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4-05-14卢晨黎杰炜翟羽佳

中国商论 2024年9期
关键词:人口红利高质量发展经济

卢晨 黎杰炜 翟羽佳

摘 要:经济发展初期,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及粗放式发展呈现出的负外部性加剧,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此时,中国发展迈入新的转折点,国家开始将重心从速度转向质量与效益,更注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紧扣新发展理念,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展开分析,构建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得出结论: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此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鉴于此,积极发挥人口集聚的经济效应,制定适宜的人口调控政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化及深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口集聚;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协调;人口红利

本文索引:卢晨,黎杰炜,翟羽佳.<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9):-004.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5(a)--04

1 引言

人口紅利释放的巨大劳动力资源是保证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以数量型人口红利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无法长久,主要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重逐渐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上生育率降低,使得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再加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导致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我国的发展迎来了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质量优先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经济高质量发展始终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具体而言,今后发展要做出的调整为:从投入及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从先污染后治理向绿色发展转变;从数量优先向提高效率转变;从分配失衡向共同繁荣转变。该理念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均衡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需保证各种要素能够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从而提高资源分配效益。同时,需借助技术、管理等创新推动行业的变革和升级,进而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当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流动性得到提高时,产业、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自然地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汇聚,这种现象带来的溢出与规模效应将推动经济增长。

推拉理论和集聚经济学指出,人口向大中型城市集聚不可避免。一方面,适当的人口聚集有助于缓解经济繁荣地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过度的人口聚集所导致的城市拥挤现象会抵消部分集聚效应所带来的收益,导致城市形成粗放型的发展模式,甚至可能引发城市经济衰退[1]。近年来,我国以区域增长极为试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降低内部要素流动壁垒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增长,进而辐射全国。针对已具备高人口集聚能力的区域增长极,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即如何促进人口的有序流动,最大化发挥其集聚效益,提高竞争力,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入探讨人口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联系,明确其作用机制,同时研究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在此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对促进劳动力要素高效集聚,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近期我国政府的战略部署,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效、公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2],其发展质量的高低以经济发展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判断准则[3]。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优化升级旧增长的同时,培育壮大经济新增长动能,是对技术创新、体制改革、转型升级、发展成效四方面的评价,是解决中国重大社会矛盾、实现新时代中国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要求经济增长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它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拓展和延伸。这种发展模式强调经济与社会、人文、民生和环境协调的包容性增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主要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通过社会化再生产使生产创新分配高效且公平公正,消费成熟且高度紧密协调,并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4]。

2.2 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

学者在国内外对探讨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联系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人口集聚主要通过提高人口多样性、促进知识溢出、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人口集聚抑制经济发展。这种抑制作用一般是人口聚集中的拥挤效应大于集聚效应导致的。大量高技能的移民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同时,低学历与低技能的劳动力也向中心城市迁移,过度的劳动力供给拉低了一般岗位的收入水平,进而降低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劳动力供应过剩,不仅受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限制,城市的劳动产出增长不高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还会因平均收入的减少导致资金形成不足,最终阻碍经济增长[6]。三是人口集聚对经济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特征。在经济发展初期,人口集聚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率,但当达到某一门槛值后,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用递减甚至呈负向影响。学者在探讨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时,发现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

3 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3.1 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3.1.1 人口集聚对创新维度的作用

人口向城市迁移形成的人口集聚能够促进高素质人才的积累。高素质人才通常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所附带的能力和知识是驱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汇聚在同一地区,缩短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通过互动和协作推动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实现了资源共享,并形成有利的创新氛围,进而整体上提升地区创新水平。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相互交流的外部性由于人口集聚得以放大,进而有效推动知识溢出,这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人口向大中型城市迁移与集聚延长了地区人口红利的存续时间,形成人力资本积累,有效提高城市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率。另外,人力资本集聚存在区域内的竞争效应,高素质人才为避免自我价值的缩水,通过自主学习、培训等提高专业能力,提高自身素养。高素质人才水平的提升带来区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人口集聚对创新维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

