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象描述式教育联合正向激励对前列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4-05-14张碧姗吴燕萍

黑龙江医药 2024年7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幸福感条目

张碧姗,吴燕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4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前列腺癌发病形式不容乐观,其发病率高于膀胱癌,居于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1]。手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首选方式,但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缺乏足够认知,会影响其手术治疗依从性,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其预后[2]。因此,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现象描述式教育是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开放式提问诱导患者表达健康期望及内心想法,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提高患者认知、增强治疗信心的目的[3]。正向激励是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正向引导患者,激发患者潜能,对促进疾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现象描述式教育联合正向激励对前列腺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0 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0~78 岁,平均年龄(64.73±6.87)岁;Gleason 评分5~8分,平均Gleason评分(7.16±0.93)分;疾病类型为腺癌55 例,鳞癌9 例,神经内分泌癌1 例;临床分期为T1期15 例,T2 期18 例,T3 期15 例,T4 期17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3~79 岁,平均年龄(65.32±7.27)岁;Gleason 评分5~8分,平均Gleason评分(7.24±0.87)分;病理类型为腺癌54 例,鳞癌9 例,神经内分泌癌2 例;临床分期为T1期17例,T2期19例,T3期16例,T4期13例。纳入标准:(1) 均经穿刺活检确诊,符合《前列腺癌诊断:WS/T336-2011》[5]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18 岁。(3)具有正常的认知及沟通能力。(4)预计生存期≥1 年。(5)知晓诊断及本研究目的、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病史或患精神疾病。(2)伴其他恶性肿瘤。(3)伴严重器质性病变。(4)伴视听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环境及科室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讲解前列腺癌相关疾病知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当患者出现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时,护士及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现象描述式教育联合正向激励进行干预。(1)现象描述式教育。①描述现象。选取5 例既往前列腺癌康复患者作为访谈对象,对其开展半结构式访谈,拟定访谈提纲,如:“疾病确诊后您的心路历程如何?您对前列腺癌有了解吗?您知道前列腺癌会引起哪些临床症状吗?您对前列腺癌治疗方法了解吗?您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您有哪些可以向病友分享的经验?”护士按照提纲对患者进行开放性提问,并适当引导患者开展深入访谈,访谈需在无干扰环境中进行。在访谈开始前需要明确告知患者访谈目的及意义,向患者保证访谈内容的保密性,在访谈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对每个问题充分理解,能够据实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在访谈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说话语气、反复出现的语句、肢体动作,访谈时间控制在30 min内。②现象描述式教育。根据访谈资料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将访谈资料以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呈现,并使用投影仪播放给患者观看,在观看完毕后,再次进行强化宣教,同时请患者对宣教内容进行复述,若患者可快速、完全复述,则本次健康教育任务完成;若患者复述不完整或存在疑惑,护士需对其理解错误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宣教,直到患者可完全理解及掌握宣教内容。(2)正向激励。①构建目标。护士采用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对患者的正确认知及健康心态予以肯定,鼓励患者坚持,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水平及意愿为患者制定短期及长期目标,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营养搭配,禁止进食辛辣、刺激、高盐、高钠的食物,指导患者掌握自我保健、用药及康复知识。②目标激励。鼓励患者积极完成短期及长期目标,对于患者完成的部分予以肯定,对于未完成部分,可引导患者分析原因,给出改进方法,并鼓励患者长期坚持,争取完成目标。③关怀激励。在日常护理过程中,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真实想法,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不断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行为,善于发现患者的进步,肯定患者为达到护理目标付出的努力,激发患者的治疗热情、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④榜样激励。由科室组织病情稳定、康复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患者,对其进行前列腺癌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在开展榜样激励活动时,由他们进行言传身教,讲述自己在疾病治疗中的曲折经历,分享自己的治疗及康复经验,每周开展1次,每次30~60 min。两组患者均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恐惧疾病进展。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6-7]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恐惧疾病进展水平。FoP-Q-SF包括生理健康(6个条目)、社会家庭(6个条目)2 个维度共12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5分,1分表示从不,5分表示总是,总分为12~60 分,评分越高,表示恐惧疾病进展水平越高。(2)主观幸福感。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WB)[8-9]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主观幸福感。IWB 包括情感指数(8 个条目)、生活满意度(1 个条目)两个维度共9 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7 分,总分=情感指数平均分+生活满意度平均分×1.1,总分为2.1~14.7 分,评分越高,表示主观幸福感越高。(3)生命质量。采用前列腺癌特异性补充量表(EORTC QLQ-PR25)[1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命质量。EORTC QLQ-PR25 包括3 个症状子量表(尿路症状、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与1 个性功能状态子量表(性生活状况),共25 个条目,症状子量表评分越低,性功能状态子量表评分越高,则生命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oP-Q-SF评分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oP-Q-SF 中生理健康、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oP-Q-SF评分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oP-Q-SF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生理健康干预前16.43±2.43 16.12±2.71 0.687 0.494总分干预后10.78±0.75 13.49±1.04 17.042<0.001社会家庭干预前14.62±2.62 14.57±2.24 0.117 0.907干预后8.17±0.67 10.06±0.92 17.214<0.001干预前31.05±5.40 30.69±4.92 0.397 0.692干预后18.95±3.51 23.55±3.73 7.241<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WB评分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WB 中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WB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IWB评分情况(±s) 分

