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路径探索
——以达州市为例

2024-05-27李双江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机化机械化农机

李双江

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丘区是我国粮食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19 个省区市的1 400 余个县市区,其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涉及农业人口近3 亿人。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已基本解决,丘陵地区农业机械仍存在着“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现实问题。达州市地处四川东部、川渝陕结合部,是典型的丘陵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全市耕地面积43.11 万hm2,占全省8.5%,居全省第三,其中坡度6 °以上的耕地面积34.92万hm2、占比81%,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1 农机化发展现状

1.1 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逐年提升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播种收获机械、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粮油烘干机械等按照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额的50%进行地方累加补贴,加快推进耕种收烘等环节“机器换人”进程。2022年,累计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 367 万元,受益农户29 273 户,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各型农机具3.68 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9.2万kW。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所提升

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机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经营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生产托管等形式,服务小农户。宣汉县创新提出“343”机制,即构建县乡村3 级服务体系,出台政策激励、作业奖励、考核激励、技能提升等4 项举措,优化标准、平台、补贴等3 项服务。截至2022年,全市有农机服务组织346个、农机合作社104 个,专业户达到20 556 户,其中国家级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5家,2022年社会化服务面积8.45万hm2。

1.3 农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以粮油为重点,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2022年,示范县建设项目866.67 hm2,总投资5 676 万元,建成集中连片66.67 hm2以上项目区5个。2023年,计划建成66.67 hm2以上宜机化改造示范区2个。项目区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块通达率达到100%,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1.4 农机研发制造能力不断加强

围绕本地的丘陵山区典型应用场景,达州市已投资启动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打造“全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高地”。园区预计投资65 亿元、计划用地100 hm2。2023年市级财政已投入500 万元,计划年底前建成8 万m2标准厂房。园区已与赵春江院士及团队达成合作协议,并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机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当前,园区正在与农机装备领域领头企业加强联络对接,全力推进招商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滞后

我国农机装备制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四川省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呈现散、小、弱的态势,低值、低端的小型农业机械达60%以上。达州市农机工业基础整体薄弱,农机企业研发投入不积极,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性突破少,难以满足达州市作物品种多样性、农艺生产复杂性的需求。农机装备研发机构少,科研人员紧缺。财政投入农机装备研发项目数量少、资金体量小、且支持不持续。农机制造行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不足。缺乏农业机械相关科技专项,人才、政策和经费扶持亟待进一步提升。

2.2 农机短板弱项突出

短板明显,缺乏适用于小地块、大坡度作业的机播机械。耕整地机械方面,缺乏深耕起垄机;播种机械方面,缺乏油菜高速精量播种机、水稻田间育秧智能播种机、玉米-大豆带状播种机和马铃薯智能切种机;移栽机械方面,缺乏蔬菜、油菜、玉米高速移栽机;管理机械方面,缺乏果园精量施药机、多功能运转平台、水稻智能施肥机;收获机械方面,缺乏山地玉米、油菜联合收获机、花椒采摘机、柑橘采摘机器人和山地马铃薯收获机。

2.3 农机耕作条件不优

达州市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块细碎凌乱、坡多台多埂多,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农机装备的发展,最适宜农机化作业的平坝区坡度6°以下耕地8.19 万hm2、占比18.99%,丘陵地区坡度在6°~25°耕地30.02 万hm2、占比69.65%,宜机化条件差;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4.90 万hm2、占比11.36%,农业机械化难度较大。同时耕地分布细碎,存在大量的巴掌田、鸡窝地,农机化作业通行道路建设滞后,农机下田难问题突出。

2.4 农机发展要素保障不到位

县(市、区)农机科研、推广、监理等农机化公益性服务单位不健全,人才队伍匮乏,缺少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施,特别是牌证业务移交行政审批管理部门后,出现了农机作业人员办证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农机具存放和维修设施不足,机库棚建设“用地难”长期难以解决。农机维修、培训不能适应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用电、用油等优惠政策没有保证。

2.5 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

“无人种地、种不了地、种不好地”问题日益突出。全市专业化的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较少,农机大户不多,服务层次低,服务功能不强,运行机制不活,与农民对农机专业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

