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对小儿手足口病传播的影响与有效干预

2024-05-14张银川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3期
关键词:口病依从性家庭

张银川

闽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800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人肠道病毒所致的儿童普遍患病,也被列为丙级传染病。在社区里,手足口病的爆发频次与传播范围通常相当广泛,然而,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并不十分严峻,患儿的主要病征是体温升高,同时也会在手、足、口腔等地方产生红肿或者脓疱[1]。在阻止手足口病的传播和促进病情恢复的过程中,隔离治疗的护理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2]。目前,我国的家庭护士在普及到大众家庭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为了确保轻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居家护理质量,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让看护人实施并落实。有研究指出[3],可以借助社区健康教育,协助儿童的监护人理解疾病的情况,掌握潜在的风险,激励儿童主动地采取有利的行动和策略,从而减少或者消除患病的风险。本研究选择2022 年1 月至12 月在我县综合性医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家庭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在这些病患疾病预防控制上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7 月至2023 年9 月我县综合性医院收治的94 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项研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儿科临床治疗手足口病指引》、《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指南》对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4];②出现各种程度的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疲惫等症状;③患儿家长均了解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导致疱疹、高烧等不适的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重症肺炎;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⑤伴脑损伤;⑥伴水痘、麻疹、风疹等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执行标准护理干预,包括遵医嘱进行适当的补水和服用降温药物的处理,同时根据患儿的具体疾病状况提供营养援助。此外,为患儿家长安排基本的健康指导,并定期做好环境的消毒和清理工作。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前提下,进行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援助。查找并梳理手足口病患者的真实状态和护理要求。整理相关资料,总结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干预的要求。与专业人士一起探讨,与患儿家长交流,构建科学且合适的护理援助模型,详细内容如下:

(1)建立团队:包括1 名科室医师、1 名副主任护士和3 名负责护理的护士。经研究以及请教专业人士,根据现状来设计“以家庭为核心”的医疗照护计划。后续,经过系统的护理培训和评估后,进行护理。

(2)设立记录:负责护理的人员需要即刻掌握患病儿童的疾病状况和基本资讯,了解儿童的易感接触人数,根据儿童的具体状况,为其建立记录表格。在此过程中,需要患儿家长帮助完成儿童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背景、过去经历和疾病状态等,并在此后引导其及时记录儿童的用药和疾病状态的变化,与医护团队一起进行相应的护理任务。儿童康复后第10 天记录其易感接触者中患手足口病的人数。

(3)关于健康教育:根据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编写一份健康教育手册,并利用散播手册、公告板和影片等教学方法,引导家长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以此改变其对疾病的误解,增强其预防和治愈疾病的觉悟和自信。通知亲友们要即刻跟踪手足口病患儿的日常状况。

(4)全面照顾:手足口病的发作常常导致患儿疼痛,并伴随恐慌、焦虑等情绪和反抗心态。可通过改良窗帘的选择,优化房间的布置和图书玩具等手段,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和紧张感。另外,也可利用绘画、游戏交互以及动画影片等手段,协助患儿转移焦点,减少疾病所造成的痛楚,降低不满情绪。引导家长通过观察呼吸和触摸腹部等方式来了解患儿病情,从而提高护理干预的效率。

(5)通过评估家庭成员对手足口病的了解程度,实施一对一指导和面对面教育,以提高家庭护理的遵从性,进而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6)持续性照护:可以采用网络平台、电话或者上门回访等多种方式同步进行,实时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并定期在公众中分享疾病预防知识和护理技巧等,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理解,增强其护理质量和效率,确保患儿的康复成果,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

1.3 观察指标 ①依从度:观察儿童的反抗行为、持续哭泣、面部挣扎、拒绝交流以及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每个项目的分数范围0~4 分,总分20 分。0~5 分代表完全依从,5~10 分代表部分依从,超过10 分则表示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知晓度进行评价,涵盖如何进行饮食、皮肤保养以及口腔保养等多个领域。分数设定为100 分,分数超过85 分,表示对此有所认识,70~85 分表示部分了解,而低于70 分则表示不清楚。认知知晓率=(有所认识+部分了解)例数/总例数×100%。发出的调查问券共计94 份,均已收回,有效回收比例达到100%,经过数据整理分析,所有问券均符合标准要求,合格率为100%。③恢复过程:比较两组的发热减轻和口腔溃疡、手足疱疹的消退时间。④在两组受试者7 d 照护期内,每日晨未进食前抽取3~5 ml 静脉血液,置于无菌真空采血管中,待其自然凝固后进行血清分离,并将所得血清转入2 ml容量带有螺纹密封的保管内,同时在管外贴上带有独一无二识别码的标识。将血清贮存于零下20℃的冰箱冷藏,并对其中的白细胞、肌酸激酶、空腹血糖以及神经元特有的烯醇酶水平进行检测分析。⑤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呼吸衰竭、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⑥疾病续发率。了解患病儿童的易感接触者人数,易感接触者定义为:与确诊的患儿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家庭中共同学习生活的人,且未患过手足口病和未接种过肠道病毒71 型疫苗。从患病儿童康复后开始,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记录易感接触者中患手足口病的人数。续发率=易感接触者中患手足口病的人数/易感接触者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Excel 等工具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呈现,不同组别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计数数据则以例(%)展示,并通过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当P<0.05 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男24 例,女23 例;年龄0.5~6 岁,平均(2.69±1.83)岁;病程1~8 d,平均(4.05±1.22)d;疾病严重程度:轻度26 例,中度13 例,重度8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2 例;年龄0.5~6 岁,平均(3.08±1.09)岁;。病程1~7 d,平均(4.05±1.03)d。疾病严重程度:轻度27 例,中度13 例,重度7 例。两组资料可比(P>0.05)。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知晓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知晓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知晓度比较 [例(%)]

