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参数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4-05-14杨林林唐志豪王智浩

黑龙江医药 2024年7期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癌外周血

杨林林,李 伟,栾 磊,唐志豪,王智浩

1.烟台芝罘医院检验科,山东 烟台 264000;2.青岛市黄岛区区立医院普外科,山东 青岛 266400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技术和细针穿刺技术的提高,甲状腺结节,尤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可靠、便捷的诊疗手段,结合目前的常规诊断技术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以便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血小板计数(PLT)升高,血小板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评估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可靠、便捷、便宜的检查方式,提高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青岛市黄岛区区立医院收治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甲状腺乳头状癌(观察组)23 例,男性4 例,女性19 例;平均年龄(45.26±10.51)岁。结节性甲状腺肿(对照组)23 例,男性5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8.22±8.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严格按照CONSORT 声明设计,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及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初治患者,术前未接受相关治疗,年龄26~66 岁,所有患者术后均有病理证实诊断。排除标准:有血液病史,有其他恶性肿瘤,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等慢性疾病,近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影响凝血机制药物,近期存在严重感染。

1.3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前1 d 空腹采集2 mL 静脉血,置于EDTAK2 抗凝管(山东奥赛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利用约登指数计算出最佳临界值,并根据此临界值计算出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PLR 用于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情况

观察组患者PLT、P-LCR 及PLR 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DW 较对照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情况(±s)

血小板参数PLT PDW P-LCR PLR观察组(n=23)252.43±55.51 11.89±2.17 26.06±6.78 150.65±41.77对照组(n=23)208.17±44.71 11.74±2.61 21.93±6.33 120.16±26.08 F值1.747 1.508 0.742 5.060 P值0.004 0.831 0.039 0.005

2.2 PLR诊断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

PLR 诊断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度为0.696,特异度为0.609,cut-off 值为124.5,见图1。

图1 ROC曲线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细针穿刺技术和影像技术水平的进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出现增加的趋势。甲状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仍有不少患者早期就出现淋巴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炎症反应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如反流性食管炎与食道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息息相关,而这些相关联系往往可以通过外周血现象加以体现。研究[2]证实,炎症反应可以通过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激活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突变,导致遗产物质不稳定而诱发癌症,并且炎症反应往往伴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可以通过监测外周血的炎性指标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

血小板是成熟巨核细胞的裂解产物,是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的最小血细胞,主要参与生理止血、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及伤口愈合等生理过程。血小板参数包括PLT、PCT、MPV、PDW 等指标,通常代表着血小板的功能和活性。研究[3]表明,血小板能通过TGF-β、VEGF 等炎症介质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协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且血小板能够协助肿瘤细胞逃脱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攻击,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等各个阶段。PLT、PDW、P-LCR、淋巴细胞计数、PLR 都是外周血常规检测方法,具有成本低、易检测、实用性高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术前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旨在探讨PLT、PDW、P-LCR 及PLR 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国外研究[4]发现,胃癌患者PLT 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证明血小板升高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血性转移有关,并且发现Ⅰ期和Ⅱ期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Ⅲ期、Ⅳ期胃癌患者。本研究发现,甲状腺癌患者PLT、大血小板比率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表明甲状腺癌患者肿瘤细胞可以诱导血小板活化,导致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增加,血小板参数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造成外周血血小板升高。肿瘤细胞可以产生促血小板生成因子,刺激骨髓多能干细胞,促进骨髓巨核细胞集落生成,进而升高血小板[5]。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升高,促进骨髓增殖,升高血小板。恶性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往往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组织坏死等现象,为了促进机体修复,骨髓发生代偿性增生,也会产生大量血小板。Dincel等[6]研究同样发现,甲状腺癌患者血液中的PCT升高,PDW 降低,认为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相关性,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甲状腺疾病的良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PLR 可以反映二者的相对变化情况,是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前期研究[7]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存在血小板升高,而血小板升高通常会导致PLR 升高。PLR 升高反映了血小板升高或者淋巴细胞减少,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国外专家研究也已证实PLR 是反映胃癌、胆管癌、乳腺癌预后的肿瘤标志物[8-9],也是目前大家关心的甲状腺癌研究热点。Saliha 等[10]对90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53 例甲状腺癌患者PLR 水平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表明PLR 有助于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PLR 高于对照组,表明PLR 能够用于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PLR 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分界值是124.5。运用ROC 曲线预测PLR 鉴别诊断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价值,ROC 曲线下面积为0.713,敏感度为0.696,特异度为0.609。赵跃等[11]分析甲状腺癌患者PLR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发现,术前PLR 升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高PLR 可能是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以上研究均表明,PLR 有助于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是影响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 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检测手段,通过对患者术前血常规分析即可获得,并不增减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可以作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术前鉴别诊断的一种检测指标。

综上所述,血小板参数可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对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本次研究样本量小,且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

猜你喜欢

结节性甲状腺癌外周血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姜兆俊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经验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精细解剖保护甲状旁腺技术在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