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4-06-08廉文武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师资队伍工科

廉文武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玉林 537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21 世纪人才应具备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国际视野等复合素养[1]。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向社会输送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心理积极乐观的毕业生。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复旦共识”[2]“天大行动”[3]“北京指南”[4]和“交大篇章”相继启动,各高校积极响应,以新工科建设引领教学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师资队伍有着重要作用,人才质量与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相关[5]。新工科所具备的前沿性、交叉相融性、创造性、跨领域性、发展性等多种特性,进一步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6]。因此,探索地方应用型院校“六位一体”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现状

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要求师资队伍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和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性知识,教学能力强;具备工程教育理念,工程经历丰富,工程能力强[7];具备创新性思维和科研意识,科研创新能力强;具备高尚职业道德修养,综合素质强[8]。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1 符合新工科培养要求的教师数量不多

按照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还需掌握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但目前部分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引进途径单一,人员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培养机制不明确等。因此,需要扩大新工科教师队伍规模,按照更高标准建设师资队伍[9],以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且教师能胜任实践教学,能够带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2 教师培养差异性不显著

出于各专业建设的需求及学校发展的需要,高校每年会引进一批教师,根据他们教学时间长短,可划分为新入职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资深教师,职称有初级、中级、高级。目前,高校针对教师的培养体系差异性不强、针对性不高,继续教育有待优化,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大部分是面向全校教师,专业性的继续教育相对较少;二是教师选择继续教育往往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忽略学习、掌握并传播新知识、新理论的重要性,没有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继续教育现状,既需要学校组织多样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培养课程,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10],也需要教师自身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主动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1.3 教师工程实践经验难以达到新工科要求

教师应具备高教学水平、丰富的工程经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来自教材、课堂,还来自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与社会服务活动。但是,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学术型研究生,工程实践经验较少[11],难以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1.4 重科研轻教学

当前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对教师在科研成果方面的要求较高,教师人才评价体系有待优化[12]。教师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易忽略对教学的钻研,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1.5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工程经验的积累来自工程经历,学生在企业可以接触实际工程,迅速获得工程经验知识。另外,学校、企业实行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13],能使教师在合作中获得企业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高校通过聘请有丰富工程产业经验和产业项目背景的企业导师承担部分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有一定提高,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企业导师可将企业的资源分享到学校,将企业课题和工程新技术带入课堂,培养出的学生更能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校应聘请工程技术、管理等一线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2 全面推进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2.1 以学历提升指导队伍建设

部分学生有学历提升需求,因此,可以成立学历提升指导团队,及时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知识讲解助力学生考研。

2.2 专业技术实践育人团队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增加在校生实践实习就业岗位,应实施校企合作战略,成立专业技术实践育人团队。一方面,校企双方共同探讨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3 创新创业育人团队建设

为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积极性,创新创业育人团队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学生解读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内容、评审细则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育人团队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紧密结合社会各领域需求,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文化传播等的深度融合,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14],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为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学业导师育人团队建设

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行“学业导师制”。建设学业导师育人团队,导师“一对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业指导。

2.5 名师育人团队建设

名师可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高校应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高校通过选拔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突出研究能力的高校教师、中学名师和企业名师共同组成名师工作坊。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发挥名师的榜样力量,引领学院教师共同进步,有利于优化学院的师资结构,优化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2.6 卓越工程师培养团队建设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高等教育创新项目,是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战略决策,是体现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实现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举措[15]。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团队建设有利于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校企联合,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明确高等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导向。同时,卓越工程师培养团队是充分整合校内外工程教育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与探索。

3 结束语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将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六位一体”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在教育新形势下的一项长期性实施方案;是基于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开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是实现新工科建设目标的关键一环。通过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能够实现知识与实践相融合、能力与实操相统一,有效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师资队伍工科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