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院制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究

2024-05-26丰丙云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书院育人思政

■ 丰丙云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书院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唐朝,是古人实施教育的特殊机构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书院制是受到我国古代书院品行教化和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制等教育理念、管理模式的影响,形成的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的简称。2014 年,厦门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发起并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开始探索书院制下的育人模式,而今,最早在我国试行书院制的高校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中国特色高校书院制体系。书院制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核心理念,通过导师制和通识教育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困难,形成“书院+学院”“专业教育学院制+素养培育书院制”的学生培养新模式。2020 年4 月,在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明确了高校建立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021 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出,职业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的工作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有着高中与中职等不同的毕业学生生源类型,他们在入校前由于学习背景、实践经历有所不同,因而在认知水平、德行品质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入学后,他们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较短,在仅有的三年高职教育中,如何将不同认知水平、德行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学生培育成为德技双修的技术型人才和适应新时代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青年,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书院制的育人模式下,将新时代人才培育目标要求、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创新书院思政教育内容与路径,引导学生,自发地将职业理想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到紧缺的职业中就业[1],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理念较为滞后

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其主要任务就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但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是对“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够,仍旧认为学生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学生在行为方面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找辅导员,学生在思想与认知方面出现偏差,则认为思政课效果不佳,但高职学生在校生活中,不仅仅接触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更多的时候是在专业课上接触专业课教师、在学习生活中接触学校管理人员,高职院校如果对全员育人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则会出现高职院校各类工作人员的协同育人动力不足、联动性不强的不良局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设计思政活动中,对活动的特色与亮点的融合度不够,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着各自的专业教育,并在区域办学中形成了各自的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但在设计思政教育活动时,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职业精神与思政活动的融合度往往不够,思政活动更多时候体现出来的是单一的主题内容,从而影响育人活动的效果。另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缺少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了解,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关注度不够,更多的是了解学生干部对活动的意见,缺乏建立与全体学生共同探索和互动的活动反馈机制,这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是否认同、是否需要,对活动而言是否有效,并未提前做好调研,活动结束后也较少深入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形成思政教育的空转。

(二)育人内容较为零散

在教育内容方面,高职院校日常思政教育内容较为零散。首先是未能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专业技能需求进行融合,形成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内容体系。在选择教育内容主题时,往往更多倾向于应对上层教育部门的要求,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上也常常以单一的主题内容为主,由于在挖掘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上不够,因而在思政与学生专业所需素养的融合上也显现出不充分的情况。其次是学校内各思政教育实施部门各司其职,未能加强沟通、充分整合资源,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以“五一”劳动节为例,学校从校团委、学工部、宣传部到各院系都在开展内容一致、形式类似的思政活动,这种内容上的一致、形式上的重复,必然会导致思政教育形式主义的现象,使学生产生活动枯燥乏味的感觉,教育的效果自然受到影响;另外,在教育内容的具体选择上也不够贴近学生实际,不能在解决学生生活与学习问题的同时解决思想问题。在多元价值取向的新时代,高职学生个性化心理和行为明显,若教育内容的政治性与生活性关联度不足,既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也不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应付式”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现象。

(三)育人路径较为传统

在现阶段的高职思政教育中,教育路径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教育主体由负责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师、负责日常思政教育的辅导员及校、院系的学生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但在高职院校中,思政教育路径不仅于此,育人路径未能充分挖掘。首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育是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期间,不仅仅接触课堂教育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还有较多机会通过见习或实习接触到校外企业指导教师,习得企业指导教师在职业素养上的认知与品行,而这一路径未被高职院校充分运用。其次,课堂教育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主要是在教室、学生活动中心完成,但学生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宿舍中度过,而对宿舍这部分的教育仅仅靠辅导员的日常走访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学校教育力量下沉至宿舍区域,走进学生宿舍生活开展思政教育,比如高职院校的党建力量、校内的管理力量,而此育人路径在高职院校中也未形成。诚然,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所成效,但也呈现出学生思政教育主体不够多元、教育路径较为传统和狭窄,缺乏创新的现象。

二、书院制下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较为广泛的生源类型和较为复杂的学生情况,以及当前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利用书院制下的育人新模式,融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育人资源,从学生思想价值引领、书院文化浸润着手,构建了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书院思政教育内容。在教育实施路径方面,运用书院导生导师制,融合职业教育的学徒制,创新教育方法,在宿舍区域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增强书院学生参与度和体验感[2],形成书院导师思想引领、导生朋辈互助的书院思政教育路径。

