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骏:我在盛大的生存策略

2008-06-14徐琳玲

资治文摘 2008年6期
关键词:陈天桥唐骏新浪

徐琳玲

长达4年的蜚短流长,终于变为现实。

4月初的某一天,唐骏向陈天桥正式递上一份辞呈。陈天桥既吃惊,又不吃惊——吃惊的是,最后唐骏终于提出来了;不吃惊的是,在2月盛大公布2007年第四季度财报时,唐骏已经将自己期权奖励的股权悉数变卖。

“不做冒进改革”

2004年2月3日,由于微软内部组织架构引起人事冲突,唐骏离开效力10年之久的微软,带着比尔·盖茨给的微软“终身荣誉总裁”的名号,在媒体的议论声中正式加盟盛大。

在个人职业前途摇摆之际,他碰到陈天桥,“觉得这个人还不错,他跟我说要上市。坦率地说,吸引我的不是这个行业,而是上市。这个我在微软是没机会参与的。”

没有人看好唐骏在盛大的前景。一来,比唐骏小11岁的陈天桥是个工作狂,事必躬亲;二来,盛大的高管团队都由创业者组成,他们都是陈天桥的亲属或者过从甚密的朋友,在一个家族势力占绝对优势的企业,唐骏能有多大的空间?“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同事,还有我的父母都很担心,他们反复问我是否真想清楚了,是否有必要去受委屈。”

空降之时,唐骏没带一兵一卒到盛大。这有他的考虑——“带旧部过来的话,新来的人和旧人到最后一定会有冲突,会引起派系斗争”。其实,即使他真带嫡系过来,也不可能真正担任重要的职位。聪明的唐骏明白,首要的是,自己如何和盛大内部的管理团队融合起来。

到盛大的最初几个月里,唐骏摆出了低姿态,不像很多职业经理人空降到一家企业后急于扮演变革者的角色。在公司内部和外界,他提出一个让谁听了都很爽的口号——学习盛大,了解盛大,融入盛大。几个月之后,他给自己的口号又加上一段——盛大需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超越。“因为像微软这么大的公司,也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超越自我。没人会说我们比微软强。所以,他们听了也觉得对。”

这就是唐骏所谓的“输液”方式,把自己的意图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渗透。谁都清楚在盛大内部,这位新任总裁的责权空间非常有限。他的角色更多是向真正拍板的人出谋划策,从而发挥间接、有限的影响力。

2004年的一次会议上,盛大高管层商议人事薪酬问题。唐骏很想把一套在微软运作得很成功的“职业职称级别”引入到盛大,这个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避免官本位。他的开场白是这么说的——“微软在这个方面有一个做法,我不晓得好不好,外企的员工情形有一些不同……”

他态度谦卑,小心翼翼,注意自己的表达技巧。“只要我的目的达到了,至于是用骄傲的方式,还是低调的,路径都可以变通。”“我在微软的时候是很强硬的,我来决策,要求下面执行,我来负责任,没有二话——因为那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盛大,最有效的就是另外一套做法。”

唐骏认为他的“输液”对完善盛大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但是也承认,离自己真正想带给盛大的,还有差距。至于这差距有多大?“可能是0.1毫米,可能是500米。”他一记太极拳狡猾地躲过,“不是说和我的比,而是跟微软的来比。”

阻止一起并购案的技巧

作为“外来主持”的职业经理人来到一家企业,都有一个难题——你不能表现得不能干,你也不能表现得太能干 ——前一种情况,老板会觉得白花这么多钱请你。若是太能干,就会让老板或者创始人不安。

2005年,唐骏以他迂回的方式阻止了盛大的一起收购案。

当时盛大正在考虑发展新的业务,他们看中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无线业务公司——华友世纪。几轮密谈下来,收购方案基本谈定,就准备开董事会走一遍,当天签约了。华友世纪当时的股价是9美元一股,盛大想用12美元一股来收购大概几千万股。

唐骏之前对这家公司做了一些调查,并通过在中移动、联通的同学了解到这家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短信业务未来的前景,得出不乐观的结论。他决定阻止这个方案的通过。“但是,我不好直接在董事会上反对,这会是很没面子的事——9个董事里,如果别人都赞成,我一个人反对,方案通过了,我会很没面子;如果我据理力争,方案没通过,赞成的人会很没面子。”

开董事会时,唐骏没说话。当董事轮流表态时,他先用手机给坐在对面的陈天桥胞弟陈大年发了一条短信,“我跟大年说,据我所知,这个业务有些潜在问题,方案应该再考虑考虑。”接到短信的陈大年正好是第三个发言,他马上说他反对,这个收购需要重新考虑。发言轮到唐骏,“我说这个公司现在的状态是不错的——首先你要肯定别人的工作,然后我说无线业务未来发展有很大不确定性,我和大年的想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自己不是主流,是跟着陈大年走。”

