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4-06-08熊丹廖大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工科高校教师应用型

熊丹,廖大鹏

(成都工业学院 宜宾校区,四川宜宾 644000)

2016 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开始新工科研究探索与实践,为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工科是在统筹考虑传统工科与信息技术结合后的改造升级需求、新业态催生新的工科需求以及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产生的[1]。2017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四新建设”,新工科作为“四新”之一随之启动。2019 年,教育部提出深入推进新工科建设,成立“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工科教育体系,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2]。新工科建设为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方面明确了方向。新工科建设更加注重产业需求导向,跨界交叉融合,支撑引领[3]。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新工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找出与新要求的差距并提出提升对策,为应用型高校教师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行性策略与方法。

1 新工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冷家融等[4]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中提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核心知识为基础,以育人能力为核心,主要包括教学智慧与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教学反思与教学创新等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具备的综合性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工科建设正处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全面发展阶段,高校教学活动在教学设备、手段上逐渐智能化、信息化,教学空间也进一步扩大,从传统的教室扩大到网络空间,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这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具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自2020 年教育部正式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来,各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工程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融合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5]。

1.2 具备知识整合和创新能力

新工科建设要求教师始终保持创新意识,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且需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储备,能够实现知识的融合创新[6]。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工科创新应用能力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伴随者和思想的引导者。教师的分享和创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与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教师需具备知识整合和创新能力。

1.3 具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7]。因此,新工科建设需要应用型高校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信息设备,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堂管理、课程内容制作。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应用型高校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1.4 具备教学学术能力

刘喆[8]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是指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学科素养发展,教师能运用恰当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作用于教学活动,同时公开分享,供同行评价和建构的一种实践性结构体。因此,教学学术能力是学科知识与教学实践融合的研究,其核心是为了促进课程内容开发与教学创新设计。新工科要求教师将教学实践过程纳入学术研究,成为一名课堂设计师,为学生构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课程资源,设计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5 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新工科建设要求人才具备处理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能够统筹考虑,拥有系统性思维能力,能对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9]。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融合多学科知识处理工程实践问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新工科建设要求教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

2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课程思政建设有待加强

现阶段,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工科专业建设中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不够,把重心放在科研和学科竞赛上,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培养还比较欠缺。部分工科教师未能较好地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忽视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仍然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作为最终目标。雷西萍等[10]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研究更偏向理论学习,工科专业需要进行大量实践教育,而在实践教育中缺乏课程思政的相关探索与研究。

2.2 缺乏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

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只注重本专业学科知识学习与研究,将职称晋升作为目标,对于学科融合问题研究积极性不高。应用型高校未搭建跨专业知识交流平台,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各方面经验、能力欠缺,对于跨学科的知识研究较少,同时也因缺乏相应的平台,导致教师难以整合知识[11]。

2.3 课程教学创新能力不足

应用型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创新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未能深刻理解新工科的内涵,在课程教学中往往关注教的过程,未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二是部分教师缺乏对前沿技术与科研成果的关注,仅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制定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三是相关专业的教师缺乏共享精神,存在专业壁垒,没有创新的环境。

2.4 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

新工科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方法。目前,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师还存在信息化教学能力欠缺问题。一是观念问题,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手段对教学效果影响不大,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往往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实施问题,部分教师由于对信息化设备、工具不熟悉、不适应,很少运用信息化工具,但新工科建设是为了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如果不能运用信息技术将问题直观化,学生很难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三是认识问题,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仅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并没有将信息化融入教学全过程[12]。

2.5 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产业发展具有动态性,教师工程实践经验需要及时更新才能推动新工科建设。目前,应用型高校未能搭建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未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亟待提升。

2.6 教师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现阶段,部分应用型高校更重视新工科专业建设,对于教师的培养并未及时做出调整。部分高校对于教师能力培养未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缺乏教师能力培养意识。部分高校已经成立了教师发展职能部门,在教师培养上注重基本的政治教育以及师德师风培训,但未针对教师的情况分类分层次开展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13]。

3 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3.1 搭建工程实践平台,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高校可利用地方政府、企业、其他高校等外部资源为教师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政—企—校”多方合作,提高教师教学实践与科研能力。

政校合作,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应用型高校共建研究平台,为教师提供科研实践平台,制定相应政策,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工程实践。

校企合作,应用型高校与现有专业建设相对应的企业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技术难题科研攻关,提高教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成都工业学院与凯翼汽车、朵唯等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联合教研,重构教学内容,研发基于企业项目的教学案例,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校校合作,应用型高校之间可开展校际合作,搭建学研互动平台,汇聚优势学科,搭建交叉融合的新工科研究平台,让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水平与教学能力。近年来,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与在宜高校联盟,建立学研互动平台,开展课程研究、学分互认等合作。

3.2 强化教师发展中心功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021 年1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高校教师发展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4]应用型高校应成立能够推动教师发展的职能部门,系统全面地促进高校教师能力提升。

应用型高校通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新工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产业,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按照教师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板块进行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一是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教师提取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搭建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专业课教师思政应用能力提升。二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制定教师分类分层次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由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二级学院具体实施本学院专业教研室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作。教师发展中心结合在校老中青教师教学特点统筹安排教学技能培训,定期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营造教育教学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推动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实践,教师发展中心根据新工科要求,结合本校应用型大学专业建设特点,开展教师进企业、进实训基地进行工程实践活动。四是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3.3 支持跨学科社群学习,提升教师知识整合能力

在新工科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储备,应用型高校可设立联合教研室以及学科跨界交流平台,通过由资深学科专家、督导专家、相关专业教师、学生等组成的教改团队或科研团队共同开展教学问题探讨。鼓励教师围绕教学或科研问题自由组队进行深入合作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分享交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以学科建设驱动多元合作组织形成,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4 优化教师评价体系,提升教师教学学术能力

应用型高校应重视教学学术研究,将教学研究作为教师能力的重要考评内容。教学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应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创新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奖评优的重要评价指标,鼓励教师进行教改研究与教学创新。让教学学术水平与科研水平具有同等地位,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通过鼓励教师参与国家、省、市教学学术研究相关课题与项目、开设校级教学学术研究项目、组织教学专家开展学术讲座等,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学术研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4 结束语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应用型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应用型高校应结合新工科建设新要求,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多方合作,统筹协调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领导应树立教师能力提升是学校发展关键任务的意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全面体现,营造教学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搭建社群学习平台,不断拓宽教师知识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猜你喜欢

工科高校教师应用型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