2.3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 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进程比较(d)

2.4 两组血液学检查结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白细胞、肌酸激酶、空腹血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液学检查结果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6 两组疾病续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疾病续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疾病续发率比较

3 讨论

手足口病传播力很大,且易于扩散,尤其是在年纪不足3 岁的儿童中更为常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频繁的急性感染性病症,其主要表现包括体温升高、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以及口唇和四肢等部位的疱疹。若未接受恰当的治疗方案或实施恰当的照顾措施,此类疾病极易引发心肌炎、肺部感染、肺水肿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严峻的疾病,这些都会给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其严重的威胁[5]。手足口病的早期干预与规范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考虑到儿童幼小,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疾病的折磨、新的环境、对注射药物的害怕等因素会引发哭闹、抵触、抵抗等,这加大了医学诊断与治疗的挑战,同时也妨碍了儿童的康复。所以,对手足口病患儿而言,立即实施高效的照顾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接触是儿童手足口疾病传染的关键渠道,例如,碰触被唾沫、疱疹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双手、饮具、喂养器具、儿童玩耍的物品、寝具、服饰等,均可导致病毒通过间接方式传播[6]。再者,手足口病亦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例如,儿童唾液及咽部分泌液可能含有病原体,打喷嚏时有可能促成病情的散播。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维护儿童的身体健康,主动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普及和宣传显得尤其关键。对于儿童而言,最频繁的活动场所就是家中。因此,为了让儿童家长更加重视并掌握儿童的健康保健和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据研究表明[7],采取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确保护理工作者和其亲属之间的高效交流。这样可以通过向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的知识、分享健康观点、教导护理方法等方法,从而增强家长对儿童疾病的理解和防护意识。因此,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有力地帮助医务工作者减轻患儿的紧张和害怕,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超过对照组,同时,患儿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也远超对照组。在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以家庭为核心的照顾方式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有助于儿童的恢复。分析原因,当实施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干预时,护士们能够积极地与患儿的亲属建立健康的医患关系,进而在这种积极的交流中,及时掌握患儿的疾病状况和身心护理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科学且高效的护理支持。此外,在这种照护方法中,医护人员还可以更深入地向患儿的亲属解释疾病的起因、威胁、治疗和预防方法等信息,进一步增强患儿亲属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认知,以便他们更有效地协助医护工作的进行,加速患儿的恢复,避免疾病的再次出现[8]。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白细胞、肌酸激酶、空腹血糖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续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9],实施以家庭为核心的照顾措施能够帮助患儿康复,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血液健康水平,保持身体的平衡,避免出现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分析原因,手足口病患儿由于年纪较小,在疾病发作后常常需要依赖家长进行日常生活。然而,患儿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在疾病发作后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果治疗或护理不当,将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在实施以患儿家庭为核心的护理干预后,能够发挥患儿家长的积极影响,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推动患儿康复,防止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此外,家长必须明确,在儿童遇到心境低落、呼吸艰难、缺乏充分的休息和脸色发黄等症状时,一般都能够借由家庭照顾来协助他们,比如增加饮水量,同时给予容易消化、口味简单的食品,这将对儿童的疾病恢复产生积极影响。儿童如果在口腔、双手、脚上或是肛门附近出现丘疹或水泡,无论有无升温迹象,都应迅速送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断,确保能够依据病情迅速启动恰当的医疗干预,以防病症恶化,确保儿童的健康与安全[10]。

由于本研究样本数较小,因此普遍性方面还需进一步验证。总的来说,采取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方式在手足口病患儿的照顾过程中成效明显,能够改善患儿的依从性及其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加速恢复过程,同时也加强了健康保障意识,减少了疾病传播。

猜你喜欢

口病依从性家庭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家庭“煮”夫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恋练有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