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献血新规对无偿献血行为影响的研究*

2024-05-14骆洁贞谭咏恩何彦霖黄小敏

黑龙江医药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规荣誉感无偿献血者

骆洁贞,谭咏恩,何 博,张 婷,吴 岚,何彦霖,黄小敏

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95

实现型动机是由外国研究者Huta 等[1]所提出的,定义为人类个体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对实现自身(个人成长、良习和优异、真实性、自主性)的强烈渴望。Huta 等[1]研究成果指出,个体人类所有从事社会活动的实现型动机都是具有超越自我的追求的,同时承载着人类个体成就自我兼之益于他人的愿望。该理论还指出,通过实现型动机对个人心灵幸福产生了持续长久性和扩展覆盖性的作用,激发出实现型动机的人类个体,就能够感受到持续长久的心理幸福感,也会对周围个体的心灵幸福感产生延展性的影响[1]。自2021 年5 月1 日起,《广州市献血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在广州市范围内,献血次数累计达到10~30 次以上者,可享受市内免费乘坐公交、优先就诊、市内景点免费游览等优惠,其中不少鼓励政策属于全国首创。广州无偿献血新规,作为对无偿献血者的充分肯定和社会支持,赋予献血者荣誉感、美德、生命意义感、社会联结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可归纳为一种献血的内在动机——实现型动机。实现型动机可以让献血者从献血行为中体验到心理幸福感,从而促进重复献血行为,同时心理幸福感的产生也会对献血者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验证无偿献血、献血新规的实现型动机和献血者幸福感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实现型动机在无偿献血和献血者幸福感中的调节作用,为今后新规推广及献血招募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21 年11—12 月在广州市区11 个固定献血点选取3 300 名无偿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 300份,回收问卷3 259份,回收有效率98.8%,其中,有效问卷3 060 份,有效回收率为93.8%。

1.2 问卷设计

(1)献血者的个人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身高、体重等)及献血信息(血型、献血次数、献血类型)、献血新规认知等。

(2) 献血动机量表(外在动机和实现型动机):外在动机包括新规提供的经济奖励(公交补贴、景区优惠、优先就诊、优先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优待);实现型动机参考“享乐型和实现型活动动机问卷”设计献血实现型动机量表[1],该量表包含4 个维度:新规赋予的献血荣誉感、生命意义感、社会联结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型动机量表Cronbach’sα值为0.832,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所得分数越高则代表被试者参与献血活动的实现型动机越强。

(3)幸福感指数量表:Campell 编制的幸福感指数量表[2],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量表情感指数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9,重测信度为0.43。该量表题目类型全部为被试者主观感受,更贴近主观幸福感的定义,且题量较少[3]。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使用网络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为协方差分析、Spearman 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3 060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 未来一年献血计划的影响因素

运用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未来一年献血计划”的影响因素,纳入模型的初始自变量为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献血新政的经济奖励、实现型动机的4 个维度(献血荣誉感、生命意义感、社会联结感和自我价值)。筛选方式为向前逐步回归,引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见表2。

表2 未来一年献血计划的影响因素

2.3 不同献血次数的幸福感指数

总体情感指数8 个项目权重为1;生活满意度指数(Index of life satisfaction)1个项目权重为1.1,两者相加为幸福感指数。0~7 分为标准的悲观主义者;8~14 分为对人生的态度比较正常;15~20分为标准的乐观主义者。整个样本的幸福感指数为(12.79±2.14),不同献血次数的幸福感指数见表3。

表3 不同献血次数的幸福感指数(±s)

表3 不同献血次数的幸福感指数(±s)

变量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初次5.923±1.19 6.09±1.16 12.63±2.24 2~4次5.93±1.21 6.18±1.13 12.72±2.19 5~10次6.08±1.19 6.35±0.94 13.06±1.92>10次6.09±1.27 6.45±0.90 13.19±2.02

2.4 献血次数对幸福感指数影响的协方差分析

为了控制人口学变量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以献血次数等级为自变量(根据初次及重复献血的频率,将献血次数分成4个等级),以性别、年龄、学历、月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协变量,以幸福感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数据经过回归斜率及方差齐性检验后,适合进行协方差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经协变量调整后,献血次数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2,P<0.05),见表4。

表4 幸福感指数为因变量的协方差分析

2.5 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幸福感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各个变量两两间均存有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和幸福感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2.6 献血动机在献血次数和幸福感指数之间的调节作用

将自变量“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和“实现型动机”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变量相乘构成两个交互相“献血次数×经济动机”“献血次数×实现型动机”。

