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4-05-26林萍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本领困境辅导员

■ 林萍萍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一、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以下简称“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力量,是实现学生政治教育与思想引领的关键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多是通过辅导员来开展,因此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学生健康成长指导和引路,破解辅导员职业困境是关键,新时代要求辅导员加强本领建设。职业困境的“本领恐慌”一词是毛泽东1939 年《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认为在干部队伍中出现了由于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职业困境,影响了革命的进程[1]。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我们本领中不适应的一方面正在上升,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2]。

辅导员职业困境既是辅导员工作的现实困境,也给辅导员队伍敲响了警钟。现有文献中对辅导员职业困境研究相对缺乏,赵贤(2022)认为当前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当前主要存在政治引导不足、业务指导不足、价值引领不足、主动作为不足四个方面的本领恐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增加了辅导员工作难度,对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3];谈传生、胡景谱、刘文成(2022)通过对中部某省51 所高校3176 名辅导员的实证调查,发现当前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面临着自我效能感降低、专业发展不顺畅、本领恐慌、积极性消减等现实困境[4];范蕊、朱以财(2020)本领恐慌主要源于学生不断变化的诉求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认同感不够导致辅导员出现本领恐慌,职责要求与素质能力不匹配[5]。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发现缺乏对辅导员职业困境的直接深入研究,这不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

当前我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机遇与挑战并存,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适应新时代要求,增强育人本领。但在现实条件下,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种整体性的困境,体现在专业知识水平、职业认同感、学生评价等方面。辅导员的职业困境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困境、能力困境和职业倦怠困境等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破解产生辅导员职业困境的现实原因,是当前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困境的三种类型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辅导员政治素质困境

十八大以来,在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职业要求从业者是中共党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这要求辅导员需具备较为全面的政治素质和较高业务能力。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在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上存在挑战。意识形态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辅导员与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存在差异,使得部分辅导员在教育方式、内容上思想准备不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特征,包含政治属性,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讲政治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入职的初级辅导员很难在短期内达到旗帜鲜明讲政治,造成心理承受压力大,实则为政治理论水平有欠缺。

案例1:吴老师是福建某高校辅导员,入职两年工作表现良好,荣获多次表彰。高强度的政治宣传和强大的政治责任,带来对自身政治理论素养的质疑和不自信。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要对学生开展思想理论宣讲,吴老师表示宽口径的思想政治知识在过去缺乏深入接触,只在学生时期的公共课程中学习,要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本身存在自身学识不足、教育手段陈旧的难题。青年学生对照本宣科的育人手段、思想教育缺乏兴趣,也容易在师生间产生隔阂。同时,由于政治敏锐性不强,对学生在社交软件上发表的观点判断不足,可能产生不良的政治影响,来自主管、宣传和监管部门的压力,使吴老师在重要政治时间节点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掌握思想政治知识是重要前提,与时俱进的引领方式是重要手段。新入职的辅导员如何在短期内掌握思想教育知识,并适应青年学生思想引领的教育方式是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点。辅导员政治素养的困境带来思想引领的不自信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双重身份要求下辅导员能力困境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要求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而新入职的辅导员缺乏专业性的训练,更多来自于自身经验和学生时代自己辅导员管理方式的沿袭。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严峻,青年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增加了辅导员工作难度。随着技术、信息更新加速,要时刻保持与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同步,就反应出了辅导员的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技术更新缓慢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面对差异化的个体,语言表达上需要更多的技巧,辅导员存在一定的交流恐惧,面对繁多的学生管理工作和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管理方式失灵现象频发。辅导员存在方法性困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断涌现新问题、新情况,极易导致辅导员管理的短期真空和方法失灵,使辅导员在自我认同和心理承受上形成综合性能力危机。

案例2:王老师是福建省某高水平大学辅导员,从业十年,曾多次获得校、省级辅导员竞赛表彰并参加了全国性职业竞赛。在素质、能力和职业倦怠困境的访谈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所在学校较为完善的晋升机制使其对职业规划较为明确,但是明显的出现了能力困境。在科研能力上表现为难以达到晋升条件,硕士毕业的王老师表示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弱势,王老师表示在接近百人的辅导员队伍中,仅有一位正高级辅导员,已从业三十余年。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不断创新,跟上时代要求,贴近学生需求,这要求辅导员持续的更新思维,掌握最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王老师表示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显得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变了,怎么说都不听”,学生则认为“老师爱唠叨,天天都是大道理”。突出反映了王老师在学术能力、技术性和交流性的困境,尤为重要的是其与学生存在“代际沟通障碍”,随着从教时间的推移,这种沟通障碍将越为明显,给思想引领和日常管理带来挑战。

