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电图应用于脑炎诊断的有效性探讨

2024-06-19孙文蕾

婚育与健康 2024年10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脑炎应用价值

孙文蕾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炎诊断中应用脑电图检查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于2022年11月,选取该阶段我院收治的疑似脑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共计100例,均为其提供常规脑电图检查、动态脑电图检查,以脑脊液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上述两种检查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常规脑电图检查,阳性检出例数为81例,阴性检出例数为19例,经动态脑电图检查,阳性检出例数为89例,阴性检出例数为3例;常规脑电图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等均高于动态脑电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轻度、重度脑炎患者的检查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脑电图对中度脑炎患者的检出率低于动态脑电图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炎患者的诊断中,对患者提供动态脑电图检查的方式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常规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脑炎;诊断效果;应用价值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EG in the diagnosis of encephalitis

SUN Wenlei

Changsha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EEG in the diagnosis of encephalitis. Methods: This study started in October 2021 and ended in November 2022.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ncephalit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t this stage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Routine EEG examination and ambulate EEG examination were provided to them.and cerebrospinal fluid diagnosis results were us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Results: 81 positive cases and 19 negative cases were detected by routine EEG examination. 89 positive cases and 3 negative cases were detected by ambulatory-EEG examination. The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of routine EEG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ambulatory-EEG,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amination rates of mild and severe encephaliti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detection rate of EEG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encephalitis in routin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ambulatory-EE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encephalitis, the method of providing ambulatoryencephalogram (AMbulatory-EEG) is effective.

【Key Words】Routine EEG; 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m; Encephalitis; Diagnostic effect; Application value

脑炎属于在患者的脑实质所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引起这种疾病发生的因素相对较为繁多,其中包括:病毒、细菌以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受其影响,患者在患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抽搐,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者还会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据临床调查发现,脑炎多发生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免疫低下的人群,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对脑炎患者的诊断,以此为临床对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通过运用脑电图检查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应用主要是借助精密电子仪器的方式进行干预,并记录患者的脑细胞自发性生物电位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形成图像,以此评估患者的大脑功能变化情况,从而明确患者的病灶情况。以往,临床通常采用常规脑电图检查的方式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局限,故而效果并不理想[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动态脑电图检查的应用大幅提升临床对脑炎患者的诊断效果,这种方式可以反映患者在24h内的病情状况,从而明确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严重程度,效果理想。因此,本文通过纳入100例疑似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旨在深入分析对脑炎患者提供脑电图检查的作用。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的开始时间,以2022年11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时间,将该阶段我院收治的疑似脑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纳入,均为其提供常规脑电图检查、动态脑电图检查,以脑脊液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在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2.01±1.07)岁。脑脊液诊断结果:轻度患者共32例、中度患者共36例、重度患者共24例,共计92例。纳入标准:①所纳入的患者均能够表现脑实质损害的症状;②所纳入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研究;③临床资料完善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代谢性疾病患者;②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③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④依从性欠佳者。

1.2 方法

1.2.1 脑脊液检查:首先,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一般以左侧卧位为主,并屈颈、髋、膝,而后选择合适的部位作为穿刺点,通常以腰3、4为穿刺点,然后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等处理,并对患者提供局部麻醉干预,且需要对患者的蛛网膜下腔提供腰穿针进行插入干预,而且还需要对中间的针芯提供抽出干预,当患者的脑脊液流出,实施该项操作前应测量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并留取脑脊液10mL进行送检。

1.2.2 常规脑电图:为患者提供SOLAR1847北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常规数字脑电图仪进行干预,同时还需要应用银盘状电极进行干预。且需要调节相关参数,分别如下:时间常数、走纸速度、高频滤波等,分别对应:0.3s、3cm/s、70Hz,且电极系统以国际10~20系统为主,双极0.5~1h作为导联描记干预。

