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枝花地区番茄死棵原因及发生特点

2024-05-18朱俐遐李桂珍黄艳李倩杨永利杨晓峰向蕊杜宣延胡湘军李华兵刘琼

长江蔬菜 2024年9期
关键词:成株基腐病露地栽培

朱俐遐 李桂珍 黄艳 李倩 杨永利 杨晓峰 向蕊 杜宣延 胡湘军 李华兵 刘琼

四川攀枝花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其中番茄是攀枝花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大宗蔬菜作物,每年种植近0.37 万hm2,每667 m2产值4 万~6 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是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攀枝花地区随着蔬菜种植复种指数的提高,特别是设施蔬菜的连作栽培,番茄死棵现象越来越普遍,且呈日益严重趋势。严重的死棵率可达50%及以上,甚至绝收。死棵已成为攀枝花地区番茄生产的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开展了番茄死棵情况调查研究,明确了攀枝花地区番茄死棵概况,分析了引起死棵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1 番茄死棵概况

项目团队于2018-2020 年调查了盐边县新九镇、红格镇、国胜乡,米易县白马镇、攀莲镇、撒莲镇、丙谷镇,仁和区同德镇、布德镇等番茄主栽区的番茄死棵概况及田间情况。

由从表1 可知,攀枝花番茄主栽区域均存在番茄死棵现象,但不同区域死棵程度有所不同,以盐边县、米易县发生较重,严重地块死棵率达100%,仁和区发生相对较轻,仅零星出现。

表1 番茄死棵发生概况

根据上述死棵概况,项目团队于2021 年8~12月集中重点调查了盐边县、米易县番茄主栽区域田间死棵情况。由表2 可知,番茄死棵在苗期及成株期均有发生,成株期一般在开花结果期发生。在随机调查的24 个田块中仅1 个田块未发现死棵,其他田块均存在不同程度死棵现象,田块死棵率最高达83.3%,最低为0.03%,共计调查96 330 株,死棵12 941 株,平均死棵率达13.4%。

表2 番茄田间死棵情况

2 死棵原因及发生特点

2.1 死棵原因

由表3 可知,2021 年8~12 月的调查中,引起攀枝花地区番茄死棵的主要原因是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如青枯病、溃疡病,以及真菌性病害如茎基腐病、晚疫病、枯萎病,共5 种。其中由青枯病引起的番茄死棵比例最大,为31.7%,其次依次是细菌性溃疡病(占27.8%)、枯萎病(占20.2%)、晚疫病(占14.7%)、茎基腐病(占5.4%)、其他因素(占0.2%)。

表3 引起番茄死棵的病害占比

2.2 发生特点

①青枯病 露地栽培一般发生于8 月中下旬至9 月中下旬,设施栽培一般发生于10 月初至12月。常于植株高40~60 cm 时或开花坐果期发病,初期一般仅叶片按上部、下部、中部顺序逐渐萎蔫,或仅一侧萎蔫,且午时萎蔫症状明显,早晚可恢复,严重的整株同时萎蔫。发病后若遇高温干旱天气,则几天内即全株枯死,枯死植株仍保持绿色,仅色泽稍变淡。病茎中下部常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湿度大时病茎上可见大小1~2 cm 的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保湿放置数小时,可见切面上维管束溢出乳白色菌液。

②细菌性溃疡病 番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露地栽培一般于7 月下旬定植成活后即可发生,设施栽培一般发生于9 月初至翌年3 月。幼苗期感病,真叶从下向上逐渐萎蔫,常于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期感病,初期下部叶片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茎部出现水浸状褪绿条斑,维管束发生褐变,后期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呈褐色湿腐状,病茎常内部中空而下陷或开裂,植株易折伏,从而引起死棵。

③茎基腐病 多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发生,露地栽培一般9 月开始发病,设施栽培一般1~4 月发病。幼苗定植过深或培土过高,或土壤过湿茎基部渍水等情况下易于发病,以为害茎基部为主。发病初期,茎基部仅略微变细,皮层外部无明显病征,后期皮层逐渐变为淡褐色至黑褐色,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周,病部失水干缩,病健交界明显。植株上部出现叶片变黄、萎蔫症状,后期呈黄褐色枯死状残留于枝上不脱落。根部及根系一般不腐烂。

④晚疫病 多发生于成株期,露地栽培一般11~12 月开始发病,设施栽培一般11 月至翌年4 月发生。连续阴雨天气发病严重。成株发病,以侵害茎中下部为主引起死棵,初期茎秆病斑呈褐色水浸状,边缘清晰,稍凹陷,后逐渐扩展至绕茎一周,病茎组织腐烂,易折伏,从而导致全株萎蔫死亡。

⑤枯萎病 主要发生于结果中后期,露地栽培一般11 月下旬开始发病,设施栽培一般3~5 月盛发。初期表现为近地面叶片发黄,后变褐干枯,但不脱落,并逐渐由下部发展至上部,除顶端少数叶片外,其他叶片均枯死。叶片枯黄症状有时仅出现在茎的一侧,另一侧则表现正常,或表现为同一片叶一半发黄,而另一半正常。

3 小结与讨论

引起攀枝花地区番茄死棵的原因主要是病害,以青枯病、细菌性溃疡病、枯萎病、晚疫病、茎基腐病5 种病害为主。

攀枝花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发展蔬菜种植,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特别是设施蔬菜的连作栽培,导致上述土传病害防控难度大大增加。目前,攀枝花地区生产上针对番茄死棵问题,大多以药剂防治为主,部分水资源充足种植区通过番茄—水稻轮作、嫁接、掺沙改土等措施加以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刘永亮等[1]研究发现,番茄—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能降低盐渍离子含量和土壤pH 值,能较好地改良设施连作土壤的特性。种植水稻模式可提高脲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利于增加有机质以提高有效铁含量。周长勇等[2]通过用两种砧木对番茄进行嫁接栽培,发现嫁接番茄在茎粗、株高、果穗数和单果质量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且抗病性明显提高。杨尚东等[3]研究发现,与番茄连作模式相比,番茄—黄瓜、番茄—大白菜、番茄—菜豆轮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并保持土壤健康,且以番茄—菜豆轮作效果最好,3 种轮作模式均可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因此,想要进一步改善攀枝花地区番茄死棵状况,提高番茄种植经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从间作套种、选用抗(耐)重茬品种、嫁接、无土栽培、生物防治、土壤改良等多方面开展关键防控技术攻关研究。

猜你喜欢

成株基腐病露地栽培
研究发现黄瓜成株期耐热性新基因
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
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
设施和露地栽培对金针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