在盛大,陈天桥最信任的人之一是胞弟陈大年,两人是一起打拼过来的亲兄弟,感情很深。当陈天桥看到陈大年都提出反对意见,他当即决定“今天就不签了”。等董事会一结束,唐骏迅速走到陈天桥的办公室,说明是他说动大年投反对票的,详细地解释了原因。后来,这个收购案就不了了之。

华友世纪如今的股价是3美元一股左右。“陈总如果想到的话,他会觉得我帮公司避开了一个很大的危险。”“我的目的达到了就行了,至于是不是我冲在前面,是谁来决策,这都是次要的。”

赢得陈天桥的庆功宴

陈天桥给唐骏开了一个很高的价码。“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花这么高价请你唐骏,也没看到你发挥出啥作用。”对于自己在盛大4年的作为,他这样评价——“我发挥了百分之几十的能力,做出了百分之百的贡献。这个数有可能是20%、30%,但是我对盛大的价值是百分之百的。”

在资本市场上,能讲故事、会“忽悠”的唐骏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淋漓尽致。这也是他表明自己在盛大价值的最直接方式。

唐骏进入盛大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参与公司的上市工作。正值2004年,美国股市大势不佳,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新浪、搜狐都跌得很惨。盛大上市的过程不太顺利。

当时,唐骏带队做全球路演,包了一架飞机,一天见10个投资方,花了两周时间跑遍了香港、新加坡、美国、德国、英国等地。另一头,在国内的陈天桥更是心焦,每天都会打电话问唐骏,问今天情况如何,有没有投资者愿意买我们的股票。这给唐骏的压力很大。“其实,上市一次不成功也没关系,可以再来下一次。但是,陈总是个优等生,对自己要求很高,是个做什么都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人。”

在见各地投资者时,唐骏拿出了自己的老本。“他们不了解中国市场,也不了解盛大。我只有跟他们说他们能理解的内容——我说我原来是微软中国的总裁,比尔·盖茨授予我终身荣誉总裁的名号。我是放弃了微软价值3000万美金的期权来做网游这个行业,你觉得我有这么傻吗?我说我就是为了盛大这260万美元的期权跳到这里来了,如果兑现不了的话,我干嘛还在这里?”

“在美国人心中,微软和比尔·盖茨就是神。他们不懂中国市场,但是他们相信比尔·盖茨。我是把我个人的声誉放在上面了。”

2004年5月,盛大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陈天桥一跃成为年轻的中国新首富。2005年的下半年,盛大转型家庭娱乐,推出了雄心勃勃的盒子计划,但遭到了投资者的抵制和无法预计的市场风险——股价在2006年最低跌到12美元,而最高的时候到达过45美元,发行价是11美元。期间,一些高管相继离开,当时也传出了百度挖唐骏的消息。陈天桥经历了沉重的两年。

到2006年,又开始回归网游的盛大连续两个季度财报盈利不错,股价却仍然没有起色。按惯例,盛大每半年就会到美国做一次路演,沟通与投资者的关系,当时正好盛大的CFO辞职了,唐骏临时被派出马。

之后就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让唐骏风头出尽的“45分钟忽悠到540万美金”的资本传奇。2周时间的路演后,盛大的股价从15美元一路飙涨到21美元。

陈天桥很开心,给回国的唐骏开了一次庆功宴。“他是发自内心的。我个人感觉,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唐骏给他带来的最直接价值,像企业形象这些无形的东西,很难评价,也是会忘记的。”

有了这次成功的先例,到2007年做路演,陈天桥再次派唐骏前往美国,这一次,盛大的股价从26美元涨到37美元。

为盛大赚进13亿美元

2005年,唐骏建议陈天桥考虑兼并新浪,因为这两家用户群基本不交叉,可以打造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当时,盛大的市值是新浪的两倍。

2005年年初,新浪公布2004年第四季度财报,时任新浪CEO的汪延在回答投资者的财务电话会议上,唐骏接了进去听。彼时是大年夜的下午,公司就剩下高管还没放假。季报本身一般,但是从汪延的语调、语感中,唐骏感到汪延的回答信心不足,他立刻跑到陈天桥办公室,说新浪的股价肯定会暴跌,而且放量会很大,“我们今天晚上就进去。”

“你凭什么有这么大信心?”陈天桥问。

“凭对过去几个月新浪季报的分析,和我对华尔街的认识。”唐骏答。

盛大随后联系了高盛,高盛的一个分析师说肯定不可能——二级市场这么大量的收购,肯定会把股价抬上去的。

最终,吞并新浪、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的最高理想,因为遭到新浪“毒丸计划”的抵制而失败,盛大后来以33美元一股卖出新浪的股份。但是,盛大借此机会赚了一把媒体的名气,还捞了一大笔快钱,这让陈天桥很高兴。

