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经历新跨越

2004-07-01于津涛

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40期
关键词:领导集体三个代表江泽民

于津涛 严 伦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里程碑意义不仅在于完整实现了高层领导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也体现在它通过的重要决定将指导今后若干年的执政党建设。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会议之后的中国形势和中共走向。

通过改革强化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曾庆红说,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了改革精神。

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会议,中共希望把这种改革精神贯彻下去,以创新的态度,克服执政中遇到的困难。

全会第一次回答了执政能力建设的有关问题。在十六大之前,讲党的建设一般都侧重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今后,这些建设都要由执政能力建设来统领和带动。

全会第一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一个整体明确提了出来,并让它首次在执政党文献中出现,也会对中共未来的行为方式带来重大变化。

全会还第一次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也做出了新规定。一直困扰中共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问题,今后可望得到逐步解决。

全会第一次总结了中共55年来的6条执政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执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以及如何长期执政等根本问题。中共今后如能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方针,则它将在改革中提升合法性。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紧密联系起来,被认为是全会的一大贡献。全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

这都让人对83年历史的中共耳目一新。实际上,四中全会之后,中共将在各方面强化它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内民主新局可期

四中全会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表明党同时要使自己更有活力,并防止因权力过于集中而带来危害。

“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湖北省罗田县委书记蔡德坤向《隙望东方周刊》表示,“因为没有上级党委的明确指示,我们那里的党代表常任制改革一直处于半试点半公开状态,许多工作也难以推行。四中全会对党代表常任制的具体部署将使党内民主进入一个新局面。”

罗田县作为中组部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试点县,在2004年3月率先取消了县委常委会,以全委会代替常委会行使权力,改变了以书记为核心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是很大的突破,但中国许多地方还没有这么做。

这次全会还明确要求,要规范党政机构设置,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

“这意味着,一把手将有更多时间来抓全局,而以前是把相当的精力用在协调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的关系上了。”蔡德坤表示。

“今后,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党政关系以及党和人大、政协关系的体制缺陷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些缺陷不解决,势必影响党的执政效率,人为加大党的执政成本。”中央党校一位教授说。

新标准输送政坛“新血”

四中全会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引起中国政坛变化。一批符合要求的新型官员将被提拔重用,而落伍者将淡出。

全会对用人、选人明确了标准,提出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用人导向。“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被认为构成了未来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

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便再次强调并公布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任期、离职以及不得在企业兼职等做出厂明确的规范。

四中全会对干部人事制度的新安排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比如,针对近些年来选任制干部任期内职务频繁变动的现象,提出要严格控制选任制填平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

事实上,全会之前,在部分省市,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制度规范已经进行试点。

四川省党建研究会副会长陈代昌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在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中,很重要的是职务任期制的问题。

现行中共党章只规定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委员会、基层委员会和总支、支部委员会的每届任期,但未对领导职务连续任职届数做出规定。

基层领导干部任期执行的随意性大,任期内干部变动频繁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瞭望东方周刊》曾报道过邯郸市政府市长10年7任的状况就是一证。

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这预示着,这些不妥有望得到缓解。

政治文明作为“财富”而传承

新华社转引香港《文汇报》的报道说,全会通过丁关于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决定胡锦涛任中央军委主席。“这是中共十六大顺利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的延续,表现了江泽民的宽阔胸怀和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共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显示了中共的执政能力更加成熟。”

还在2002年11月14日,在中共十六大闭幕大会上,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和其他5位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未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与会的2100多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对他们的政治胸怀和高风亮节表示钦佩和敬意。

当时的新华社报道这样说:“惟一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是59岁的胡锦涛。”次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华社称,中共顺利实现领导层新老交替,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共作为执政党在党内最高层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民主政治原则,进行大幅度人事变更,对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已经并将产生深远影响。政治文明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江泽民说,“从党的十六大到这次全会,我们党、国家、军队的高层领导完整地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

新一届领导集体任重道远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今后将怎样发展,关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怎样治国理政。

还在中共十六大之前,中共中央即对新一届中央委员会的产生提出了明确标准:应当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够驾驭复杂局面,应对各种挑战,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高度团结和统一,善于治党、治国、治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政治家集团。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这些原则诞生近两年来,无论内政外交,均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民、务实、清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人民留下的深刻印象。评论说,人民有理由期待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

江泽民说:“锦涛同志年富力强,在多个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已有10多年。担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以来,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形势下,他带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勤奋努力,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从1999年担任军委副主席以来,他直接参与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他既经受过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的考验,又经历过长期高层领导工作实践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综合素质很好,作风稳健,工作细致。”

“看到党、国家、军队的事业后继有人,我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江泽民这样表示。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是首要政治任务

载人中共史册的四中全会于9月19日圆满结束。

9月20日,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在京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江泽民、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9月22日,新华社发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要文章,要求全党全国继续学习贯彻江泽民创立的这个重要思想。

文章说,“13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江泽民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关键作用和高超政治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位真正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文章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文章指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

猜你喜欢

领导集体三个代表江泽民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
摭谈优秀班集体形成的有效途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与实践
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创造机构人事改革的和谐稳定
“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中国的发展
党的几代领导集体执政思想之比较
江泽民专著赠德国总理习近平举动引关注
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 勇做“五型”领导干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