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2024-06-20张靖冯霞

高教学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软件工程

张靖 冯霞

摘  要:针对地方高校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适应行业产业需要,分析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新需求,研究应用能力具体内容,提出层次性多维能力框架,“五共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及机制,“四对接”搭建软件工程能力培养体系,“三位一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环节”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1中心3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新体系。通过改革与实践,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适应软件工程行业产业人才需求。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6-0146-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o tra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pplied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 under the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studie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proposed a hierarchical and multidimensional capability framework: "Five Common Points" has constructed a new mode and mechanism of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ve talent training; "Four docking" has built a capacity training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the "Trin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ee links" ininnovative disciplines and cross-integration training, "One Center, Three Continuous Parts" has improved the new system of the evaluation and guarantee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hrough reform and practi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has reached the expected the expected goal and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alents in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dustry.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collaborative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下,软件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转型提升,行业企业对软件人才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已经由“量”向“质”转变。软件技术需求变化快,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灵活性、协调性[1],软件开发模式也快速发展[2]。软件工程师要有实际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复杂问题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应用能力,更需要跨行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领域背景及具体应用场景等来培养软件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传统培育模式下,应用型高校很难快速把握和适应软件产业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变化,严格学科分类管理的师资队伍较难学科交叉融合,短时间较难打造需要的行业应用场景,缺乏行业企业标准规范、实际案例,创新与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较难。由此,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工科发展形势下[3-4],分析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矛盾及新能力要求,研究协同培养并进行实践,解决应用型高校这一共同问题,特别是应用能力培养典型问题,有较强的现实性,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一  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新需求

应用能力就是运用自己有关的知识、经验以及相关技术、工具或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行为,结果能实现有关目标或者完成有关任务。新发展形势下,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培养定位、类型、模式等方面面临挑战[5-6]。软件突出特点是渗透到其他各行业广泛应用,利用软件来支撑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软件工程应用能力除软件设计开发的基本能力外,需要结合行业应用环境或者场景,与使用单位实际工作业务有效结合培养实践综合应用能力[7],应用领域及方向多样化,应用要求和层次不一样,因此,开展层次性多维的应用能力培养是适应行业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主要是软件工程综合素质与学科基础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与职业能力,涵盖基础素质、简单应用、复杂应用和综合应用等。同时,智慧智能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主要趋势,软件工程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以及创新应用、跨行业综合应用能力。软件工程应用能力框架如图1所示。

二  探索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路径

新工科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当前工科改革适应新形势新业态的必然趋势。许多工科优势、综合性和地方高校都积极响应和启动新工科战略,新工科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很多高校主动开始新工科专业建设,提前布局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同时,加快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新工科为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参考,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是适应和满足社会需求较好的一种路径选择[8-9],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攀枝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教师“双师双能”能力,建设综合应用实验室、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课程教材等特色教学资源,参与职业教育、课程授课、创新创业活动、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环节,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三  探索培养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实践

(一)  “五共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及运行新机制

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建设以产出为导向的专业优化机制,通过将“学校、企业、科研、政府、行业”等多元资源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多元协同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共建、共享、共赢。“五共同”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特色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参与培养过程环节,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

(二)  “四对接”探索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多维层次性能力培养体系

软件技术应用多方向变化,应用能力要求更高、更精准,聚焦人才需求,“四对接”创新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在工程教育视角下,开展软件工程人才培养[10],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11]。适应软件行业产业人才需求,根据大学生核心能力要求[12],加强核心能力培养[13],建设支撑核心能力的课程。分析应用能力层次与多维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应用能力内容与重点,完善课程体系、课程群及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与环境。根据培养标准与应用能力层次分级,多学科交叉融合,确定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和结果,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与创新应用能力,形成“4阶段3层次”协同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在4个阶段分别培养综合素质与学科基础、专业基本、工程基础、工程应用与职业能力,进阶递进培养“基础、单项、系统”3个层次能力。

