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新加坡工程制图课程的对比和启示

2024-06-27马佳星黄悦宁超列李兵沈非凡

高教学刊 2024年18期
关键词:授课方式工程制图课程内容

马佳星 黄悦 宁超列 李兵 沈非凡

摘  要:工程制图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土木工程领域,工程制图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AutoCAD及BIM。该文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作业及考核方式三方面出发,对比国内及新加坡高校工程制图课程的异同点。同时进行相关调研,并进一步总结经验,就如何保持自身优良特点,借鉴国外经验,进行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做出探讨和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制图;新加坡;课程内容;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8-0014-05

Abstract: As a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Drawing is quite importan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ncludes descriptive geometry, AutoCAD and BIM. In this paper, comparisons and discussions are conduct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namely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ignments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engineering drawing teaching in China and Singapore. In the meanwhile, relative surveys are conducted. Recommendations are further drawn on how to conduct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s of maintaining own characteristics while drawing on foreign experience.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Drawing; Singapore;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工程制图(Engineering Drawing)是土木工程专业基本课程之一,在各国课程体系中多为必修课程[1]。从概念上而言,工程制图是一种用以指导产品生产或构件制作的技术性手段。在土木工程领域,设计师利用工程制图精准清晰地描述构件及结构的几何尺寸,工程师则通过参照图纸来建造相应建筑[2]。一般而言,工程制图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descriptive geometry),AutoCAD (Autodesk Computer Aided Design)及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3]。其中,画法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技术在平面上用图形表示形体,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是工程制图的基础。AutoCAD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设计研发的专业绘图软件,自1989年推出后,因其易用性及实用性,在设计界迅速走红,如今已被广泛运用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BIM是生产及处理建筑物理信息和实用功能的数字表征的手段及过程[4]。相对于传统的二维设计,BIM能够以三维的方式更加精准地呈现设计者的意图和建筑的信息。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信息数据库中。设计团队、施工单位、设施运营部门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5]。正因如此,BIM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个高校的认同。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进步,工程制图已经从原先的手工制图逐渐发展为更多依靠计算机的电子制图[6]。在如今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背景下,如何使学生掌握最新制图技术,使其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曾有幸在国内及新加坡高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工程制图。国内的课程体系在创立之初,大量参考了苏联模式。尽管改革开放后,国家与时俱进地做了多次教育改革,但至今仍能在国内大学的培养计划中找到苏联模式的影子。而新加坡作为一个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其课程及教育体系几乎照搬了英国模式。另一方面,新加坡的人口规模远远小于中国,且发展程度较高,其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更加丰富。以上两国的国情差异,也同样反映在工程制图这门课程中。本篇文章中,笔者将就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作业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比并讨论中新两国的工程制图课程的异同点,并总结经验,为此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议。

一  课程对比

(一)  课程内容对比

在绝大多数国内高校中,土木工程制图通常由三个子课程组成,即画法几何、AutoCAD、BIM,并于不同时段分别开班授课。画法几何作为工程制图的基础,通常被安排在第一学年讲授,占2学分。内容主要包括投影原理、轴测投影、点线面投影、曲线曲面投影、立体的截交线和相贯线及标高投影等。画法几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动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往往要求学生进行手绘制图[7]。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图与识图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相关制图标准、规范,熟悉各种基本立体、复杂立体的投影规律。学生需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能够熟练绘制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熟练绘制立体图。

根据专业的不同,AutoCAD通常被安排在第一学年(如工程管理专业)或第二学年(如土木工程专业)讲授,占1学分。学生首先学习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图层及线型线宽设置,直线、圆等几何图形的绘制,再学习如何进行书写文字、标注尺寸[8]。通过不断练习加深熟练程度,能够独立完成建筑施工图和平面图的绘制,满足毕业设计的绘图要求。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认识到了BIM技术的重要性,相关课程也逐渐被纳入培养计划[9]。作为画法几何及AutoCAD的后续课程,BIM通常被安排在第三学年讲授,占2学分。国内一般采用Revit Structure或Naviswork等软件进行BIM课程讲授。课程内容包括相关软件的应用,梁、板、墙、基础和楼梯等构件的三维结构建模和计算方法,实现冲突管理与动态的四维项目进度仿真的方法。学生应通过该课程培养BIM结构建模和设计的能力,及实现施工项目可视化的能力。