通过层级回归,判断方程的R2变化量和交互项系数是否显著确定调节效应是否存在。层级回归包括2 个层次,第一层引入自变量“献血次数中心化”“经济动机中心化”和“实现型动机中心化”构建模型a1和a2,第二层引入两个交互项构建模型b1和b2,见表6。

表6 经济动机和实现型动机调节作用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献血与心理幸福感

根据本研究结果,整个样本的幸福感指数略高于Campbell 等[4]于1971 年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美国2 160名18岁以上的成人进行测量的结果。经进一步协方差数据分析后,献血次数各组间的心理幸福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学者对无偿献血者生命质量的研究中指出,10次及以上无偿献血心理领域及所属的活力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精神健康维度显著优于献血1~4 次者[5]。也有研究[6]指出,无偿献血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程度低于普通人群,出现的心理症状较少。影响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主要因素多集中于“担心无偿献血有损于健康”等献血认知因素[7-9]。但根据本研究及多个研究表明,随着献血行为的増加,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会有所变化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一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增加献血活动的吸引力,献血将不仅仅是一个无偿的活动,还会是一个给自己身心都能带来益处的活动。国外研究[10]发现,人类个体感受到的幸福度越高,其身体健康度往往更高。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排行榜与主观幸福感排行榜也有着很大程度的相关性。闻名于世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11-12],人类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会催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大众目前面临的心理健康需求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竞争的加剧而愈加突出。如果采供血机构能够抓住人们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这一方面的需求,将会吸引更多的献血者参与献血,这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促进作用将会十分巨大。

3.2 献血新政的作用

献血新规既可以作为一种外在动机(经济奖励)促进献血,而其赋予献血者的荣誉感、生命意义感等,也可以作为一种内在动机—实现型动机影响献血行为。问卷中“我会因为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而参与献血”“我会因为献血新规中的优先就诊政策而参与献血”等条目归纳为献血的外在动机(经济奖励);“无偿献血是个人美德的一种体现”“无偿献血可以帮助他人,提升个人价值”等条目归纳为献血的内在动机——实现型动机。根据本研究显示,年龄、收入、献血次数、献血荣誉感和社会联结感都与未来一年的献血计划相关,其中献血荣誉感和社会联结感都是实现型动机的两个维度;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规的作用,研究将献血次数、经济动机、实现型动机、幸福感指数四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4 个变量两两间均存有正相关,提示内外动机均可正向预测幸福感指数。进一步的调节效应分析指出,实现型动机在献血次数和幸福感指数间起调节作用,而经济动机调节作用不显著。这一结果提示,在参与献血活动中,献血者实现型动机较强时,献血次数能更好地正向预测幸福感指数。

有研究[13]提出心理因素在促进人们献血的决策中起很大作用,77%的献血者在献血中获得自豪感,觉得自己有价值并且有一种神圣的感觉。虽然自豪感体现在证书奖励,广告活动等形式上,但是为未来献血招募的研究指明了一个好的方向——情感因素。Huta 等[14-15]研究表明,实现型动机追求的是认知情感的显著效应,长远的意义感和更广阔的整体感。献血新规体现了广州对献血者们的关爱,体现了社会对献血行为的充分肯定,献血者从中收获的情感支持对后续的献血行为和自身的心理健康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的招募工作中,新规的宣传对象可侧重固定献血者人群,宣传重点应突出新规带给献血者的荣誉感、美德、生命意义感、社会联结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现有的优待证A 卡样式只是普通的羊城通公交卡,为了突出献血者的荣誉感及光荣感,可将其定制为个人专属的献血纪念羊城通,卡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个人设计定制、手表样式、钥匙扣样式等都可以参与尝试;广州用血需求量大,疫情影响更加剧供需矛盾,可以将采供血具体数据、急需血液救助病例等信息通过微信、APP 等形式向献血者发放,以实际的数据激发献血者的“被需要”感及社会联结感;增加献血者与用血者之间的互动,让献血者不仅享受政策的优待,还具体了解到血液的去向、实际帮助的人群,让献血者体验到生命意义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正向促进献血者心理幸福感指数的提升,其幸福的氛围同时也会感染身边人,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献血活动中。

综上所述,广州采供血机构应充分利用新规带来的积极社会效应,针对新规中的实现型动机制定招募措施,高效地引导献血行为,稳定并逐步壮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猜你喜欢

新规荣誉感无偿献血者
培养集体荣誉感 增强班级凝聚力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请注意,这些涉民生新规已施行
资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储气新规对城燃企业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欧盟新规或将导致三分之一的燃煤电厂关闭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美德魔法之 诚实&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