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

2024-05-26李华京周南田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双师师资

■ 李华京,周南,田宁

(1.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一、“1+X”证书制度下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把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任务。“1+X”证书制度的实施在于提升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认可度,提升技能人才在社会中地位[1]。因此,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着力点。一方面,“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试点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能够满足“课证融通”专业教学与“1+X”证书社会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试点高职院校深化与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师资培训纳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组建高素质的“1+X”证书专家队伍,与行业企业定期开展“1+X”证书师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从而提升试点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最后,打造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助于高职院校真正形成教师人人拥有技能,学生人人学习技能的校园文化,从而逐渐形成“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格局[2]。

(二)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2019 年5 月13 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积极探寻科学有效的途径,打造出一批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等五大建设任务服务,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服务于“1”与“X”的有机衔接。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要求,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真正实现“岗课赛证”融通。

(三)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的重要建设任务,而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率先开展“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是这一任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顺利高效实施的人才保障。高职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主体,而高职院校教师是“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证书制度的落地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必须聚焦“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要,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提升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重视“1+X”证书制度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能够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3]。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困境

(一)建设资格标准体系有待明确

打造一批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高职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重要人才保障。但作为一项创新制度设计,在任务目标清晰的条件下,匹配什么样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当前,高职院校在推进“1+X”证书试点过程中,学校积极性很高,都将“1+X”证书制度试点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战略任务,积极开展师资建设和培训工作,并给与了一定的配套经费,但效果却不尽如意。一方面,存在试点申报积极性不高、考证率层次不齐、考证率普遍偏低,同时还普遍存在考证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授课、课程设计等两张皮等情况,教师和学生都要在课后花更多的时间去专门为证书考试开展培训;另一方面,考证对象主要以学生为主,社会成员非常少,或者几乎没有。究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X”证书制度试点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资格标准体系不够明确,导致师资培训没有针对性、师资队伍建设缺乏规划性,从“双师型”教师个体而言,存在“1+X”证书试点工作师资胜任力难点;从“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维度而言,存在“1+X”证书试点师资团队凝聚力、团队协作力、团队创造力,以及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难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需求严重脱节。

(二)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有待强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也是一直在努力突破的难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是为了推进校企合作,优化产教融合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基于这一制度创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四方相互配合与合作,因此,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师资队伍效果明显。政府、企业、科研所、学校等多元共育高素质强技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真正成为衔接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的纽带[4]。当前,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师资队伍上还在初级探索阶段,受制于多方难点,改革创新的动力不足,因此,整体上进展缓慢。一方面,行业企业作为证书开发和考试的主办方,负责“1+X”师资培训和考核,根据培训和考核情况,颁发相应“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考评员证。

但当前通用的是只要教师缴纳报名费、参加完培训便可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考评员证书,无需参加专门的考试考核环节,在培训课程安排上,更多的采取讲座、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与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初衷相悖而行,教师在培训中得到的技能提升非常有限。由此可见,当前“1+X”师资培训师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两个重要途径,但因为宽进宽出的培训考核体系,“1+X”证书制度下师资培养效果甚微。另一方面,当前围绕“1+X”证书制度开展的交流相对形式单一、互动频率不高。“1+X”证书考试一般是通过考试平台,采取机试的方式进行,培训结束之后,院校与培训组织的沟通就仅限于平台使用、题库的输送、学生报名费支付,单一、短频的交流沟通,与“1+X”证书制度本质上包含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还有一定的差距,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师资还有待强化。

(三)动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师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会有所成效的,需要久久为之。当前职业院校、培训评价组织中能够承担人才培养方案重构、“X”证书开发与培训、证书标准制定等任务的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高职院校学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师资胜任力不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师资培养相关动力保障机制薄弱[5]。

首先,从高职院校角度而言,评价学校开展“1+X”制度试点工作当前只有是或否的指标,未建立等级评价指标,学校只要有专业开展“1+X”制度试点即可,同时评价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性成果中没有明确的体现“1+X”证书制度试点成效的项目类别。基于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师资培养上,相比较于各类师生技能竞赛项目师资培训而言,动力明显不足。同时,为鼓励和支持学生报考,高职院校支付学生考证报名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于教师组考、学生培训等都难以提供资金支持,教师积极探索“1+X”证书的动力受挫。其次,从第三方培训组织而言,只要具备能够开展师资培训的师资队伍即可,虽然承担师资培训的任务,但因为没有专门的考核,培训与发证与一体,因此,师资培养并无压力,因此,也并无培养师资的动力。最后,从当前“1+X”制度试点进展而言,由于高职院校推进“1+X”证书制度的进展较慢,“岗证融通”“岗课融通”还停留在探索阶段,因此,当前“1+X”证书对师资培养最迫切的动力来源于考证,而因为证书的考核难度普遍偏低,证书在业内的含金量暂时比较低,因此,考证数量和成绩对于师资培养的压力无法发挥反推师资培养的动力。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

