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班牙“烧鞋”引出外交风波

2004-07-01沈旭晖萧子谦

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40期
关键词:温州西班牙

沈旭晖 萧子谦

制鞋业又为中国带来一次外交风波。

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的中国鞋城,9月16日被当地的不法分子捣乱,烧毁了总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鞋子。事后,受害人及分析人士不约而同指出,温州鞋价廉物美,对当地的制鞋业带来巨大压力,所以招致报复。

中国自改革开放成为“世界车间”以来,一直令很多国家的厂商不满,但像西班牙这样的暴力举动还较为罕见。

温州鞋其实与其他低成本工业不同,“烧鞋”事件实则从另一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气象。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不少温州农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先到法国,再转至西班牙,以他们的巧手在欧洲落地生根。他们每日工作十五六个小时,起早贪黑,辛苦劳作,慢慢在低价鞋市场站稳阵脚。后来他们更直接从温州进口现货,扩大价格优势,进一步“攻陷”西班牙的制鞋业。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外国再难用配额等关税壁垒打击中国产品,于是欧美各国纷纷设立技术壁垒,试图堵截印有“中国制造”的低成本货物。

这种新式壁垒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可谓是“迎头痛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技术性贸易措施可分为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三种。

简而言之,这条充满灰色地带的协议赋予会员国很大的自由度,以货物品质不及标准为由,拒绝让货物人口。技术壁垒影响不同范畴的产物,扩散效应显著,而且以科技为根本,恰恰消减了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一度畅销欧洲的温州打火机制造商就曾因此大受打击,出口锐减。

如何在这种新限制下继续生存牟利,一直困扰着众多中国出口商。

勤劳的温州人再次显示了智慧。带头冲破技术壁垒的那一家公司,就是专产高档皮鞋的温州康奈集团。

该集团曾举办一个名为“康奈破解国际贸易壁垒新思维”的大型论坛,分享它在生产技术上的突破以及建立国际晶牌的成功经验。

通过与英国SATRA国际鞋类认证机構合作,该公司一方面确保产品符合技术壁垒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晶牌也是SATRA客户,此举可以加强和这些国际大公司的次合作。该集团的董事长放出豪言,康奈不单要符合标准,更要成为国际行业技术的制订者。种种行动和言论,令耳闻目睹的西班牙鞋商如坐针毡。

埃尔切市素有“欧洲鞋都”之称,温州帮重掌埃尔切的鞋市场,那里的中国鞋城“一统江湖”。中国的低技术产物本已是防不胜防,加上相继有公司成功建立国际晶牌,令欧美最后的“杀招”也派不上用场。

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将取消从中国进口部分鞋类产品的配额,这意味着温州鞋将在欧洲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本就处于竞争弱势的西班牙本地鞋将雪上加霜。无论产品款式、设计制作,还是生产成本,西班牙本土鞋根本无法和温州鞋同台竞争。欧洲鞋平均价格是温州鞋的3-8倍。

事情就是这样,当在正当的竞争中已彻底无法取胜后,埃尔切市的鞋商选择了下三滥的暴力举动。西班牙的大火提醒中国人,如果中国商品的竞争力继续提高,类似的火还会在不同地方烧起。

这次烧鞋事件没有造成伤亡,是不幸中之大幸。它反映出国际贸易的确已经换上新貌,中国外贸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这对中国人而言,是不幸中的幸事。

猜你喜欢

温州西班牙
好玩的温州乐园
温州: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
温州式困局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