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眉山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4-05-27李涛税永利刘波邓洪庚冷敏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1期
关键词:眉山市农技基层

李涛 税永利 刘波 邓洪庚 冷敏

1.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四川 眉山

2.仁寿县农业科教站,四川 眉山

3.眉山市彭山区农业科技和教育中心,四川 眉山

眉山市近年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以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和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1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剖析

1.1 机构情况

眉山市辖2区4县,共有乡镇(街道办事处)80个,设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67个,其中:县(区)级53个,平均每个县(区)有农技推广机构9个;乡镇级114个,包括农业综合推广机构74个、畜牧推广机构38个、农机推广机构2个,实现了农业乡镇平均有农技推广机构1.5个。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编在岗直接从事农技推广人数1 596人,其中:县(区)级447人,平均每个县(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有农技人员8人;乡镇(街道办事处)级1 149人,平均每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有农技人员10人。

1.2 结构剖析

在编在岗直接从事农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157 人、占9.8%,36 至50 岁753 人、占47.2%,51 岁以上686人、占43.0%,35岁以下年轻人较少,50岁以上占比较大。学历结构为:中专(高中)及以下361人、占22.6%,专科809人、占50.7%,本科372人、占23.3%,硕士及以上54人、占3.4%,74%的人员为专科及以下学历。在编在岗直接从事农技推广人员的职称结构为:高级及以上330 人、占20.7%,年龄主要在48岁以上,中级684 人、占42.9%,年龄主要在31~48岁之间,初级364 人、占22.8%,年龄主要在25~31岁之间,无职称218 人、占13.6%,初级和无职称人员占比达到36.4%。因岗位设置数量少,有部分农技人员长达15年未晋升职称,年轻农技人员职称晋升的通道也很窄。

2 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成效分析

近年来,全市农技人员积极服务于农业生产,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242.31 亿元,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2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3 099 元,增长6.1%、总量连续13年居全省第4位。

2.1 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眉山市政府制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方案》,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培育纳入支持范围,在项目匹配上重点倾斜。全市现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148 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72个、农业企业14个、协会56个、产学研联合体6个,从业人员2 515 人。成功培育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智能化农机托管代耕、统防统治”全流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该合作社获评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探索建成“产业建研究院、行业建联盟、企业建中心”的产学研科技联合体——四川东坡中国泡菜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泡研院已研发出泡菜微生物分离筛选、直投式功能菌应用等新技术,已研发泡菜新产品100 余个,获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 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 项、国家发明专利19 项,促进了科技创新及成果的就地转化应用。

2.2 政企联合发力助推科技服务

市、县(区)政府与科研院校、企业等各类主体,联合组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助推农业科技全面发展。目前,全市联合建有农业推广服务组织18个,其中:博士工作站1个、专家大院(科技小院)17个,服务粮油、畜禽、经作、水产等主导产业发展。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专家大院开展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同时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进一步破解农村科普“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的难题。仁寿县联合四川农业大学,依托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仁寿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立粮油博士工作站,服务3.07万hm2粮油产业发展,该站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19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写入2020年、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丹棱县依托科研院校、企业建立柑橘科技小院,开展“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打造丹棱柑橘品牌,服务当地6 666.67 hm2柑橘产业发展。

2.3 锁定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

全市农技推广体系以粮油、生猪、水产、柑橘等产业为重点,积极探索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应用等服务,助推产业发展。遴选发布粮油类农业主推技术6项,服务粮油面积26.23 万hm2,常年推广秸杆还田面积12.14 万hm2,推广病、虫、草、鼠、螺害综合防治技术面积1 000 万亩次,良种普及率达99%,粮食单产达413 kg、居全省第一。服务畜禽规模养殖企业1 623 家。万家好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成功创建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省级外种猪核心育种场,眉山温氏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每年提供家禽种苗1 500 万只,洪雅县省级现代种牛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服务水产养殖1.38 万hm2,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8个、国家级淡水鱼标准化养殖试验示范区1个、国家级生态鱼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区1 个,东坡区省级现代水产业种业园区繁殖种苗135 亿尾,产值达4.5 亿元,水产种苗繁育西南第一。服务柑橘种植面积7.07 万hm2,建成东坡区杂交柑橘母本园、丹棱县大雅和金乐柑母本园、东坡区晚熟柑橘无病毒繁育中心等。制发晚熟柑橘种植标准11 个,形成不知火、爱媛38 号等7 大主推品种,其中不知火、春见、爱媛38 号、清见4 个品种种植规模全国领先,带动全市农户增收115亿元。

3 问题短板

眉山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新时代服务“三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问题与短板。

3.1 农技队伍不稳

从在编在岗从事农技推广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队伍年龄老化,后备力量严重不足,部分乡镇10 余年未招聘新农技人员,导致农技推广事业后继无人。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中高级职称聘用难,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工作热情。

3.2 工作职责不实

乡镇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其他工作偏多,经常被抽调参与非农工作,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的频次和时间不够。同时,还存在农业专业技能不足,甚至“非农技人”干农技事,专业技能严重匮乏的现象,导致农技推广法赋予的职能职责落实不够到位。

3.3 推广手段落后

基层农技工作者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存在交通车辆难以安排,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来完成,凭经验指导生产,缺乏现代化的高科技服务手段,难以尽快解决农民群众提出的生产问题,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技服务效果。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体系建设,稳定农技队伍

一要优化人才队伍,多渠道引进农技推广青年骨干人才,尤其是学农用农人才,壮大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改善农技推广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活力;二要强化技能培训,利用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国农业农村远程教育平台线上培训以及乡镇(街道)农技站长培训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水平;三要科学设置岗位,适当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针对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编制较少无法设岗的,以县(区)为单位总体设岗,由县(区)农业农村局统筹管理。同时适当提高管理岗位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优中选优,选好农技推广管理干部;四要激励自主创新,在科技成果奖励中,对农技推广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适当倾斜,侧重考察新品种申请认定、新技术研究推广应用、论文发表等能力,激发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的科技创新和生产运用能力。

4.2 健全考核机制,落实职能职责

一要强化专人专用,减少基层农技人员在机关单位从事非农工作的时间,回归主业,保障农技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二要加强目标考核,将农技推广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加大考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力度,提高基层政府对农技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保障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将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培训等内容纳入农技推广目标考核管理;三要完善考核制度,健全农技推广人员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和工作督导机制,激发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

4.3 改善推广手段,提升服务质效

一要配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必需的设施设备,如土壤理化性质速测仪、掌图仪等,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田间地头及时获取土壤墒情等有关生产数据,用科技现场指导农业生产,提升农技服务效率;二要配备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及时掌握辖区内农产品质量状况,用检测数据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要鼓励农技推广服务创新,鼓励经营性农技服务发展,农技推广人员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支持农技推广人员发挥技术优势创建试验示范基地,充分激发农技推广人员干事创业激情。

4.4 创新推广机制,拓宽服务网络

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吸引更多科技人才从事农业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一要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机制,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工作。二要不断探索特聘农技员服务机制,从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员,让农技服务更贴近农业生产、更接地气。三要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聘请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业务主管部门专家骨干组成眉山市水稻产业、柑橘产业等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四要不断探索科技服务队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农技推广体系优势,选派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技术骨干和涉农科研教学单位专家教授,组成科技服务队,在关键农时季节下沉包县包乡开展科技服务,让先进农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到田。

猜你喜欢

眉山市农技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眉山市大学生在线知识付费行为分析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眉山市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证研究
继往开来新一中 昂首奋进新时代
——四川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