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赋能济南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及路径研究

2024-06-03张安梅

中国商论 2024年8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国民经济数字经济

摘 要: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制造业的发展既能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构建稳定的社会就业格局,又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在党的二十大和“十四五”规划中,着重强调了建设制造强国、数字经济与实體经济融合的重要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支撑,力求让我国产业逐步朝着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方向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以及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探究数字经济赋能济南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济南市;制造业;国民经济;制造强国;新发展格局

本文索引:张安梅.<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8):-048.

中图分类号:F127;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4(b)--04

山东是我国制造大省,现有工业大类一共41项,是山东经济的重要支柱。济南市政府部门在2022年正式提出“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工作计划,强调制造业要着力破解智造济南建设的难题,以制造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稳步有序地构建现代工业体系,综合采取多样化策略推动制造业的“智造”改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已不再过度追求速度,而是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制造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开始积极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伴随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在制造业领域应用范围的扩大,传统制造业彻底突破了固有发展模式的限制,呈现出数字化发展趋势,赋予制造业新的动能,不仅让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大大减少了生产经营成本的投入,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制作成品的质量,帮助企业获得了理想化经济效益,可以说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制造业的创新行为,是其实现良性发展的推进器。

1.1 赋能结构改革,供需精准匹配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最为显著的工业化成果就是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也是目前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然而我国制造业长期供需不平衡,导致产能过剩、使用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成品质量滞后于社会需求,而成品数量则远超于社会需求,严重阻碍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倘若要从根源处消解产能过剩现象,关键是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供需匹配程度,最大程度地避免或者减少低端产品供给,实现产能释放,让全生产要素流动起来,适当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比例,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生产发展现实需求,确保供需高度匹配,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数字经济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方面,因而在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依托大数据技术,实时采集市场上的产品需求数据,以便于精准掌握特定产品的型号、性能、数量、质量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精心编制生产方案,如此就能构建起标准化生产模式,让有限的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化应用效益,避免因盲目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总结来说,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本质就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及要素的最优分配,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有效治理传统制造业供需结构长期严重失衡,让供需匹配更加精准。

1.2 赋能数据共享,经济效益倍增

我国传统制造业在长期发展进程中,投入与产出未能呈正比,以单位生产为主,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不大,虽然投入了较多固定成本,但是无法真正降低生产成本,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再加上,国内劳动力红利渐渐消解,人工成本呈日益增长趋势,意味着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会有所提升,企业最终获得的经济效益就难达理想。数字经济的出现巧妙地破解了这一难题,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环节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2]。举例来说,济南市部分中小规模的制造业企业,近年来订货量不足、制造成本升高,导致长期处于盈亏失衡状态,根源在于未能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对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改造,参与数字经济的意愿不够强烈。由此可以看出,先进技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通过数据互联互通,彻底打破了数据壁垒,破解了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帮助制造业减少信息获取成本,让数字红利得以充分释放。与此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环节的广泛应用,也让资源的使用率获得质的提升,在同样产出情况下,资源要素投入至少可以缩减四分之一,而且很多制造业企业基于海量数据,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多维度分析、整合最终生成价值链,针对性塑造产品的附加价值,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倍增,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1.3 赋能核心技术,提升生产效率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技术进步缓慢,制造产品的技术含量依然有所不足,尚未完全掌握核心技术。而发达国家早期在获得人口红利后,把部分加工制造业务转移到中国,我国在这一过程中仅能获得少量利润,倘若尽快改变现状,关键是要将着力点放在“中国智造”上,有意识地引入核心技术,或者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确保在尽可能多地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同时坚持质量至上,靠高技术含量增加产品价值[3]。如此就能真正突破发达国家核心技术保护壁垒,使我国彻底摆脱产品组装加工的简单生产困局,真正实现自主生产创造,努力成长为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用最短时间完成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目标,这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的衍生,不仅让生产要素走出了时空制约,流动程度与流动效率更高,通过要素的优化配置,为高效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伴随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对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得益于更多先进技术的加持,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动力。