3 农机化发展路径探索

3.1 推进农机大开发

一是制定农机需求清单。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梳理农机装备需求,建立全市农机装备需求清单,对清单内机械积极研发、引进、示范、推广,加快“机器换人”进程,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二是建设丘陵山区农机制造基地。高标准建设达川区农机产业园。按照“需求牵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要求,以“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打造中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高地”为发展定位,在达川区百马园区建设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一基地五中心”(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应用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农事服务中心、销售租赁中心、展示中心),高位打造集“产、学、研、推、用”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盯农机装备领域头部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刚毅集团、吉峰科技、超速农机落地产业园,加大对川龙集团、铁牛云智、励耕果园机械等企业的对接引进;三是加大农机研发。以“轻量化、智能化、绿色化、仿生化”为目标,联合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等组建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新机制,创建一批省市级农机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立智能农机创新团队。引导农机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推进丘区通用动力机械、复合种植专用机具、高效低损收获机械、果园轨/索道转运、地方特色产业生产等设备研制优化,形成一批有效益、可生产、可推广的农业机械。

3.2 推进服务大联合

以构建全域大农机为目标,加强农事服务中心与农户的融合。一是实施农机专业组织培育计划。按照一个乡村国土空间片区一个农事服务中心,一个乡镇一支农机服务专业队,加快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大农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场地,完善机库棚和维修、培训、仓储等设施,支持其农机装备建设,配备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及配套机械、种植机械、田间管理机械、灌溉机械、收获机械和烘干机械等,满足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需要。按照“村村有强社、乡镇有中心”的原则,到2027年,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综合服务中心8~10个;每个综合服务中心装备原值不低于500 万元,农机作业服务面积不低于2万亩次。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乡农机社会化服务站(点)+村农机社会化协办员”县乡村三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的数字化农机服务平台。积极推广“村集体+服务主体+农户”“村集体+国有企业+服务主体+农户”“服务主体+农户”等模式,鼓励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加大“五良”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力度,引导农户推进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的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粮食生产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土地利用和产值最大化。大力应用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配套良机、推行良制。到2027年,建设“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基地)10个。加大良种与良机的融合配套,大力发展适合机械化种植的良种。强化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以提高主要粮油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加快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大力开展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和玉米机械化播收、高效植保、机械烘干、机收减损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推广。

3.3 推进条件大改善

以建设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大力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一是开展宜机化基础摸底。以全域宜机化为目标,对全市丘陵山区耕地开展调查,以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生态友好”为标准,逐个摸清耕地地块宜机化作业现状、措施和改造目标。二是制定丘陵山区宜机化标准。在《四川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试行)》的基础上,制定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地方标准,明确对零碎异形地块合并、平整,块块进出坡道、沟渠和田间道路改造等的具体技术规范,实现土地集约化。三是积极创建“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示范县。推进地块“四变一通”整治,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升级,对细碎化耕地、撂荒地进行连片整治,改善农机作业环境。建设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提升排灌能力,项目区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块通达率达到100%,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四是推进机电提灌站建设和老旧提灌站更新改造。加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提灌设施建设,推进提灌设施的节能降耗,以省级财政资金为撬动,鼓励各地安排本级财政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

3.4 推进保障大提升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针对丘陵地区农机宜机化改造成本高的实际,降低市县和业主项目投入比例。缩短农机购置补贴兑付时限,进一步提高农户购买烘干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的补贴比例。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燃油补贴、信贷税收优惠、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政策,设立农机化财政专项预算,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累加补贴、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及培训等。设立农机产业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达川区农机装备产业园和“天府良机”智库达州分中心;二是加强农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农机专合社、农机企业等,积极搭建农机化技术培训平台,开展农机从业人员摸底工作,在宣汉、大竹、渠县等建立农机操作、维护培训基地,采取全市范围内统一培训的机制,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协调行政审批管理部门,解决农机维修难、农机手办证难等难题,培养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农机手。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中明确一定的比例用于招录农机人才,每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至少有一名农机专业人才。每年组织开展“十佳”农机手评选,表扬先进,示范引领,培养一批农业机械乡村振兴人才。三是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相关政策,将烘干房、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设施农业建设范围。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加强县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农作物育秧育苗、农产品产地烘干存储及初加工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土地。

猜你喜欢

机化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平江农田宜机化改造出实效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不一样的农机展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