两次路演,加一次收购新浪,唐骏说,能为盛大直接赚进13亿美元。

公关手腕和人脉资源是唐骏的另一个利器。正是在他的软硬兼施下,盛大摆平了因游戏版权与之纠缠了几年的两家韩国公司,扫清了这两枚会影响盛大声誉的地雷。他还说服其中一家与盛大积怨颇深的韩国最大网游公司Wemade向盛大出让游戏大作《苍天OL》。

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法则

2007年年底,陈天桥来唐骏办公室和他谈事,忽然问起合同到期的事,说:“唐总,我希望你再干4年。”得到唐骏不置可否的回答,陈天桥再说了一遍:“我希望你再干4年。等4年后,我们再商量。”

这一天是11月12日,唐骏记得很清楚。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他认为这是对他这4年最高的褒奖——“这是真真实实、不来虚的的肯定。”

记者:你个人在盛大4年经历中得到什么?

唐骏:盛大这4年,我经历了很多。第一个,让我找到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生存的一条道路,没有一家比盛大更典型的民营企业。我们这个圈子里困惑的人太多,他们都感到很难生存。我有时会在一些场合和他们私下交流,我快变成他们的导师了。

第二个,我觉得,骄傲一点说,当今中国没有一个人比我更懂华尔街,(并且)在华尔街声誉比我更好了;有人说我是中国华尔街第一人,我想也没有其他(人)。

记者:为什么你一直没有离开呢?

唐骏:我的理想就是做中国职业经理人的一个标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生存状态不好,现在没有出现过一个成功的案例,很多职业经理人到一个民营企业,常常水土不服。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如果不让一批职业经理人来做管理的话,很难做到基业常青。

记者:你过去一直是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在中国的企业里,怎么避开中国式的人事斗争呢?

唐骏:我不参与中国式的人际政治 ,我避得开,都伤不到我。

当时,微软内部就有很大的人际政治斗争,派系很多,每来一个高管就换一批人,五百强在中国的企业内部政治斗争比中国企业更厉害。

我到微软的时候,一个人都不换,因为我有个想法:人就是人,不是天生就是什么帮派,他们在位子上还是因为他们是有能力的,我给他们6个月的时间,有能力的就继续留着,所以一下子就稳定住了军心。

记者:总结一下你在民企的生存法则?

唐骏:第一个,空降兵要保持低调,不要把自己当做救世主。很多空降的职业经理人都会不自觉地扮演救世主角色,这是企业里原有的人很难接受的。

第二个,最初的时候,团队一定要在原有人员的基础上运作。

第三个,不要做冒进型的改革,而是做输液型的调整。

很多人到了一家公司,说我要做组织架构调整,我要企业文化的改变,我要商业模式的改变,觉得不做点东西,就显不出来自己的能力。我不谈能力,我就看结果。也许刚开始的三四个月,很多人会怀疑,唐骏你在盛大干成了什么;3年4年之后,我相信,不论是陈天桥还是外界,都不会问唐骏你干成了什么。我的能力就是最后的结果。

下一个陈老板:

他是个厚道而且很大气的人

唐骏的新东家是地处福建的一家民营企业——新华都集团。老板名叫陈发树,48岁,早年家贫,从做小商铺起家,十多年来通过收购并购,形成一家有超市、地产、旅游、矿业等六大业务板块的企业集团。

唐骏和陈发树见面吃完饭,5分钟内,在一辆小车里,两人就拍板“闪婚”。

这个新职务将为他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再添新的内容。“我希望做一个和以往不同的产业,不要再做网游和互联网了,能到相对低利润的传统行业做是个新的挑战;管理一家集团公司也很吸引我;另一个,我想做一些中国资本市场的东西,毕竟老百姓关心的是A股,新华都旗下六块业务将来都希望在A股上市。”

新华都旗下的矿产业务4月底上市,价值10亿的原始股,让唐骏再一次成为中国身价最高的打工皇帝。他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很清晰,专心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从名从利来说,做职业经理人都能满足我。”

“钱对我来说不是很重要了,到今天的位置,我真想要做点事了。”“厚道、大气”的陈发树会给他更多施展的空间吗?

“希望是这样。”这一次,唐骏表达了谨慎的乐观。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陈天桥唐骏新浪
猴子虽小
陈天桥:有两个月我几乎每晚死一次
陈天桥:有两个月我几乎每晚死一次
花粉交流
待人以诚
陈天桥的“沉住气,成大器”
一言难尽陈天桥
唐骏巧卖“六手车”
新浪与分众合并案告吹
先做人,后做事,偶尔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