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05-14祝丽松黄正中罗小军陈丽雪范凌燕曾清平王宪瑞曾婷婷

黑龙江医药 2024年7期
关键词:肘部肘关节肱骨

祝丽松,钟 伟,尹 菲,黄正中,罗小军,陈丽雪,范凌燕,曾清平,王宪瑞,曾婷婷

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江西 赣州 341400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属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因前臂旋转和屈伸腕关节不当,局部附着的伸肌群反复收缩牵拉[1],进而产生充血、水肿、渗出,致使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疼痛,产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影响手的背伸功能[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现代医学治疗网球肘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非甾体类止痛药、局部激素的注射、手术等,多以局部激素封闭治疗为主,但激素的副作用常常不被接受,且容易反复。传统针灸疗法发展历史长,对很多疾病疗效确切,且治疗疾病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小、安全等优点。临床上针灸治疗网球肘的方法很多,多以局部治疗为主,常规阿是穴或围刺疗法难以有确切疗效,且容易反复[3]。为了在传统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方面找到一种操作性强、疗效确切、患者更容易接受、不易反复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2 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63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2 例和对照组31 例。其中,试验组:男12 例,女20 例,平均年龄(42.30±8.43)岁,病程4~26 周。对照组:男10 例,女21 例,平均年龄(43.26±8.54)岁,病程4~28 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1)诊断标准:参照《日本骨科协会(JOA)临床实践指南》肱骨外上髁炎的处理[4]。①大多数压痛发生在外上髁伸肌的起始处。②手腕背屈受阻会导致肘部外侧疼痛。③排除可归因于伸肌起始处以外部位疾病的患者,如肱骨—桡骨关节的疾病。(2)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外上髁炎超过4 周。②在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接受受试。(3)排除标准:①晕针、惧针。②未参加随访、拒绝参加研究或曾接受肘部手术。

1.2 治疗方法

1.2.1 试验组 患者在安静诊疗环境下取舒适坐位,暴露患侧肘关节以及对侧膝关节,以押手按压对侧阳陵泉穴有酸胀感之后,予75%乙醇常规消毒,采用单手进针法将2寸毫针直刺刺入,行针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以加大刺激量,使其酸胀感明显增强。同时,嘱患者主动旋前旋后肘关节、背伸掌屈腕关节,两动作交替进行约5 min 后,在患者肘关节下方垫一薄枕,嘱患者在自然状态下屈曲患侧肘关节大约90°。选取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处作为主穴,以1 寸毫针斜刺入主穴,患者有酸胀感之后,行单方向小幅度捻转,使针下有沉紧感,再在主穴处前后左右4 个方向各旁开0.5寸取穴,分别以1寸毫针平刺刺入。用艾条施灸,施灸高度为距主穴2~3 cm 处,予回旋灸和雀啄灸交替进行,施灸时间20~30 min,以肘关节局部微烫且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烫伤。

1.2.2 对照组 患者在安静诊疗环境下取舒适坐位,充分暴露患侧肘关节,予75%乙醇常规消毒后,选取阿是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三里穴、手五里穴[5](参照《针灸治疗学》教材),用1寸毫针直刺,针刺得气后,再施以捻转针法以加强针感,留针30 min。

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2周。

1.3 疗效评价

1.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1)治愈:疼痛及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2)显效:肘部疼痛消失,压痛明显改善,肘部功能改善。(3)有效:肘部疼痛和压痛轻微改善,肘部活动稍微不便。(4)无效:肘部疼痛和压痛依然明显,肘部活动不利。

1.3.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在纸上面画一条均分为10等分的线段,线段的一端为0分,表示无痛,线段的另一端为10分,表示疼痛难忍。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线段的合适位置进行标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2 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试验组(n=32)对照组(n=31)t值P值治疗前7.82±0.72 7.71±0.81 2.526 0.128治疗后2.12±0.34 3.98±0.42 5.846 0.025 t值7.258 5.286 P值0.018 0.036

3 典型病例

患者赵某某,女,42 岁,左肘部疼痛2 个月余。患者长期从事家具制造工作,2 个月前感左肘部疼痛明显,工作、做家务(如拧毛巾、拖地等)时疼痛明显,至样本医院就诊,左肘关节X 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网球肘,予以局部封闭治疗,当时疼痛明显缓解。1 周后,肘部疼痛再次复发,VAS 评分基本同前,患者为求针灸治疗,特来本科室就诊,查肱骨外上髁处明显压痛,抗阻伸腕试验阳性,予以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10 次后患者肘部轻微疼痛,3周后回访患者疼痛未复发。

