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涩的“留守”

2008-03-15鲍周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留守亲情家庭

鲍周生

材料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保守估计,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由母亲一人抚养或由祖父母、亲戚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会少于千万。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学生”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

材料分析

劳务输出带来“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早已成为当前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仅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好“留守学生”,解决打工者的后顾之忧,是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头戏。

思 考 一

从重视思想教育的传统对该现象提出批判。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弱,而且正处在一个生理与心理发育都不很稳定的阶段。作为家长要从各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使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而不能顾此失彼。

思考二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局限,使得城乡界线泾渭分明,不能实现自由流动。这也是导致“留守学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近几年很多城市对民工子弟教育的重视度已经大大提高。

思考三

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留守学生”的服务工作。尤其是当地的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要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帮助与引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免这些学生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消极、孤独自闭、怨恨逆反等不良心理,努力确保他们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思考四

从“留守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主动对待“亲情”。留守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主动发展,自觉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倾诉心声,让父母了解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亲情比物质更重要,希望享受到父母关爱的渴求是人之常情。为了学业前途,也可以尝试到父母打工的城市去上学,与父母同享现代文明。

猜你喜欢

留守亲情家庭
亲情的滋味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