在新加坡,画法几何常与AutoCAD及BIM整合,组成一门名为工程制图和3D建筑信息建模的课程,有些院校也会选择Inventor等软件作为补充。该课程被安排在第一学年,占1学分(Academic Unit),且均为实验课程(Laboratory Course)。课程内容方面,按照画法几何、AutoCAD、BIM的顺序,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其中画法几何讲授的内容包括工程制图的基本原则、切线原则、第一及第三视角投影、剖视图及等距视图等。学生被要求能够根据立体示意图画出几何体的三视图。AutoCAD则包括点、线及各种几何图形的绘制、旋转、复制和镜像等操作的学习。学生需掌握组合复杂图形的绘制。BIM则要求能熟练运用Revit软件进行结构建模及设计计算。

笔者对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四124名学生进行关于课程内容的调研,同时委托南洋理工大学李兵教授对其所在院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大二80名学生进行同样调研。结果显示(图1)中新两国学生均对软件绘图兴趣较高,对传统手工绘图(画法几何)兴趣较低。笔者认为不能以陈旧思想,将学生的选择片面归因于对传统制图技巧的畏难情绪上。而应从当下实际工作所需技能出发,与时俱进,以平和心态看待学生兴趣的转变。这也要求学院在制订培养计划及教师在撰写教学大纲时,注重相关绘图软件的训练。

(二)  授课方式对比

授课方式是工程制图课程的关键一环,关乎着课程能否持续有效推进,学生能否有效获取相关知识。画法几何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及相关绘图技巧的要求较高,国内高校多选择普通教室作为其授课地点。课程教学分为课堂讲授和课堂练习两部分。教师通过板书或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讲解投影原理、规律并进行相关案例的解析,学生则依照相应教材进行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展开,课堂练习的时间不断增多。AutoCAD的授课地点则选在机房(实验室)。课程教学分为操作演示和课堂练习两部分。教师通过机房主机投影屏幕至学生电脑,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及操作流程的介绍。学生亦可参考课本中的步骤分解进行学习。而后学生通过绘制相应图形练习该堂课所授的知识点。BIM的授课地点亦选在机房(实验室)。课程教学分为课堂讲授、操作演示、课堂练习三部分。讲授及演示时,教师以工程项目为依托,结合工程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教材中Revit Structure、Naviswork等软件的应用方法和原理。课堂练习则包括案例教学及分组讨论。教师选取实际工程案例,并将学生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0]。

如前所述,新加坡高校多将画法几何、AutoCAD、BIM整合到一门课中讲授。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授课地点均在机房(实验室),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助教博士(Teaching Assistants)进行讲授。课程教学主要分为操作演示和课堂练习。相对于软件学习部分,画法几何所需教师讲授时间更长,但通常也不超过半节课。AutoCAD和BIM需要的讲授时间往往只占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学生就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课堂讲授时,教师通过机房主机投影屏幕至学生面前的电脑上,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及操作流程的介绍。学生无专用课本,往往采用概括经典教材内[11]知识点及习题讲义进行学习。课堂练习时,教师在课堂内来回走动,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授课时间短,就要求学生在授课前进行预习。学校的学习网络教育平台提供了按照教学计划划分的学习内容。学生可在网上自主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并向授课老师留言提问,从而做到线上及线下的良好互动。

如前所述,笔者对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四124名学生进行关于授课方式的调研,同时委托南洋理工大学李兵教授对其所在院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大二80名学生进行同样调研。结果显示(图2)中新两国学生均认为教师实例演示是最为有效的授课方式,大部分国内学生(62%)依赖此方式进行学习。除此方式外(42%),相当多的新加坡学生同样依赖于小组讨论(18%)及课堂答疑(25%)进行学习,其比例远高于国内学生。这是因为新加坡高校强调学生的自学与小组间的互动,课堂氛围较为轻松活跃。同时可以看到,两国学生对于较为机械的PPT讲解均不甚喜爱。

(三)  作业及考核方式对比

作业及考核方式是工程制图课程的评价手段,是检验课程成效的必要途径。在此方面,国内一贯较为严格[12]。画法几何注重手绘技能,平时大作业(点线面投影练习、组合体投影练习等)占总成绩40%左右,期末考试则占比60%左右。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投影基本概念、投影原理和应用,反映在试卷上即为三视图的推导及绘制等。AutoCAD作为一门软件学习课程,考核内容也是软件绘图的水平和速度。其总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合而成。平时成绩由出勤及大作业构成,占比较小,而期末考试占比达80%以上。学生们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图纸所示的建筑平面及立面图原样绘制于计算机内。这也是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综合考察。对于BIM而言,由于其软件绘图所需工作量较大,故对软件熟练程度的考核往往是以大作业的方式(Revit Structure图元、族)进行,占总成绩的比例约为40%,其余60%则以期末考试的方式,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分析题等考察学生对于BIM的技术应用理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模型建立与配筋计算、图纸设计与处理、施工进度表的制定等的掌握。