患者薛某某,女,68 岁,清洁工,右肘部疼痛1 个月余。检查结果:右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腕背伸抗阻试验阳性,VAS评分8分,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予以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治疗5 次后患者自诉疼痛减半有余,再行3次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VAS 评分1 分,治疗期间未予以任何西药辅助治疗,患者对疗效甚是满意,回访后疼痛无复发,并对其予以健康宣教。

4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属于中医“筋痹”范畴。关于痹症病因,《素问·痹论》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外因多见于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外邪留滞于筋脉、肌肉、骨节,导致气滞血瘀、经脉痹阻,经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为此病,寒性收引,导致经络不畅,进而气血不通,则可致肢体关节疼痛;兼夹风邪、湿邪,侵入骨节则关节沉重、胀痛、屈伸不利,且病程长,容易反复,缠绵难愈。由此可见,风、寒、湿等邪气合而侵袭人体筋骨、肌肉,导致经脉痹阻不通,阻碍气机运行,不通则痛,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外在条件,也是该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中医对痹症的治疗方法很多,以祛邪为主,对于筋痹,主要以宣散为主,有针刺、拔罐、放血、艾灸、推拿、中药外敷、中药熏洗等方法。传统针刺疗法多样,针法结合增强疗效。

扬刺法出自于《内经》,是十二节刺法之一,属于多针刺法,“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临床上广泛用于痛症治疗中。古代亦有医家对扬刺法进行了另一层含义的诠释。“扬刺”亦作“阳刺”,与“阴刺”相对,作“浅刺”,可用于治疗寒邪侵袭浅表而致病面积较广的痹症中,多针刺之,可使大而浅的病邪随针扬而宣散,这也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说的“因其轻而扬之”。扬刺法广泛用于寒邪浸淫肌肤筋脉病证中,有良好的宣散寒邪达到通痹止痛的作用[7]。扬刺因针刺部位较为分散,且五针又并于一针旁,故又称为局部五针法,具有刺激强、范围广的优点,可弥补在治疗痹证时,因针具小而导致范围小、刺激量不足的缺点。而“肘劳”一般病位表浅,分布范围较大,单针刺法往往很难奏效,故适合采用扬刺刺之。现代临床运用的梅花针扣刺法、星针刺法,多为扬刺法演变而来,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浅的病证,如浮痹、肌痹、营卫失及所致的肌肤麻木不仁等。

缪刺法首见《素问·缪刺论》,是一种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交叉取穴针法,广泛用于临床中,对于一些急性病证,如急性腰扭伤、落枕等疗效显著。《素问·缪刺论》中提到:“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命曰缪刺。”中医注重整体观念,经络系统遍布全身,人体各脏腑机能活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形体组织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活动上相互为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其中,经络系统起到了关键的联络作用。生理状态下,人体各个系统紧密联系,经气周游全身、循环运行,人体的经络、气血都维持在一个平衡协调状态。当病邪侵入人体,阻滞经脉,影响气血运行,进而阴阳失衡而致病。因此,对于失衡所致的病证,治疗原则是以“平衡阴阳”为主,左为阳,右为阴,左病取右侧,右病取左侧,也符合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平衡阴阳的原则。邪气侵袭络脉,但是没有传入经脉,此时就可以采用缪刺的方法进行治疗筋病。肱骨外上髁炎属于中医“伤筋”范畴,根据经筋理论,手三阳经经筋均起于手指,结于腕、肘、肩等关节病为筋病[8]。《难经》指出分布于人体左右、互为阴阳表里之经脉,通过经气使之交贯、联络。缪剌法依据中医整体观念、经络互为表里、人体左右互通之理,通过对侧特定穴位的刺激,使气血调畅,以达到调和阴阳、治愈病证的目的。对于缪刺穴位的选择亦尤为重要,值得细思和探讨。阳陵泉穴为筋会,为筋气聚集之所,是治疗伤筋病的首选穴位,故本研究认为阳陵泉穴是缪刺法的首选穴位,也是协调平衡关键点。当然,有的患者针刺点并非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处,可能稍有偏离,这也不足为奇,穴位定位本身也是一个范围,并非固定点。现在有些针灸大家提出穴位是动态的,并非无道理,所有临床取穴的时候,多要发挥押手的作用,反复揣穴,最酸痛明显的点即是,临床上要反复摸索、总结。

明代李梃《医学入门》曰:“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条悬灸,以温热之法,借艾火之热力,有温经通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采用局部艾条悬灸治疗,其温热作用快速直达肱骨外上髁部,深达肌腠,内注筋骨,直达病所[9]。艾灸能驱邪外泄,而现代研究[10]表明,艾灸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改善代谢,故灸疗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扬刺+缪刺联合悬起灸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临床疗效突出,能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患者肘关节疼痛,安全性良好、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便于应用,为临床上中医传统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肘部肘关节肱骨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肘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一肘部练习(中级篇)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诊治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