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05-14林敏吴文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3期
关键词:膝关节康复骨折

林敏,吴文永

福建省立医院,福州 350001

膝关节周围骨折为临床多见骨折类型,占全部创伤骨折的40%,而且发生骨折后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可能伴随韧带损伤及神经损伤[1]。手术治疗是临床中的首选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但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较长,需要卧床静养,极易发生回流受阻、膝关节肿胀及压疮等情况,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2]。护理干预在患者术后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3]。相关研究显示,患者术后越早接受康复护理,预后效果越好。一般护理干预内容少,存在同质化问题。而早期康复护理为临床中的新型护理方法,其核心理念为快速康复理念,通过尽早给予患者术后支持来加速康复进程,降低患者的术后应激状态,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恢复效果[4]。早期康复护理在临床各类手术中均有较好的应用,但是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特以2022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 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22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100 例。纳入标准:24 h 内入院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闭合性骨折;符合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合并精神、认知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等。并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告知患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让患者尽早下床运动,完成康复训练。

试验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1)肢体摆放:在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患肢摆放,保持外展。在双腿间摆放软垫或枕头使膝关节和踝关节具有一定的弯曲。在膝盖下方摆放软垫,减少下肢外旋的情况发生。术后1 d 后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运动,给予患者三点支撑并抬高臀部。术后3 d 指导患者抬高患肢,使其略高于心脏水平位置,减少静脉回流的阻力。(2)被动训练:在训练前先进行热敷,热敷时间为10 min 左右,术后7 d 让患者完全屈膝训练,训练内容为:双手置于膝上10 cm 并握拳缓抬,足跟后滑,初始练习角度较小,后续逐渐抬高至呈直角。术后1周进行髌骨训练,在训练后采用冰敷使肌紧张情况得到缓解。(3)主动训练:术后24 h 让患者完成腘绳肌收缩训练,让患者将足尖向下,将足跟上提,保持大腿保持紧绷,每次10 s。以8 次为一组,每日3 组。如患者能够耐受,可以适当添加沙袋。并指导患者完成膝关节及踝关节训练,让患者进行分离、旋转及摆动,并指导患者对腿部肌群及脚趾肌群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指导患者负重行走。术后21 d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与直腿抬高训练。通过对抗重力进行伸展膝关节完成抗阻。术后1 个月指导患者进行负重训练。患者负重重量应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洗漱等。

1.3 观察指标

1.3.1 膝关节功能 以美国特种兵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估,包括疼痛、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肌力、关节屈膝畸形及关节稳定性6 个维度,量表为百分制,分数和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1.3.2 日常生活能力 以Barthel 指数评估,量表包括如厕、步行、上下楼梯等10 个条目,每个条目5~15 分,满分100 分,分数和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1.3.3 生活质量 以36 项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量表包括8 个维度,满分100 分,分数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3.4 疼痛情况 以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总分0~10 分,分为剧痛(7~10 分)、中等疼痛(4~6 分)、轻微疼痛(1~3 分)及无痛(0 分)。疼痛率=(剧痛+中等疼痛)例数/组例数×100%。

1.3.5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发症包括畸形、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关节僵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男女比例28 ∶22,年龄24~77 岁,均值(53.66±5.61)岁;病变位置:髌骨21 例、股骨髁间17 例,其他12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7 ∶23,年龄25~75 岁,均值(53.72±5.85)岁;病变位置:髌骨23 例,股骨髁间16 例,其他11 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

2.1 膝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HSS 膝关节各子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SS 膝关节各子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分)

2.2 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 指数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4 疼痛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等疼痛10 例、轻微疼痛28 例、无痛12 例,对照组剧痛2 例、中等疼痛19 例、轻微疼痛感26 例、无痛3 例。试验组疼痛率为20.0%(10/50),低于对照组的42.0%(21/50)(χ2=5.657,P=0.017)。

2.5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发生关节僵硬2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 例,对照组发生关节僵硬4 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 例、畸形2 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χ2=4.332,P=0.037)。

3 讨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属于骨科多见疾病,患者多存在膝关节僵化的情况。膝关节为人体活动及支撑的重要关节,在损伤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5]。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交通意外及高空跌落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导致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手术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是手术为有创治疗,会导致机体术后出现疼痛和肿胀,可能出现炎性反应,并影响术后生活质量[6]。而且患者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康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如何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提高康复效果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有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预后的作用。

本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在患者骨痂形成的重要阶段进行干预和支持。通过对患者肢体进行摆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强化患者的舒适程度[7]。而被动训练能够在患者术后早期无法进行主动训练时进行干预,让患者机体受到良性训练,并促进术后康复[8]。而且尽早进行康复可以使组织液被快速吸收,缓解肢体肿胀,促进骨折快速愈合,有效避免肌肉萎缩。而抗阻训练及负重训练能够强化患者膝关节肌肉和神经的恢复,避免畸形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强化患者膝关节功能[9]。而且术后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肌肉张力,提高肌肉的兴奋性,避免肌肉和结缔组织挛缩。同时,试验组方法对提高相关组织新陈代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血液回流速度提高。快速修复受损组织,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10-11]。而患者疼痛感降低后能够提高术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形成良性循环。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后,对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降低,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邓以林[12]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其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膝关节康复骨折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