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4-06-03罗亮

高考·中 2024年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学应用方式

罗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方式,旨在通过情境教学模式,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模式;应用方式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而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通过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希望能为提高高中生物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1]。

一、情境教学模式概述

(一)情境教学模式的定义

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真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情境教学模式的特点

情境教学模式主要具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情境性。情境教学模式强调在真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其二,主体性。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三,实践性。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提高其实践能力。其四,创新性。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发现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2]。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新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生物学情境,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最后,新课程标准还强调生物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情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这些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创设真实的生物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培养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3]。

(三)试题高度重视情境化

现阶段在高考生物试题中,情境化程度越来越高,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情境化的试题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聯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情境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于应对高考中情境化试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这一课为例,本课主要涉及酶的化学本质、特性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1.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酶的化学本质和产生方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酶有哪些特性?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酶的特性,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基础。

3.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加深对酶的认识。

4.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措施包括:其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酶的化学本质和产生方式。其二,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观察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酶的作用。其三,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酶在代谢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酶的作用。其四,通过动画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酶是生物催化剂”这一教学内容能够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通过问题情境的解决,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酶的化学本质、特性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生活化情境,就是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寻找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场景或话题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一节“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物”这一课为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可以寻找以下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场景或话题:

场景1:水是生命之源

话题: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那么,水在细胞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细胞需要水?

场景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无机盐,比如食盐、钙片等。那么,无机盐在细胞中有什么作用?它们对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有什么影响?

场景3:无机盐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话题:如果我们长期缺乏某种无机盐,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长期缺乏钙会导致骨质疏松,而缺乏铁则可能导致贫血。

这些场景和话题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讨论和探究这些话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

以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三节“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这一课为例,教师便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发酵工程的应用和重要性。

实例1:酸奶的制作

在讲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时,可以结合酸奶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酸奶是通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乳酸菌在缺氧和高糖的环境下会产生乳酸,使得酸奶具有酸甜可口的口感。同时,乳酸菌还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对人体健康有益。

实例2:葡萄酒的生产

葡萄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它的生产过程也涉及发酵工程。在讲解葡萄酒的生产过程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葡萄酒的原料、发酵过程、口感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不同种类的葡萄酒,如葡萄酒的选材、种类、口感和特点等。

实例3:酵母菌的应用

酵母菌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它在发酵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除了制作面包和馒头等食品外,酵母菌还可以用于生产酒精、甘油等化工产品。在讲解酵母菌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特点,以及它在发酵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发酵工程的应用和重要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些实例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这一主题,可以提出以下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1)什么是发酵工程?它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发酵工程是如何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的?请举例说明。

(3)发酵工程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发酵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哪些新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促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第三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这一课为例,教师在创设多媒体情境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这一主题中,学生需要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收集多媒体教学资源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收集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动画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利用收集到的多媒體教学资源,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趣味性,同时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如动画、音效等,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4.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原理。例如,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让学生了解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利用过程。

5.引导学生参与多媒体情境教学

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物质循环的相关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质循环的知识。

(四)创设实验情境

创设实验情境也是情境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以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第一节“微生物的培养需要适宜条件”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情况,从而深入理解微生物培养的适宜条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具有直观性、操作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学步骤如下:

1.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微生物的培养需要适宜的条件”这一主题中,学生需要了解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和适宜条件,掌握如何控制培养条件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如培养基、菌种、温度计、湿度计等。

3.设计和制作实验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和制作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分析等内容。同时,要注重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4.创设实验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验方案创设实验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观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例如,可以让学生分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同一种微生物,观察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实验数据和结论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结论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微生物培养适宜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应重视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多媒体情境以及实验情境等方式,以提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更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师喆玮.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31):13-15.

[2]顾刘钰.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3(12):37-39.

[3]姚涵.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2023(26):129-131.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学应用方式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情景教学模式下的日语会话课程改革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探讨高专计算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方式
让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插上翅膀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微课助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大放光彩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综合实践教学中情景体验法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