在新加坡,工程制图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13],强调的是学生课前自学、课中练习、课后巩固。学生在课前登录网络教育平台,浏览该堂课所授内容并进行预习。课后则可选择性地(不做强制要求)完成平台内提供的习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帮助。考核方式也较为宽松。画法几何多采用随堂测试的方式,以3~4道例题考察学生对于投影原理的应用。AutoCAD和BIM则无指定的测试内容,学生仅需要完成每堂课所布置的关于本堂课知识点的案例绘制即可。如AutoCAD只需掌握复杂平面图形的绘制即可。因其与混凝土设计及毕业设计等高度相关,故可视为在后续课程中检验了学生的掌握情况。

如前所述,笔者对所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四124名学生进行关于考核方式的调研,同时委托南洋理工大学李兵教授对其所在院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大二80名学生进行同样调研。结果显示(图3)绝大多数国内学生(71%)认为期末考试是最为有效的考核方式。因为期末考试方式较为宽松,且多为简单随堂测试,故仅有16%的新加坡学生认为期末考试为最为有效的考核方式,比例远低于国内学生。超过半数的新加坡学生认为应以平时成绩及课后练习情况评价学习成果。部分学生(16%)认为应在后续设计课中考察工程制图的学习成果。

二  评价及讨论

在课程内容方面,由于国内高校多将工程制图分为画法几何、AutoCAD及BIM,并在不同学期分别授课,故其涵盖面更广,包罗的知识点更丰富,学生对于要点、难点的掌握也更加熟练。而新加坡将以上三门子课程融合成为一门课在一个学期内讲授。课时量少,也就可能造成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点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在画法几何上,中国学生对于组合立体投影及截交线与相贯线的掌握明显高于新加坡学生,面对复杂几何体三视图解析题也更为得心应手。而对于AutoCAD,新加坡学生并未被要求掌握建筑施工图和平面图的绘制,学习面比中国学生窄。但后续课程及毕业设计中并未发现在软件运用熟练程度上中新两国学生有明显差异。概因新加坡学生在课前和课后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来预习和复习巩固,从而弥补了课时量不足造成的差异。对于BIM课程,新加坡学生运用Revit Structure软件的熟练程度总体上高于中国学生。这与BIM教学在国内刚刚起步有关。随着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备,相信国内学生对于BIM相关软件的掌握也会随之提高。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于新加坡高校在BIM教学上只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这就导致其学生欠缺对于图纸设计与处理能力及施工进度表的制定能力。新加坡高校多采用开设设计课程及施工课程的方式,在后续教学中提高其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

在授课方式方面,中新两国教师的授课方式大体一致。工程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能够在图纸及软件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故教师多采用概念讲述加案例示范的方式授课。通过案例的拆解,逐步讲授制图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相对于国内,新加坡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讲解也较为简单,更多的是从课堂习题上,逐个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个体发展更为关怀。

在作业及考核方式方面,国内的习题及考试的难度明显更高。这是因为国内高校安排的总学时较长,所包涵知识点更广,从而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加严格。而新加坡高校将工程制图视为一门实践课程,不采用试卷或期末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多强调学生“会做”“会用”及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没有额外的课后作业,只需在课堂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案例习题即可。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及互助精神,能够主动在课后进行个人及小组练习。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高校不光强调软件运用的准确性,还强调运用的速度,反映在考试中即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余反复练习。而新加坡并未见有此方面的要求。

中新两国具有不同的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笔者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在所授AutoCAD的两个教学班内,分别采用中新两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反馈。期末考核采用个人简单建筑平、立面图绘制及小组复杂建筑平、立面图绘制两种考察形式,结果见表1。