组别总分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情感指数干预前3.59±0.85 3.45±0.79 0.973 0.333干预后5.44±1.37 4.39±1.14 4.751<0.001生活满意度干预前3.32±0.76 3.29±0.80 0.219 0.827干预后5.27±1.39 4.45±1.10 3.732<0.001干预前7.24±1.34 7.07±1.29 0.737 0.463干预后11.24±2.58 9.29±1.93 4.879<0.00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ORTC QLQ-PR25评分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ORTC QLQ-PR25 中尿路症状、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性生活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ORTC QLQ-PR25评分情况(±s) 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ORTC QLQ-PR25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65)对照组(n=65)t值P值尿路症状干预前42.72±4.73 43.16±4.55 0.540 0.590干预后24.18±3.97 30.13±4.03 8.480<0.001肠道症状干预前13.43±2.46 13.04±2.72 0.857 0.393干预后5.27±1.08 9.15±1.86 14.544<0.001治疗相关症状干预前12.04±1.51 11.91±1.67 0.466 0.642干预后5.15±1.09 8.61±1.75 13.532<0.001性生活状况干预前70.56±5.58 69.65±6.24 0.876 0.382干预后82.62±7.46 75.74±6.61 5.565<0.001

3 讨论

前列腺癌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疲乏、性功能障碍、心血管副反应等生理痛苦,还会在心理方面折磨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压力让患者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极大的情感冲击,由此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加之部分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无法正确预测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不利于患者的预后[11]。黄莉[12]的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现象描述式教育,可缓解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减少尿失禁、膀胱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正向激励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能够将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结合,及时奖励与肯定患者的行为方式,正面强化患者的行为,激发患者的积极动机,以愉快心态配合各项医疗操作,对改善其预后产生积极作用。梁国玲等[13]研究表明,在系统化健康教育基础上,对肺癌患者实施正向激励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是强烈的应激源,患者确诊前列腺癌后受到严重的情感冲击,出现绝望、悲观等负性情绪,加之患者对癌症的进展、转移或复发存在恐惧心理,导致患者出现心理失调、功能受损及社交障碍等,降低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oP-Q-SF 中生理健康、社会家庭维度评分及总分,EORTC QLQ-PR25中尿路症状、肠道症状、治疗相关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WB 中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维度评分及总分,EORTC QLQ-PR25 中性生活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现象描述式教育联合正向激励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心理,增加主观幸福感,提高生命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象描述式教育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了解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健康需求,描述患病现象、治疗现象及康复现象,并通过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帮助患者正确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正向激励干预通过构建目标、目标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等方法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患者的潜能,帮助患者正视自身负性情绪,并积极调节以保持良好心态,增加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及愉悦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对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现象描述式教育联合正向激励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提高患者主观幸福感,进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幸福感条目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前列腺癌复发和转移的治疗
关注前列腺癌
认识前列腺癌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