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现场评价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对诊断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2024-05-14秦田田

黑龙江医药 2024年7期
关键词:诊断率洗液支气管镜

秦田田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复杂多样,如何明确诊断、快速准确寻找病原学是呼吸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在胸部CT 图像上位于肺外周1/3 的区域[1],周围为肺实质,但在气管镜下是阴性表现,无外压、肿物、狭窄、炎症或出血[2]。由于病变位置的特殊性,常常与肿瘤性病变很难区分,在经验性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如何获取标本以明确病变性质至关重要。感染性疾病与致病微生物密不可分,如何通过支气管镜精准到达病变部位获取病原学成为了明确诊断的关键。临床上,即使是在气管镜下,有时也很难获得理想的标本。随着呼吸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现场评价技术(ROSE)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呼吸介入中,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ROSE 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对诊断外周(1/3)肺部感染性(除外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等)病变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5 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 例胸部CT 检测到外周(1/3)肺部病变大于15 周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术前完善血常规+CRP、凝血、十八导心电图、传染病八项等检查,无禁忌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编号202164),入组的每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完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气道内有外压、狭窄、出血、肿物等症状[3]。(2)有病理依据或极有可能为非感染性病变(肺结节病、肿瘤等)、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等[3]。(3)有肺部手术史[3]。(4)无法耐受全麻气管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1.2 相关设备

所用的设备主要有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diffquick 细胞染色液AB 液、奥林巴斯公司的常规支气管镜(外径5.5 mm,BF-F260)、超细支气管镜(外径2.8 mm,XP260F)、显微镜(CX31)等。

1.3 术前准备

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8 h禁食、禁水,近1周内无使用抗凝药物等。

1.4 术中操作

患者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超细支气管镜,根据胸部CT 确定病变位置及进镜路线,超细支气管镜到达目标病变位置后,行肺泡灌洗、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联合ROSE 技术,将肺泡灌洗液或活检组织分别涂片至1张载玻片。使用diff-quick 细胞染色液对玻片染色,迅速在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成分、形态变化、生物背景等信息进行判读。若ROSE 结果为阳性,则停止气管镜操作,肺泡灌洗液、活检标本送检验科及病理科。若ROSE 结果为阴性,则再次行肺泡灌洗、TBLB 及ROSE 判读。若连续3 次ROSE 均为阴性,则在病变部位多点TBLB,以期获得具有诊断性的标本,将活检标本送病理科,肺泡灌洗液送检验科。

对照组患者在全麻下使用常规支气管镜,根据胸部CT 确定病变位置及进镜路线,常规支气管镜到达目标病变位置后,行肺泡灌洗、TBLB,之后直接将肺泡灌洗液、活检标本送检验科及病理科。

1.5 ROSE结果阳性标准

(1)显微镜下看到细菌,(2)看到大量炎症细胞,(3)看到上皮细胞反应性改变。以上3 个标准满足其一,均为阳性结果,见图1、图2、图3。

图1 显微镜下看到细菌(diff-quick染色,x400)

图2 显微镜下看到上皮细胞反应性改变(diff-quick染色,x200)

图3 显微镜下看到大量炎症细胞(diff-quick染色,x200)

1.6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诊断率、支气管镜操作时间(观察组包括ROSE的时间)、支气管镜操作次数、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病理结果阳性率(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反应性改变、慢性炎症、异型细胞等非正常病理表现均为阳性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诊断情况

观察组患者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诊断情况

2.2 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操作时间、操作次数情况

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支气管镜操作次数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操作时间、操作次数情况(±s)

表3 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操作时间、操作次数情况(±s)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操作时间(min)27.20±2.53 27.22±2.50-0.040 0.968操作次数(次)1.16±0.42 1.02±0.14 2.225 0.030

2.3 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观察组患者肺泡灌洗液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情况

2.4 两组患者病理结果阳性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病理结果阳性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病理结果阳性率情况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无大咯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呼吸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也成为了肺部疾病诊断的趋势,如气管镜与径向超声的联合、气管镜与电磁导航和径向超声的联合、气管镜与虚拟导航和径向超声的联合、气管镜与ROSE 技术的联合等。这些技术的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肺部疾病的诊断率,尤其是气管镜与ROSE技术的联合显得尤为突出。

ROSE技术分为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C-ROSE)和快速现场微生物学评价(M-ROSE)两大类,是对呼吸介入操作所获取的标本进行制片、染色、判读,内容包括细胞的形态、分类、计数、构成比、细胞排列及背景等,提供初步诊断、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及指导下一步操作[4]。MROSE 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微生物形态学和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菌两方面[5]。ROSE 在显微镜下可以展现出各种明确的细胞学背景,大量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坏死是感染性疾病典型的细胞学背景。而非感染性疾病与前者是完全不同的,如哮喘的细胞学背景为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慢性支气管炎由于气道的高分泌性,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杯状细胞增生是其典型的细胞学背景[5]。

有研究[6]表明,联合ROSE 技术能极大程度地缩短支气管镜的操作时间,大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通过ROSE 技术向操作者实时反馈,能够极大提高支气管镜操作的诊断率。肺部外周型病变被定义为支气管镜检查不可见的节段性支气管以外的病变,通常被认为是肺外周1/3的结节、肿块及病灶[7-8],一直是呼吸介入诊断的难点。

超细支气管镜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对支气管的选择性及可视性,是诊断外周肺病变的基础[9-15]。由于其至少能到达6~8 级支气管,且可以在直视下对远端气道进行观察、活检等操作,而常规支气管镜多数情况下,只能到达4 级支气管。由此可见,超细支气管镜是非常有优势的。呼吸科医师如果术前仔细阅读胸部CT 进行定位,明确病变位置及进镜路线,就可到达肺外周病变部位。在超细支气管镜的引导下,能到达更接近肺外周远端的部位。然而,由于超细支气管镜的结构特点,其获取的组织往往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操作内获取目标靶病变组织、提高标本的阳性率至关重要。

本研究将ROSE 技术与超细支气管镜巧妙结合,体现了ROSE 在微生物诊断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发挥了超细支气管镜更接近肺外周的特点。TBLB 及肺泡灌洗后采用ROSE 确认是否获取到目标靶病变组织以及灌洗液是否合格,实时向操作者反馈。本研究结果表明,ROSE 技术联合超细支气管镜明显提高了活检病理结果的阳性率与肺泡灌洗液有效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提高了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率,有效地避免了患者反复做气管镜的次数,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了医疗资源,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诊断率、病理结果阳性率、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不会明显增加气管镜的操作时间,虽然在气管镜操作次数方面略大于对照组患者,但并没有并发症发生,充分说明了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ROSE 联合超细支气管镜诊断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提高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及病理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增加气管镜操作时间,对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诊断率洗液支气管镜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五味黄连洗液止痒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
苦参黄柏洗液治疗慢性肛周湿疹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