(一)明确建设标准体系

针对“1+X”证书制度试点阶段,高职院校需要围绕“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两个角度,从前期调研、需求体系,确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资格标准体系设计。首先,要同第三方培训组织、各专业教学部门充分开展师资培养前期调研,制定师资培训需求体系,其次,校企合作共同确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资格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针对“双师型”教师个体存在“1+X”证书试点工作师资胜任力这一难点,可以构建阶梯式培养标准体系。借鉴“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技能等级,可以将“双师型”教师分为三个等级,并细化每个等级的具体建设和评定标准体系。初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某一个初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获得优秀等级;其次,应该能够开展初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指导学生参与某一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在85%以上,优秀率在60%以上;最后,承担一门与某一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课程,并根据岗课证融通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与证书标准的深度融合。中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某一个中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获得优秀等级;其次,应该能够开展中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指导学生参与某一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优秀率在80%以上;最后,承担一门与某一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课程,并能够根据岗课赛证的要求,开展课程教学与实施,并在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或主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制定工作。高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某一个高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并获得优秀等级;其次,应该能够开展高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指导学生参与某一个中级“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在95%以上,优秀率在65%以上;最后,能够根据岗课赛证要求,负责制定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或主持某门“1+X”证书相关课程建设,体现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并获省级以上荣誉。

从“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维度而言,针对“1+X”证书试点师资队伍存在团队凝聚力、团队协作力、团队创造力,以及团队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难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可以采取项目负责制培养标准体系,将“1+X”证书制度相关工作打包成一个个具体的综合项目,由师资团队自主申报完成,还要根据项目难度和质量等级制定体现“1+X”证书制度教师团队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融入院校、校级、省级、国家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指标。

(二)强化校企“双元”合作培养

首先,回归“1+X”证书制度创新初心,强化校企“双元”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的理念和意识,建立合作企业遴选标准,精选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1+X”证书制度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基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特色出发,同时解决当前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合作方式权威性不足、规范化不够等问题,而引入第三方培训组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新的媒介,将学校和企业,通过更为规范、权威、实操性强,又能激发师生参与热情的方式,力求开展新型的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高职院校都必须将能够在师资培养过程中开展充分合作、认识到打造一批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师资培养条件和能力作为遴选合作企业的重要标准。

其次,优化校企双方的合作培养模式。一方面,规范“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考核,做到真考实考。既要优化规范“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方式,做到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以职业技能实操培训为主,培训方式要做到讲座、企业实地调研、实操训练多种方式相结合,真正将教师打造成“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做到严格考核,设置一定的通过率和优秀率,还要根据初、中、高不同级别,设置不同考核标准,通过考核难度,提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最后,丰富校企“1+X”证书制度合作交流形式。围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第三方培训组织可以根据师资考核情况,遴选优秀师资颁发聘书;还可以直接在“1+X”证书考试过程中,为考核优秀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或者提供实习机会,还可以联合行业优秀企业和考证通过率高的高职院校,成立产教联合体等等。同时还必须细化校企双方在师资培养上的职责分工,真正实现校企教学工作共担共建、教学过程共管共创、教学成效共评共享。

四、创新动力保障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要转变理念,充分认识到“1+X”证书制度与过去“双证书”的本质区别,要突破职业院校围墙壁垒,坚持开放式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理念[5]。一方面,要积极主动联系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围绕如何打造一批符合“1+X”证书制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并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计划、培养师资、培养资源保障、考核评价方式、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形成规范性的培养方案,确保以行业企业第三方培训组织为主体、高职院校高度参与,校企协同开展规范化、高质量化师资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摆正师资培养的正确定位。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养上,高职院校是“家长方”,第三方培训组织是“学校方”,不但要支付师资培训费,更多的是要真正参与到师资培养过程中,针对当前师资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对师资培训效果做到反馈及时,构建校企师资培训内容和考核评价机制更新制度和师资培养激励机制,实施动态化培养和管理制度,同时要认可其权威性,让第三方培训组织真正重视师资培训。

其次,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1+X”证书制度师资团队建设等级评价指标,并将其融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项目建设之中,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各方面,丰富体现“1+X”证书制度试点成效的项目类别,并将其与学校绩效考核和分配、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挂钩。如可以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教师主动组团组织某一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完成学生考证、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某一项具体的项目工作,并承诺达到规定要求,就可以获得此项目相关的经费资助、职称评审加分等奖励。

最后,作为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既要不断优化师资培训考核、学生考证发证工作,同时还要致力于提升各类各级“1+X”职业等级证书的市场含金量。一个得到行业企业高度认可的证书,是激发企业、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参与“1+X”职业等级证书师资培养最大的内在动力,其他的各类动力不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因此,作为行业企业具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要将提升证书含金量作为重中之重,加强与其他企业形成区域联盟,采取多方式,获得更多企业对证书制度的支持和认可。比如,建立“1+X”证书制度区域企业认可备案制度,提升区域企业对接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主动性[5]。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双师师资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