(三)队伍专业化建设下辅导员职业倦怠困境

建设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现实条件下,辅导员队伍存在“逢优必转”的“最优”选择,削弱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专业化和职业化。担负立德树人教育责任的辅导员缺乏对自身职业认同感的内因与新问题、新要求的外部压力是造成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辅导员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事无巨细的情况,处在24 小时待命状态,给辅导员的心理、精神造成极大负担,也直接导致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教师迫切希望调离,“逢优必转”也从侧面反映辅导员工作并非优化选项。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规定了辅导员的九项职业功能,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与学生有关”就与辅导员相关的情况,职责不明,加大辅导员日常事务压力;也存在辅导员教育管理方式与学生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辅导员产生误解,降低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在辅导员职责中危机事件应对,即安全责任是悬在辅导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面对学生群体的不确定性,如心理健康、精神压力等,加剧了辅导员的压力。

案例3:刘老师是福建某高校辅导员,从业九年,荣获多项辅导员荣誉,有基层挂职经历,在访谈过程中透露出职业倦怠。刘老师表示地方高校受各类资源条件制约,辅导员在校地位极低,“教学人手不足想起辅导员是教师,行政有活随时抽调辅导员兼职协助”,也存在“与学生有关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学校辅导员的相关制度不健全,双线晋升的两难处境无法激发自身动力,“逢优必转”似乎成为辅导员的唯一出路。安全责任和以往安全事故的处理均将压力传导至一线,迫使刘老师急切的希望转出辅导员队伍。同时,超负荷的工作和材料,使辅导员往往没有把时间真正的用在学生思想引领和管理上,导致自我效能感低。

三、本领重塑:职业困境破解路径

本领落后是因为跟不上时代,本领不足是先进性不够,职业困境还有精神状态的问题[6]。辅导员本身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党员先进性,适应新时代教育要求,掌握新本领,与学生共同成长,塑造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在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是最好的教科书[7]。当前环境下,辅导员要改变固有思维,通过自身的能力塑造,加强立德树人本领。

(一)全方位、宽领域开展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宽口径的思想政治知识

辅导员管理直接面向学生、服务学生,必须明确学习意义,需要前置站位、主动学习,认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性。首先,学习宽口径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公社”等平台分级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自主学习,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运用现有资源和教育平台,在学习时间上“挤”,利用零碎的时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此基础上加入新时代理论体系的学习,增强理论自信;其次,有侧重的学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的知识,即辅导员的九大职能,主动寻求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帮助,充分利用辅导员协会等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善于发现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突出增强某一项职能的管理本领,从而提升管理能力。

(二)多层次、多维度开展训练,练就与辅导员素质相匹配的育人技能

辅导员的双重身份,意味着双重责任,练就与两种身份相匹配的教育本领是关键。在实际管理和育人过程中需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传统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学生融洽相处;改变教师思维定式,减少角色权威、增强道德权威,与学生共成长;直面网络育人的全新挑战,主动争取网络主阵地;突破学生主观需求与教师本位管理不匹配的限制,彻底改变灌输式的教育引领方式。一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平等的与学生开展对话。辅导员与所带学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形式开展谈心谈话,通过反复性、持续性的谈话,在了解学生的同时,掌握和梳理谈话技巧,增强谈心谈话的有效性;二是依托相关课堂,上好兼职课程。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形势政策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等,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备课能力,并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堂需求,基于需求导向,有针对性的对学业困难、课堂纪律差、出勤纪律不佳的学生开展引导工作,争取从根本上改变学习风气;三是运用学校现有平台,主动服务学生。辅导员应主动考取相关资质证书,如创新创业导师证、社会工作师等,在大学生心理中心、创新创业基地、社团组织等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以答促学,参与到学生活动的指导、策划中,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增强沟通的本领。

(三)精细化、专业化开展研究,朝着专家型辅导员方向深入探索和实践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也能推进辅导员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为此,辅导员应当瞄准和探索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科研能力与工作兴趣的方向,朝着业务型、专家型辅导员方向探索和实践。一是准确认识和把握辅导员职业的定位,学做结合,在日常事务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形成论文,成为行业专家,如学生党建专家、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危机事件应对专家等。二是朝着行政业务型骨干辅导员方向转变,成为行政业务上的精英,专心做好行政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学校行政工作的业务骨干,适时向学校职能部门过渡。三是在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同时,保持原有学习研究的方向和兴趣点,依托学校相关科研平台开展研究,如工科毕业的辅导员到相关的实验室开展本领域研究,并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等。

四、结语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内容和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至关重要。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一方面,辅导员应当要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增强育人本领。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产生的职业困境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也无法提升育人质量。围绕辅导员职业困境文章提出了三种方式的困境来源及三种方式加以解决,期待辅导员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保障等能得到改善和提升。

猜你喜欢

本领困境辅导员
小透明,大本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困境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