1.2.3 动态脑电图:为患者提供24h脑电图描记,电极安放:T(颞点)、Z(电极)、CZ(中央点)、PZ(顶点)、A(耳垂电极)、FP(额极)。在患者的头皮、双耳等部位放置21个电极。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脑脊液:阳性:患者脑脊液压处于正常状态或偏高的情况,且脑脊液的液体性质主要表现为浑浊的情况,或者还会表现基本清亮的情况,同时患者的蛋白水平还会表现出呈正常状态,或者还会发生稍高的情况,对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进行监测可以观察到其水平处于正常状态或偏高的状态,对患者的淋巴细胞进行检测,患者的该项指标则处于升高的表现。

动态脑电图:轻度、中度、重度。

常规脑电图:正常、正常范围、界限性、异常分别为:通过对患者恶脑电图背景进行观察未能明确其存在慢波、消失延迟等现象,并且不能观察到患者存在异常阵发放电的表现;对患者的脑电波频率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其呈轻度增宽的表现,并且伴随调幅、调节等欠缺的问题。当患者进行过度换气期间可以有效明确患者存在慢波、消失延迟等表现,并且以轻度更为多见,同时能够观察到存在少量的波形;观察患者的脑电波频率可以发现其频率在患者年龄对应的正常波范围相对更低,且多以轻度、慢波等形态居多,并伴随调幅、调节不佳的问题;能够观察到患者的背景脑电波存在发育延迟的表现,且患者的脑波分布情况与其正常位置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同时患者还存在慢波活动呈局限性、广泛性的表现,而且还可以观察到患者存在高度节律紊乱的表现,呈低电压表现,且患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可以观察到异常阵发性活动。

1.3.1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以脑脊液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详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1.3.2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详细记录两组检查方式的准确度、灵敏度等。

1.3.3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脑炎严重程度的检查情况 详细记录两种检查方式对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严重程度脑炎患者的检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

经常规脑电图检查,阳性检出例数为81例,阴性检出例数为19例,经动态脑电图检查,阳性检出例数为89例,阴性检出例数为3例,见表1。

2.2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

常规脑电图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等均高于动态脑电图(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脑炎严重程度的检查情况

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轻度、重度脑炎患者的检查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脑电图对中度脑炎患者的检出率低于动态脑电图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炎是一种由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损伤性疾病,患者在患病后,受疾病的影响其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抽搐以及意识障碍为主,严重者还会发生死亡,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临床十分重视对脑炎患者的诊断措施[3]。脑电图诊断技术对于脑炎患者而言,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收集患者的脑细胞群节律、自发性的电活动并将其进行记录,从而明确患者的脑细胞异常问题,具有成像快的特点,效果理想[4]。以往临床对脑炎患者所提供的常规脑电图检查技术相对局限,仅对患者接受检查时的脑组织情况进行显示,极易出现漏诊的问题。动态脑电图检查则是通过对脑电波24h内的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一过性、偶发性等表现的检查效果明显,故而对患者提供该项检查的效果更显著[5-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规脑电图检查,阳性检出例数为81例,阴性检出例数为19例,经动态脑电图检查,阳性检出例数为89例,阴性检出例数为3例。常规脑电图与动态脑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对轻度、重度脑炎患者的检查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脑电图对中度脑炎患者的检出率低于动态脑电图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脑电图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等均高于动态脑电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对于脑炎患者而言,与常规脑电图检查相比,动态脑电图对患者的检出率更高,且对中度脑炎患者的检查效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与常规脑电图检查相比,采用动态脑电图的方式对脑炎患者进行干预,这种方式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对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嫦华.脑电图在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5):67-69.

[2] 范连荣.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准确率比照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6):248-249.

[3] 王金香,郭武玲,李明月,等.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中诊断及预后的应用分析[J].健康必读,2020(14):243.

[4] 赵久勇,李汰玲.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价值对比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5):131-132.

[5] 王卫婵.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中诊断及预后的应用[J].健康必读,2020(8):249.

[6] 包卫方,孙朋波,王慧玲.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1):78-80.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脑炎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