(一)书院制下学生思政教育新理念

书院制下的思政教育新理念是在深入理解“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基础上开展各种育人活动。首先,应在思政教育统筹安排的系统性上有所体现。高职院校应具有统筹安排每年全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理念,比如在重要节日或重大纪念日等活动上统一部署,即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在统筹时,加强各部门教育人员的联动性与协同性,使全校教育人员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并能进驻书院开展相关思政教育,从而深化全校各部门教育工作者“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其次,书院制下的思政教育新理念还体现在思政教育的活动设计创新上,要坚持时代性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特点、书院文化相融合的设计理念,使思政教育能回应时代诉求,把握时代脉搏,在时代和社会发展中不断调整、创新。最后,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上,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强化教育服务理念。通过聚焦高职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定位其学习背景,摸清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加强教育活动中的开放性、互动性、主体性,将教育活动的开展引进学生宿舍,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综合素养,帮助其全面发展。此外,还应体现在教育活动之后的反馈分析、持续改进上。每一场教育活动结束后,可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积极了解学生的活动体验感悟,了解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分析研究学生学到了什么,在活动的内容、方式上是否有所欠缺,并针对不足及时优化活动。在每一年的思政教育活动计划设计时,也需充分参考上一年的实施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渐形成符合高职院校特点与书院文化相契合的品牌活动。

(二)书院制下学生思政教育新内容

书院制下在思政内容的定位与选择上,将新时代党和国家、社会的要求、文化与学生的需求、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的培育需求充分融合,重新将现有的传统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归类、整合,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为导向[3],融入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文化,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价值引领和政治教育,逐步构建起书院具有系统性的思政教育内容。

1.强调以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导向的价值引领

在价值多元化的新时代,书院作为“三全育人”的新平台,主流价值引领是书院重要的育人功能之一。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价值引领的主要内容,运用网络新媒体、体验式活动等教育形式开展价值引领教育。

一是在引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结合当地的红色文化,在校园内,开展环境创设红色主题墙,将红色故事复刻为红色教育点,带领学生开展体验式的活动。例如,结合贵州红色历史故事,在校园内或书院内设置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家坝会议等教育点,将红色精神融入活动中,组成“星火燎原·长征前夜”的主题教育,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感受到伟大的建党精神。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学校的绿植资源,开展“果香校园”果树认领护绿活动,在新生入学后,统一将学校内果树分派给各班级,在果树上为班级挂牌,由各班级负责果树长达两年的养护,记录果树四季成长,共同分享果实,让学生在与果树的成长中感悟大自然的馈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二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防教育方面,除了日常的理论学习外,在书院制下,将“诚信”“爱国”“敬业”等价值观设计为一个个情景单元,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开展活动。如以“爱国”为主题的价值观情景单元,开展“携笔从戎”训练营,训练营还原军队的生活作息、体能技能日常训练,使学生体验军人日常生活。开展“对战时刻”真人CS 拓展训练,带领学生模拟军队作战,在对战中感悟团队合作的力量,学会突破自身心理极限,充分体验、感悟军队敢于战斗、善于斗争的精神内涵。

书院制下的价值引领活动,使学生价值观在情景再现的环境中厚植于心,在学思践悟中培育于行,达到加强学生理想信念、赓续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不断创新奋斗精神内涵的目标。

2.强调以职业文化与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书院文化沁润和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的书院通识教育

书院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聚集地,一直以来也承担着文化育人的使命,而在高职院校中成立书院,则需考虑如何将现代的职业文化融入其中,建成具有自身职业文化精神内涵的高职院校书院。所以,在书院文化沁润方面,针对书院中不同学生,所学专业的技术技能需求,在做好思想价值引领的基础上,整合校园文化活动,倡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解决学生职业教育问题的同时,使书院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环境中感受自身职业文化的魅力,也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结合教师的职业文化,在书院活动中,举办“幼师之夏”教师课堂情境礼仪比赛,传承教师课堂礼节;举办“废物利用”玩教具制作大赛,增强学生勤俭节约意识,锻炼学生的教学创作能力;举办“背着母亲去上学”党的二十大代表刘秀祥优秀事迹情景剧展演和微电影大赛,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长大后,我就成为您”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厚植学生教育情怀,将教师的职业精神浸润到学生内心。书院通过各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职业“从教”的实践机会,探寻书院文化与职业精神的契合内容,由点及面,逐渐融合,帮助学生将职业素养内化为行为,使教师职业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地达到融合。

