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4-05-14张凤霞黄梅清张明毓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3期
关键词:被动患肢膝关节

张凤霞,黄梅清,张明毓

泉州市第一医院骨科,泉州 362000

外科手术是临床对一系列膝关节病症进行治疗的关键手段,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病痛折磨,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1]。与此同时,膝关节术后康复训练也是确保患者膝关节功能得以恢复正常水平的关键一环,直接关乎手术治疗可否获得预期疗效。以往临床常用的常规康复训练,比如直推抬高、踝泵运动等,尽管有一定作用,但整体康复效果还有待提升[2]。相关研究指出,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可以使骨科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得到改善,有效恢复关节功能[3]。此外膝关节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负面情绪的应激源,容易造成术后康复依从性下降[4]。因此做好此类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康复信心,对于确保术后康复训练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膝关节术后患者实施全程心理护理+持续被动活动干预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确诊并行膝关节手术患者88 例。纳入标准:初次接受膝关节手术治疗;年龄≥18 岁;视听能力无异常,可正常交流表达;研究相关流程、目的均知晓,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多重创伤;患有原发恶性肿瘤或远处转移;存在心脑血管急性事件、肝肾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全身性感染;处于妊娠或哺乳阶段妇女;术前存在下肢功能障碍或残疾;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认知障碍。该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核查批准。

1.2 方法 依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4 例,均实施护理干预2 周。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康复措施:讲解有关膝关节手术相关知识内容,提高对手术治疗、术后康复等认知程度。对于术后存在强烈疼痛的患者,根据医嘱提供止痛药物治疗。密切检查术后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等现象,定期更换敷料。术后2 h 可进食流质,术后6 h 可转变为普通饮食。结合患者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在卧床阶段可协助患者开展踝泵运动以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在患者撤下引流管之后,继续协助患者开展直腿抬高锻炼以及压腿锻炼。

观察组实施全程心理护理+持续被动活动干预:(1)全程心理护理: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积极深入地交谈,全面评估情绪状态,鼓励引导患者将内心真实想法进行倾诉。根据存在的负面情绪并分析具体原因,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包括正念减压、呼吸放松训练、分散注意力、心理暗示等措施,持续减轻患者心理层面负担。②认知干预:组建病友交流群,所有患者加入其中,并邀请以及家属关注科室创建的二维码健康宣教及移动护理APP 观看有关膝关节术后康复的内容,包括术后康复锻炼方法、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康复锻炼的目的与重要性、自我情绪调节方法、真实案例展示等,及时在微信群内提醒患者进行自主观看学习。③家庭支持:护理人员运用思维导图为家属介绍膝关节术后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帮助家属认识到家庭支持对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参与患者术后康复进程,为患者给予更多的安慰、支持和关怀,不断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康复信心。(2)持续被动活动干预:术后3 d,使用美国Chattanooga 2090 型CPM 康复机,在专业康复治疗师与护理人员的指导协助下进行持续被动活动训练,每次训练40~60 min,每日训练2 次。第一次训练时活动范围控制在0~30°,随后按照每日10°的标准递增,每次训练的角度都应该低于前一次训练角度15°~25°,持续增加训练角度。当患者患肢膝关节屈曲达到90°~110°,伸直达到0°。训练过程中早期频率不宜过快,不断加快频率,在患者能够忍受疼痛为准作为活动范围。

1.3 观察指标 ①膝关节功能:采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估膝关节功能,基于功能、疼痛、稳定性、肌力、灵活度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评分升高对应膝关节功能更理想。关节活动度(ROM)使用通用量角器法完成测量,患者保持仰卧姿势,膝关节进行屈曲和伸直活动,在此过程中测量固定臂与移动臂夹角,得到主动ROM 与被动ROM。②患肢肿胀度:分别在术后6 h、1 周、2 周时通过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以髌骨上缘5 cm 作为测量部位,患者膝关节完全伸直状态,连续测量3 次,计算平均数值。③心理情绪:焦虑、抑郁状态评估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满分均为100 分,界值分别为50 分、53 分,评分升高越明显对应焦虑、抑郁情绪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5 例、19 例;年龄22~75 岁,平均(48.28±3.36)岁;手术部位包括左侧、右侧,分别21 例、23 例;平均BMI(23.34±1.27)kg/m2;文化程度,15 例初中及以下,21 例高中或大专,8 例本科及以上。观察组男性、女性各26 例、18 例;年龄21~73 岁,平均(43.44±3.21)岁;手术部位包括左侧、右侧,分别20 例、24 例;平均BMI(23.48±1.19)kg/m2;文化程度,16 例初中及以下,20 例高中或大专,8 例本科及以上。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对比HSS 评分、主动ROM、被动ROM,两组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趋势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2.2 两组患肢肿胀度比较 对比患肢肿胀度,两组术后1周、2周时与组内术后6 h比较均有减少(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趋势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肿胀度比较(cm)

2.3 两组心理情绪比较 对比SAS、SDS 得分,两组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均有减少(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趋势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情绪比较(分)

3 讨论

膝关节手术多见于中老年群体,可以有效解除长期受到的病情困扰。但由于大多数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术后面临较高的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进程,加重身心负担[5]。常规康复训练可以使下肢肌力得到改善,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但整体来看膝关节功能恢复周期较为漫长[6]。与此同时,膝关节术后由于活动限制、疼痛、麻醉药物等因素交织作用,常导致患者伴随程度不等的焦虑、消极、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引起严重心理问题,对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膝关节术后需要从心理、生理等方面加强患者护理干预,更好地促进病情康复。

心理护理属于临床护理领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调节的一种常用方法,旨在减轻患者身心层面负担,缓解躯体不适感受,为病情恢复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后SAS、SDS 评分相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结果也证明了全程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膝关节术后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更加积极心境状态。分析原因是:在全程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强化认知干预,满足患者健康知识需求,使患者充分认知术后康复锻炼所带来的益处,了解更多康复训练、饮食、并发症预防等知识内容,转变过去错误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更好地应对术后康复中相关问题,缓解不良情绪。同时通过调动家属参与患者康复,使其感受家庭温暖和关怀,运用家庭支持重建患者生活信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借助各种心理疏导措施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针对性疏导,不断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持续被动活动干预是依托于相关康复医疗设备,指导患者开展不间断被动活动锻炼,以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7]。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HSS评分、主动ROM、被动ROM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观察组术后1 周、2 周时患肢周径较对照组显著缩小。结果提示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可提高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肢肿胀现象。分析具体原因: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可调节膝关节局部营养代谢,加快关节软骨生长,促进损伤软骨和附近组织修复,不断扩大关节活动范围[8]。同时不断主动收缩和伸展腿部肌肉,逐步从被动运动转变成主动活动,可以更快地恢复膝关节功能[9]。除此之外,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可以缓解关节组织粘连现象,促进水肿缓解,改善关节软骨营养状态,促进局部血液流通[10]。炎症反应与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状态、关节肿胀度均有密切联系,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借助被动泵形式,促进局部滑膜液流动,增快血液循环,调节膝关节微环境,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吞噬细胞相关功能,加快炎性因子清除,从而使患肢肿胀得以减轻。

综上所述,膝关节术后实施全程心理护理+持续被动活动干预,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患肢肿胀的改善有积极作用,且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

猜你喜欢

被动患肢膝关节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