(三)  “三位一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协同[14],深化校企合作[15],引入企业师资和教学资源落地学校,面向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利用学校创新平台、团队与项目,“平台+团队+项目”三位一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面向素质和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基于课程学习、基于项目学习和工业实习实训有机结合,特别是综合应用和创新应用能力,利用企业有效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加强协同力和领导力培养,促进毕业生可持续发展。“三环节”创新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新工科下软件工程能力。利用学校已有优势工科专业及教育教学资源,结合地方钒钛、康养、农业等特色产业行业,建设跨学科实践平台。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引领,主动与行业企业及其他专业跨学科交叉融合,“问题驱动、过程管控、 结果导向”三个环节打造应用场景、综合应用项目,增强应用、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从制度、教师“双师双能”能力、三进(课堂、教材、实验室教学)方面落实落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内容,培养软件工程综合应用能力,如图3所示。

(四)  “1中心3持续”完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新体系

围绕“培养目标”、建立基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评价的“3持续”改进机制,如图4所示,图中数字表示被分解的内容数目。校内外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充分结合社会认可和满意度进行多元综合评价,调查行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第三方评价等,构建社会认可和学生满意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机制。校内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培养目标达成评价[16]、新工科下创新实践能力评价[17],实施人才培养达成度分析与持续改进,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持续改进保障体系。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组成教学管理与服务队伍,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到课程教学,采用“看、听、查、评、改”等方式保障教学质量,如图5所示,进行指标数据采集、保存、分析和反馈,对“四达成”目标实施定量和定性评价,由此持续改进,切实保障了培养质量。

(五)  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积极服务地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地方需要,获取地方政府重视和企业支持。积极对接地方行业产业发展,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地企合作中心等组织,承担地方科技发展规划、信息化规划、项目建设论证、信息技术培训等项目任务。与地方企业积极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共同开展项目合作。组建师生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积极开展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能农业等产业应用技术应用创新与服务,面向一线技术应用、技术服务问题,跨行业综合应用,促进应用能力训练以及技术转化,服务地方获得地方政府与企业的认可与信任,将提高人才培养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  人才培养改革成效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联合协同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获评一流专业、优秀示范专业,建成了省部级产教融合平台2个,省级一流课程、示范课程共7门,完成省部级教研20项,出版专著教材19部,大创项目44项,80%面向产业行业和服务地方,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68项,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12项,软件著作权133项,专业第一志愿平均报考率3∶1,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培养的学生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90%的学生在行业区域和地方就业发展,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五  结束语

分析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需求,研究了应用能力培养路径,将新工科建设新思想与协同培养有效结合,通过对接、共建、协同,构建了多元主体协同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新模式及运行新机制,提出了软件工程层次性多维应用能力框架,探索了有效结合新工科思想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培养软件工程应用能力的新路径,构建了协同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模式与机制。结合专业群和地方行业产业,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应用、复合和创新能力,建设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新机制,保证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也为地方高校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实践案例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贾林泉.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发展趋势展望[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4):220-221.

[2] 梁惠惠.对软件开发模式变迁的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22):1-4,8.

[3] 王斌,高江波,陈晨.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52-55.

[4] 刘世军.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3,25(3):39-41,38.

[5] 李欣,李宏博,刘春,等.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9):84-87.

[6] 张云,李岚.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以兰州文理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7(4):124-128.

[7] 任培花.岗位需求视角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软件人才实践能力模型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9(8):121-125.

[8] 许文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以F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6):87-91.

[9] 杨卫明,魏延.基于地区协同发展的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以成渝地区为例[J].高教学刊,2023,9(3):133-137.

[10] 梁英,何典,李伊航.工程教育视角下产教融合的商业领域行业应用软件人才培养探索[J].大学,2023(26):137-140.

[11] 许清,张翼飞.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能力的精细化考核与评价[J].计算机教育,2021(8):194-198.

[12] 李小斌,谢春丽,王书芹,等.大学生核心能力构成及培养——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2(10):231-233.

[13] 王宇英.软件素养与软件过程核心能力协同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5):155-158.

[14] 吴磊,李巧勤,汪小平,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产学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0(8):19-22.

[15] 于启红,陈林,石鲁生,等.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究[J].软件工程,2020,23(6):60-62,59.

[16] 陈敏,董晓华,刘冀,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0(50):118-119.

[17] 郭良敏,陈传明,俞庆英,等.面向新工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及评价探索——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23(2):136-138.

基金项目: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及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JG2021-293)

第一作者简介:张靖(1972-),男,汉族,四川广元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协同培养研究与实践软件工程
围绕生涯规划 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思考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理科专业协同培养通用技术师资人才的研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型女性人才的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的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