竟需要时间呀。生命是有限的,能少走一些弯路,就能走得更远一些。”海老师这样说。

表面看来,海老师真的是把徒弟和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了。不过,“尽快培养起青年师资后备力量,是发展与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对青年教师投入更多的关爱,是一个特级教师应尽的职责。”这,才是海老师真实的想法。

所以,近年来,海老师担任了北京教育学院客座教授,参与了培养农村和城市基础薄弱学校音乐教师的行动;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组织了数次教师培训。近10年来,与她有明确师徒关系的青年教师已有27人,涉及5个城郊区县的25所学校。

在海老师心里,每一个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成为天使的潜质,他们需要的是一双帮助他们飞翔的翅膀。海老师的愿望,就是帮他们长出强健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那双翅膀,就是爱心和责任感。□

编辑 付江泓

猜你喜欢

汇文合唱队合唱团
在机器人的陪伴中自信成长——记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的“墨者”宋泽卿
对中央歌舞团陕北民歌合唱队兴衰史的文化解读
空白
难忘的合唱团
洋葱合唱队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第10章 分式
“图形的相似”测试题
一共几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