1.4 赋能发展模式,推动持续发展

在我国传统制造业中,以粗放型发展模式为主,投入高、耗能高、排放高,因此对资源消耗量极大,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特别是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制造业中当属最高,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达到15%,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是钢铁生产的世界工厂,我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量在全球钢铁行业中的占比接近50%,倘若不能尽快采取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对粗放型发展模式加以改造,过度依赖资源的情况下势必会制约行业发展的可持续[4]。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制造业转型,使之初步摆脱粗放生产、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固有发展格局,将侧重点放在质量效益上,积极探索绿色化发展模式,通过构建资源节约、集约的大体系,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进程。我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制造业高速发展,资源要素暂无法完全自给自足,部分资源要素获取依旧要通过国外进口,有了数字经济赋能,使得资源要素在制造生产环节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甚至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如此就进一步削弱了制造业对资源要素的依赖度,推动制造业创新,确保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落地。以美的集团企业为例,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积极引入了多种数字技术,用于支持绿色工厂的建设,扎实推进绿色生产,大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分析

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对于制造业而言,其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价值塑造,更是延伸到价值创造层面,对制造业的经营理念、生产模式带来了极大改变,为制造业拓展出全新发展思路,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2.1 促进信息流动

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中信息流动效率进一步加快,企业在收集信息时不再需要花费较多成本,而且信息透明度更高,如此就能产生强大的信息效应,加快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充分释放了信息技术红利,大大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生产工艺革新、产品质量提升[5]。

2.2 产生增值效应

从制造业价值创造的视角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其带来了难得契机,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到价值创造和要素分配环节,使得制造业价值增值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了价值创造方式及效率的改变,使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进而以跨界为核心衍生出全新商业模式,切实强化了企业自身价值获取的关键能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數字经济赋能济南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3.1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制造业转型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持,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等,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要素。济南市在聚焦制造业深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将建设着力点放在关键基础设施上,同时根据当地数字经济增长、算力规模的实际情况,加快建设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突出其布局合理性、绿色集约性,有效破除制约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发展的瓶颈[6]。重点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机器人、3D打印设备、智能机床等,让制造更加灵活,对于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做出反应,降低产品缺陷率的同时,使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打造制造业全链数智化的“高速公路”。聚焦制造业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对于技术水平高、应用模式创新、应用效果显著的工业机器人,采取多样化方式进行大力推广,使之应用到更多制造业生产的典型场景中,力求工业机器人在济南制造业企业中的使用密度可以成倍增长。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工业互联网是其关键支撑,让地球实现高速运转,作为一项新型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融合的产物,为了更好地支撑制造业转型,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建议济南市制造业企业积极将人、机、物品全面连接起来,用于支撑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形态的革新,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有机整合,建立起新型工业生产制造体系[7]。依托工业互联网,制造业企业可以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以“模型+深层数据解析”为基础,用于支持制造工艺选择、生产流程规范、产品质量管理、设备维护检修、生产能耗管理,帮助企业获得理想化经济效益。或者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进行个性化定制,也就是说让用户直接参与到产品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价值创造全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多元个性的产品需求,改善因产能过剩造成的库存积压问题,使制造业的生产与销售真正达到动态平衡,同步满足成本、质量、效率多个层面的要求,进而从整体视角上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进程。

3.2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技术是制造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核心“武器”,具有一定的驱动作用,为了深入推进济南市制造业数字技术的创新,让全要素生产率保持较高增速,关键是要合理应用好数字技术,认真落实技术创新工作,进而为经济发展赋能。