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书院还开设了通识课程,这更彰显了以学生个性需求与全面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运用书院制通识课程的教育路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阅读课程”“创新创业”等通识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则是在课程开设前,调研各年级学生近期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分类至各通识课程之中,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倡导一堂课尽可能解决学生一个实际问题。在课程实施上,搭建书院制通识课程学分的机制,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问题“菜单式”选课修满课程学分。在教学方式上,创新教育形式,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通识课程的目标,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课程内容核心,实施教育课程活动,以增强通识课程的实效性。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以“室友,我该如何与你相处?”为主题开展课程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处理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在“阅读课程”,进行“读书,有何用?”的课程教育,解决学生思想上“为谁读书”的实际问题,使其深刻明白何为读书、为谁读书、怎么读书;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开展“你的目标,为何迟迟实现不了!”解决学生学业或职业目标定位不精确、行动执行能力差的问题;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实施“创业,从何开始?”的课程讲解以及“创业项目孵化”具体实操,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政策,解决创业中的困难,实现创新创业。在书院通识课程中,更多地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解决了学生的思想困惑,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升了书院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书院制下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与传统的思政教育相比较,书院制的特点之一是推崇导师制。在书院制下,通过导师进行思想引领、导生开展朋辈引领,拓宽、延伸教育路径,更好的体现了“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1.导师思想引领,拓宽教育路径

在书院中,书院结合学校的实际,聘任校内教师担任书院的导师,也可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邀请企业专家,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导师队伍中,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校情校况和高职学生实际需要的书院导师制。具体而言,一是可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配齐书院导师。各班级“辅导员班主任”统筹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而书院的思政教育则由学校相关部门统筹配备专职辅导员进驻书院,为学生在思想引领、价值观引导等方面进行指导。二是引导全校教师参与到书院的思政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书院的通识教育,向全校教师及行政工作人员开放,书院择优聘请承担通识教育的教师在书院中开课,进而引导全校教师走进书院参与思政教育,做优学生思想引领;另一方面,则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全校教师进社区、访寝室“关爱行动”、教师党支部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助力全校教师更深入地走进书院、走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三是借鉴现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4],书院邀请企业专家、行业技术人员与学生结为师徒,定期进入书院,为学生在职业发展、职业精神上答疑解惑,引领学生如何更好地形成所学专业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操守,弥补传统职业教育精神内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渗透的缺失。

2.导生朋辈互助,延伸教育路径

在书院导生制建设方面,书院以主题教育活动的教育形式为主,充分挖掘优秀学生作为书院导生,建立朋辈互助的思政教育新路径,探寻更深更细的学生自我管理。首先,可以优先选择书院中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优秀共青团员;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各类竞赛获得者的二年级学生组建导生队伍。每位学生在书院导师的指导下,担任书院公寓楼长、层长,加之书院公寓原有的寝室长,由此构成三级联动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导生”管理队伍,在队伍中组建学生党组织,着力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把学生管理工作“下沉”到学生公寓,延伸学生管理工作的“手臂”,扩宽学生管理工作的“视野”。其次,书院可借助其他学生组织,如学生党支部、学生事务中心、易班中心、实训实习团队、图书管理委员会等学生队伍,进驻书院开展朋辈互助活动,使之形成较为全面的导生制下的朋辈互助教育路径。

在导生制的朋辈互助教育路径中,学生对活动应具有主导性,从活动的方案到活动的具体实施,学生均需参与其中。学生不仅仅作为思政教育的参与者和受教育者,也作为公寓管理者和书院思政教育活动的策划者,与书院共同发展,实现学生相互管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相互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使其积极参与到书院的思政教育建设中来,为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如此构建起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教育+书院思政教育的路径。教育形式由简单的课堂教学、主题班会、集中的校园文化活动,扩充至导师导生制,教育地点范围从传统教学课堂延伸至学生宿舍,教育主体由教师、辅导员扩展至全校教师、校外专业、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乃至学生自己,加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强度、广度、力度、深度,逐步形成“1+1+1+1>4”的导师制下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高职院校以书院制为载体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融通了价值引领、通识教育及文化浸润的教育内容,运用导师、导生制进书院的育人特点,突破了传统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固有形式,使思政教育延伸到学生生活场域,不但丰富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路径及教育内容,扩宽了思政教育的空间范围,使书院成为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之后的又一新的育人阵地,而且使学生在第一课堂中感悟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在书院生活中很好地践行和诠释了思政教育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

猜你喜欢

书院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朵云书院黄岩店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白鹿洞书院记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