如前所述,国内教学课时多,知识点拆解详细。新加坡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时间短,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大量自主训练,故其学习主动性较国内模式高。同时,这也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后作业来印证其学习成果。而国内教学模式下每节课教师均详细讲解知识点并布置相应习题,导致学生易产生已掌握相关内容的盲目乐观情绪,对于作业则敷衍了事,一抄了之。考核方面,可以看到国内教学模式下学生个体对于相关软件掌握得较为熟练;新加坡模式更依赖学生的自主训练,故学生个体水平参差不齐,在考核中则反映为绘图速度过慢,难以完成全部内容。小组考核需要一组学生合力完成图纸绘制,在软件熟练度的基础上同时考察学生的协作能力及领导能力。可以看出,因课后有小组学习及讨论的经验,新加坡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分工更明确,交流也更流畅,小组考核平均分也略高于国内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成绩。

三  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发现,中新两国关于工程制图课程的理念有所差异。与诸多其他课程一样,国内高校通过将工程制图拆分成三门子课程的方式,系统性地推进学生由浅入深学习,更多强调“授课”。而新加坡高校则视工程制图为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一门为完成后续设计课及毕业设计所需的“工具”,更多地强调“掌握”。以上理念的差异,也带来了两国在课程内容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的种种差异。

国内考核方式具有严谨性、系统性,难度系数较高,不仅对学生平时考勤、大作业进行考核,还会在期末考试时进行全方面的检测,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每个知识,反复练习,在快速解答的基础上保证正确率。而新加坡高校则强调学生“会做”“会用”及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学生是否牢固掌握该课程知识方面没有系统考核。

国内教学依旧较为依靠教师,而新加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随着近年来信息产业发展与互联网普及,学生多已具有软件学习的经验和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内高校或可考虑在应用性较强的子课程上,如AutoCAD软件学习上,适当减少教师教学,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并通过与实际工程高度接轨的工程实例来对学习成果进行考核。

新加坡高校重视无纸化、信息化教学,通过多年来的持续构建及优化,打造了内容广、覆盖全、互动性强和可操作性高的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学生随时随地能享受到与课程相关的一整套资源,可轻松掌握课程进度、进行习题训练、获取教师反馈,从而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其进行预习及自学。国内近年来在教学手段上进步可观,但与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相比仍有差距。国内高校应继续加强投入,打造一套适宜国内学生的网络教育平台。

四  结束语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与新加坡高校的对比可以发现,国内高校应在保持和发扬自身优良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相关的软、硬件。立足学生,以人为本,坚持因材施教,发扬学生个性,同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与自我训练,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更加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胡海军,裴金萍,杨秀娟,等.土建类专业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7(3):66-68.

[2] 姚爽,赵亮,周维莉.“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9(21):74-75.

[3] 王永华,薛珊,弯艳玲,等.面向工程应用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34-135.

[4] KAREN K, DOUGLAS 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 in Current and Future Practice[M]. 1st edi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Hoboken, New Jersey, U.S.A., 2014.

[5] 刘科元,李维忠,兰文斌,等.BIM技术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探索[J].科技风,2019(32):38.

[6] 吕刚磊,沈华刚.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24.

[7] 万浩,丁展,王健,等.Solid Works在《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71):186-188.

[8] 王晓彤,刘泽洲.BIM技术在国内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2):12-16.

[9] 李志文,王春光,张优优,等.基于Revit的结构施工图BIM平法表达[J].建筑结构,2016(S2):609-613.

[10] 严旭,周进,蒋贵丰.基于Revit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与比较[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9(5):85-89.

[11] PARKER M  A, PICKUP F. Engineering Drawing with Worked Examples, Vol. I and II[M]. 3rd edition. Stanley Thornes Ltd., England, U.K., 1991.

[12] 周玉,赵峻,胡绪照,等.工程制图过程融合式考核评价体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267-269.

[13] YIN  X, LIU H, CHEN Y,et 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for off-site construction: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9(101):72-91.

基金项目:浙江省一流本科课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浙教办函〔2022〕352号);浙江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超级工程引领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浙教函〔2021〕47号);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自动化专业新工科建设”(浙大宁理教〔2021〕120号)、“立足宁波建筑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浙大宁理教〔2021〕192号);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浙大宁理教〔2022〕137号)

第一作者简介:马佳星(1989-),男,汉族,陕西佳县人,博士,副教授,院长助理,土木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授方法与教学改革。

*通信作者:沈非凡(1989-),男,汉族,浙江宁波人,博士,副教授,副院长,自动化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授课方式工程制图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探讨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日语本科专业课程“日本文学史”教学探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