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门经济”来了

2024-05-15刘淑红

新航空 2024年4期
关键词:上门家政消费者

刘淑红

从保洁代厨、保姆看护到上门维修、清洗保养,“上门经济”主要是指交付在“家门内”的社区家庭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上门经济”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1万亿元。

From cleaning, cooking, and nanny care to on-site maintenance and cleaning services, the "door-to-door economy" mainly refers to domestic services delivered at the "doorstep". Survey data shows that the market size of the "door-to-door economy" has grown from 440 billion yuan in 2017 to over 1 trillion yuan in 2022.

动动手指就有上门服务

在家就能吃到“大厨”上门做的饭菜,买菜、做饭甚至是洗碗还都不用管;假期出游,家里的“毛孩子”不用送去寄养,有人上门喂食、铲屎;工作忙碌一天,不用出门即可享受上门按摩;宝宝满月,理发师上门剃胎发……以前这些只能去门店享受到的服务,如今正“搬”到家中。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开始加快,一些“点对点”的上门服务业态正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以“上门代厨”“上门喂养”等为代表的“上门经济”成为很多年轻人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潮流。“上门经济”本质上是网络经济的细分,随着互联网信息发布功能和社交功能的日益强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劳动提供方的技能或服务更容易被消费者看见,更容易与消费者的需求对接,更容易“变现”。

“花钱买便利”的背后,是社会分工不断走向精细化、专业化,不仅催生了新兴行业,同时也促进了消费转型,激活了消费者需求和新兴市场的活跃。

“上门经济”渐热得益于互联网的赋能。互联网的风一吹,“上门服务”遍地开花,各种新兴的“上门”花样也悄然兴起。“88元上门做一顿饭”“1分钟1元代人遛狗”……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日益深入到我们生活当中,各种“上门服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范围涵盖了喂养宠物、代厨做饭、家政服务、美甲按摩、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等众多领域,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中,其边界主要取决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以及人们的想象力。科技的进步,已经让人们几乎可以在线上购买到一切服务。动动手指就有人上门为你服务,新型的“上门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某平台A p p上输入关键词“上门”,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上门”的新型职业,上门私教、上门搏击教练、上门推拿、上门私厨等等,甚至还有上门陪练机动车服务。不光App,许多小程序和电商也出台了“门服务”,假如手机屏幕摔碎了,无论出门维修还是寄送维修,都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这时,上门维修就成了省时省力的新选择:小程序下单,半个小时后师傅拎着工具箱登门,经过半个小时的换屏操作,手机屏幕就焕然一新。

隨着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上门经济”通过互联网匹配供需、劳动者上门服务,提升了全链条效率,不断释放活力,并成为扩大消费的“新引擎”和吸纳就业的“新渠道”。

“钱”景如何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服务。在懒人经济、宅经济的盛行下,人们都越发享受自在、随意的生活服务,一些“点对点”的上门服务业态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关注。

宠物喂养、上门代厨,这些以往需要消费者到店享受的服务,先后被改变成为可以任意选择时间在家进行的形式。这种服务方式,使得消费者和服务者摆脱了线下门店的限制,消费的形式也变得更加自由、灵活。不仅是喂养宠物,上门做饭、美甲等多种生活服务,也都在做出场景由门店向客户家中转换的尝试。

春节期间,不少家庭聘请了专门的厨师来家里做年夜饭,有媒体报道称,有厨师春节7天收入能够达到上万元。在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专门组织厨师提供上门做饭服务的店铺,并推出了不同的套餐,比如4道菜之内,人工费88元;6道菜,人工费128元。菜越多,相应的人工费就越高,买菜跑腿、餐前清洁、餐后清洁的费用,也随之增加。此外,还推出了包月定制和会员充值业务。

据在线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月以来,以“上门代厨”“上门收纳”等为代表的平台“上门经济”快速发展,相关服务订单量环比1月增长40%。在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花钱买便利”似乎成为了一种愈加普遍的生活方式。

“上门经济”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让一些人实现了“花钱买时间”和“花钱买便利”的梦想,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家庭难题,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更有品质的生活。另一方面,“上门经济”也给了更多的人灵活就业的机会,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都可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获取可观的收入。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初现端倪的“上门经济”上下游都拥有较大的需求,极有可能成为新的风口。

2022年,国家发改委、全国妇联等11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要求:“着力创新家政进社区的供应链。支持品牌化员工制家政企业在社区发展,提供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家政服务、产品团购等全链条服务。”政策也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上门服务相关企业1.45万家。2018年—2022年,上门服务相关企业数量逐年增长。

相比于家政服务、上门维修等必须在家庭场景内完成的服务,上门喂宠、上门代厨、上门理发等将服务场景“搬”到了家中。专家认为,这反映出个性需求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上门陪伴宠物等经济形式在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将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数据显示,“上门经济”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17年的440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超过1万亿元,“上门经济”也带来更多灵活就业机会,目前全国从业人员数量已达到4000余万人。另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家庭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约2.12万亿元。

既要“敞开门”也要“守好门”

“分不清猫粮和猫砂”“切菜切得满地都是”“人到了但工具没带全”……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对于上门服务质量的“吐槽”五花八门,还出现了不少“避雷”帖,通过分享亲身经历提醒大家如何避开不靠谱的服务。

新业态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烦恼”,“上门经济”也不例外。上门经济虽然市场规模整体扩容,但是由于营运主体比较分散、人员众多,“散且小”的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从业人员流动性强、流失率高、部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把控也掣肘行业的发展,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服务体验。此外,“上门服务”意味着陌生人会进入家里并待上一段时间,由此涉及到的个人隐私乃至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任何一种市场行为、社会行为、新兴业态的创新与突破,往往都涉及对旧规则、旧模式的摩擦与挑战,而规则具有天然的滞后性,總是随着前者的脚步不断更新、完善、升级。这就意味着,具有创新意义的上门经济与规则之间势必会有一个适应、调试与磨合的过程。在这个磨合过程中,相关各方对上门经济应该有“开门思维”,而不应该有“关门思维”,不能因噎废食。

按照当前的监管维权模式,尽管上门经济还存在着一些盲区,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之处,存在着风险和隐患,但总体而言,上门经济顺应了社会和市场发展的潮流,顺应了消费者和劳动者的需求,是一种积极的、有前景的业态,其风险和隐患可控,利大于弊。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上门服务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对于上门经济的引导规范不能滞后,监管要能及时跟上,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建立行业标准,并补齐监管短板,是为“上门经济”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上门服务平台和各经营主体的制度性监管,设置必要的准入门槛,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倒逼行业自律。上门服务平台也要履行好管理责任,例如,健全交易合同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制度,完善投诉及评价机制,强化专业技能和心理资质培训等。特别是在上门服务人员的劳动权益保障和行业准入资质的审核把关上,各方要形成制度合力。

同时,为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建议消费者在下单前做到“三个确认”,并最好以书面方式进行约定。一是确认具体的服务事项明细、具体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标准;二是确认各项服务内容的收费标准,是否存在其他需要额外收费的项目;三是确认未达到服务预期效果的处理方式,以及退费等售后保障。同时,建议消费者树立合理的心理预期,不轻信广告宣传内容和效果,不一次性预付大额费用,避免造成较大损失。

上门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也应当彼此互信,增强契约意识。服务者、消费者和相关部门多方携手,才能让“上门经济”发展走上安全运行的轨道,持续建康地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上门家政消费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家政未来 个性定制
知识付费消费者
上门可行 诊疗不可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家政业须对“恐怖保姆”设防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2016年上海市政府家政实事项目正式启动
生意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