(1)加强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从济南市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产业规模相对较大,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但是在芯片制造、工业软件等领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此,当地政府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论研发方面增加人物财的投入,努力取得创新性理论成果,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及影响力,擦亮“济南智造”新名片。围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领域,聚焦高端芯片、关键设备、基础元器件等短板,由当地龙头企业作为先导,整合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各级各类高校的力量,共推产业创新联盟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合力突破卡脖子技术[8]。制造业企业上云是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原动力,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上云需求,鼓励制造业垂直产业的企业上云,在此基础上采取订单驱动策略,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充分整合起来,通过上云用云实现降本提质增效,高水平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2)加强应用推广,提升核心竞争力。济南市在大力推广数字技术期间,需要将侧重点放在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服务等环节,引导企业将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其中,如此就能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生产成本投入,进一步提升生产整体效率,逐步架构起新的发展模式。根据济南市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规模大、资金雄厚的企业,建议将智能制造所为着力点,积极引入并加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入推进灯塔工厂、黑灯工厂的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智能制造发展;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政府部门应为其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给予企业现有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足够的资金支持,赋予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的特点,让精细化生产管理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围绕智能工位、智能车间、智能场景三项重点,按照企业规模、产品类型有序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尽可能多地培养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

3.3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竞争新优势

人才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济南市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进程及质量,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摆脱人才匮乏的困局,依靠人才力量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活力,关键是要从人才的引、培、留三个环节入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

(1)精准引才,构筑人才集聚高地。立足于济南市经济发展战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领军企业联合编制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分别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引进知识储备充足、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9]。拓宽招才引智的渠道,除了市场化招聘和人才举荐外,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展开协作,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引进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对于高层次人才和极度紧缺人才建议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灵活引进策略,并根据其专业优势安排到适宜岗位,从根源处破解人才匮乏问题。同时,始终坚持柔性引才的理念导向,突破资历、地域、学历、人事关系等外部因素的限制,综合采取招聘、兼职、挂职、合作等形式,将专家人才引入企业。

(2)静心育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把制造业高端技能人才列入各级人才计划中,就当前制造业紧缺的高精尖人才,列出详细的清单,同时尽快建立数字工匠培育库,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全面落实到位。鼓励济南市高等院校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此基础上以相关专业为核心设置对应的学位授权点以及科研流动站,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努力培养出更多具备“互联网+” “数字经济+”硬核能力的跨專业人才,以人才赋能济南市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由企业和高校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等,从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数字素养、技术能力等方面针对性地实行定向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精准把脉就业市场,探寻数字化人才、制造业人才双向流动的机制,构建优质人才共享模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10]。当然,制造业企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时,还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现有平台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资源及资金的投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工业4.0智能工厂,作为员工培训的实体基地,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下,采取虚实结合的形式将先进制造设备、前沿制造技术、完整生产流程直观呈现给员工,确保其扎实掌握相关理论及技术,并灵活应用于岗位工作中,更好地满足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转型的需求。

(3)暖心留才,优化服务保障。留人是制造业人才策略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人才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掘。济南市制造业企业应尽快建设人才服务平台,综合采取奖惩激励、人才安居、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等举措,提升人才是企业的满意度、将人才留下来。围绕卓越工程师、工业互联网工程师等职称,建立切实可行的评定标准,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各类职称评定中,对于通过评定的员工给予他们职位晋升的优先权,让员工深深感受到来自企业的认可。

4 结语

综上所述,济南市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应牢牢把握工业互联网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多下功夫,循序渐进地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水平及效率,将数字技术的价值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全方位促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李新安,何梦园.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3):65-73+91.

周正,门博阳,王搏.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效应: 基于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实证检验[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1):72-78.

廖信林,卞晓桐.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识别与效应评估[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1):1-12.

康赵宇,杨尔豪,石向前. 数字经济下陕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23(2):90-91.

陈晓玥.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数字经济的视角[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1):31-37.

刘浛洲,周荣荣. 数字经济驱动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2023(2):40-42+140.

陈素梅,李晓华.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J]. 企业经济,2022,41(12):140-150.

陈晓东,刘冰冰.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低碳发展路径选择[J]. 中国西部,2022(5):9-23.

孙忠悦,张壮. 数字经济时代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5):123-126.

柴斌. 数字经济视角下先进制造业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6):125-127.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国民经济数字经济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