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虚构中迎向真实

2024-05-21钱欢青

新航空 2024年2期
关键词:发端窑变处境

钱欢青

谁都知道小说原本就是虚构,但如果说起某一本写得不好或者很差的小说,我们依然会以“虚假”作为其“罪证”。这是不是自我矛盾?其实不是。好小说的“虚构”能帮助我们剥除现实和人心的垢痂,坏小说的“虚假”是在这层垢痂之上再涂上一层油彩。

所以计文君会说,“小说是虚构的,所以才更真实——镜花水月,真空妙有”,“小说家只是在竭力寻找着最有效的捕捉现实的虚构方式。”在计文君小说集《窑变》里,虚构的方式,是朴素地围绕情节和人物,紧贴文本的可读性展开的。故事必须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计文君仿佛恪守着一个小说家最质朴的“职业道德”。最显著者如书中最后一篇《帛书》,在别人眼皮子底下公然偷梁换柱,盗走文物,其惊心动魄之处,堪称《古董局中局》微缩版。但计文君显然志不在此,或者说,惊心动魄只是作家对自己虚构能力的一种证明,读完《帛書》,你会在为这个悬疑故事喝彩的同时,牢牢记住故事中的“丁”,一个“用卑微的拙劣的骗术谄媚一个又一个后妈的可怜人”,也会牢牢地记住那个“也是可怜人”的瘦弱的“小梵”。

《窑变》中更多的“可读性”,并非来自故事本身的传奇,而是发端于“人的处境”,发端于人在某种不得不如此的处境中,不得不遭遇的破碎和悲伤。如《无家别》中的“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看似前程美好但被焦虑困扰:“……妻儿如果真的来了,我现在的工资付完房租也就不剩下什么了……还有孩子上学,孩子的户口可以跟我——需要催一下孩子户口随迁的事了……母亲的病,还是应该来北京治一治……这一切,此刻都被无常的命运扫荡一空——从北京退回钧州,我的生活何止变得疏朗,简直如荒野一般空旷了。”从“长安居大不易”开始,回到老家之后的“处境”随着小说的快节奏叙述扑面而来,一层一层的故事和心理次第铺展,仿佛收鱼之网,直到令人窒息。

虚构的方式千万种,而计文君的小说之所以能直指人心,在于“拥抱当下,迎向现实”,在于“拒绝撷取时代的浮光掠影”,力求将现实置于更广阔时空坐标去审视,在于“洞明世事”,以及在“洞明世事”之后的悲悯情怀,在于抵抗遗忘,留存宝贵的生命经验。这正是计文君所谓的“小说的最大魅力”,如其在后记中所写:“当时间从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情地劫掠着一切的时候,小说以柔弱的姿态,表达着最为顽强的抵抗。如果没有小说,我们会沦陷在遗忘之中,那些宝贵的生命经验,无处交托,无法分享,那该是怎样可怕的一种孤绝之地?”

对于万千孤独的读者来说,也幸亏有了小说,可以借此而躲开“孤绝之地”,在“荒野一般空旷”中,听到一声命运的长久叹息,一声“共鸣的响指”。

猜你喜欢

发端窑变处境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五四运动”名称的发端问题考释
特色窑变组壶
发端自有处 渐生所不息——试谈室内歌剧的由来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画与理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
一种快速的MIMO系统联合收发端天线选择算法
女性的处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