3.1.2 人口集聚对协调维度的作用

人口集聚对协调维度的作用可从城乡协调和产业协调两点进行分析。一是城乡方面。对于农村来说,人口集聚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人均占有生产资料的比重,从而提升农民人均收入水平[7]。然而,过度的人口流失会造成农村劳动人口不足,劳动生产率降低,抑制农村的经济增长。对于城镇来说,人口集聚能够为城镇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经济增长,但精英人口流入的同时,低学历与低技能劳动力的过度供给会降低部分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协调性。二是产业方面,人口集聚能够有效提升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8]。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及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越发协调,并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当人口集聚程度超过某一阈值时,人口集聚将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9],进而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人口集聚对协调维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

3.1.3 人口集聚对绿色维度的作用

人口集聚对资源、环境及生态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口集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人口集聚加大了资源消耗总量,并带来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污染排放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单位GDP的污染或能源消耗随着人口与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而降低,进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的集聚效应开始在生态效率提高上显现,城市内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例如,基础设施得到集中投资和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对资源的浪费,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实现碳减排,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这种集聚效应促进生态效率的提高[10]。虽然人口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但低水平的人口扩张会带来区域生产供给与能源需求的提高,进而提高社会资源消耗的绝对总量。例如,在交通、家用电器等的能源消耗,造成资源过度利用,对区域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加剧对生态环境的损耗。同时,随着人口的不断集聚,城市排放的污染物远远超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城市空气质量不断下降,生态效率开始下降。因此,人口集聚对绿色维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

3.1.4 人口集聚对开放维度的作用

人口集聚能够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主要供给国际市场,由于贸易成本的客观存在,加之相对较少受到当地劳动力供给增大所带来市场需求的影响,城市劳动力的流入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降低能够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然而,人口集聚虽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但抑制了加工贸易出口向一般贸易出口的转型升级。对于对劳动力成本敏感的加工贸易,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促进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数量及种类的增加,却抑制了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发展[11],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降低,加工贸易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一般贸易出口额的比重不断下降,限制了加工贸易逐步向一般贸易的转变[12],此刻人口集聚对出口升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人口集聚对开放维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

3.1.5 人口集聚对共享维度的作用

人口集聚随着劳动力、资本、技术的集聚能够有效促进社会分工,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人口集聚能够提高城市内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福利的共享利用率和相应的公共服务支出,确保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另外,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成本较高,维护和运营成本相对固定,当人口不断集聚时,公共设施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人口集聚所带来的劳动力持续供应,能够提高劳动力市场匹配程度和匹配质量,从而降低职位短缺的比例。然而,人口规模不断快速扩张会对城市公共服务供给造成压力,主要表现为因建设周期长而导致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人口需求不匹配的情况,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压力,进而引发医疗、基础设施、教育、交通等承载力不足等问题[13],对共享的福利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人口集聚对共享维度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

总体来说,人口在某一地区集聚能够发挥一定的规模效应和知识扩散效应,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一旦人口过度集聚,其负外部性会导致额外成本及不良竞争进而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可知,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

3.2 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仅需从区域内研究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还需从区域之间考虑其之间的影响。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区域内各城市之间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而不断进行经济、文化、技术等交流,由此产生溢出效应。具体来讲,区域发展初期,经济中心从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开始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产业结构高级化,市场制度体系质量不断提高,大量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向中心城市涌入。然而,中心城市短期内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有限,过多的劳动力与产业涌入造成城市承载力不足,外围城市通常具备相似的基础条件,劳动力、资本、产业等要素自然地实现经济外溢至周边区域,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即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3.3 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产业结构高级化能够促进要素从低效率部门转向高效率部门。要素及资源在各部门、各行业有效配置,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提高了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吸纳能力有限,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人口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即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存在最优的人口规模。另一方面,按照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增长,劳动力将按照产业结构的升级顺序在一、二、三產业间流动。然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相较一二产业更高[14],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加深,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也逐渐提高[15],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优城市人口规模则得到扩大,此时人口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则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即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聚效应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综上,本文深入分析了人口集聚如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此外,还揭示了人口集聚在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空间溢出效应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调节作用,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4 结语

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搭建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说明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人口集聚程度的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当人口集聚程度超过某一门槛值时,经济高质量发展将随着人口集聚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除了受当地人口集聚程度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邻近区域人口集聚程度的影响,使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存在关联性。另外,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促进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了当地人口的吸纳水平,进而扩大了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优人口规模,正向调节人口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本文从人力资本角度完善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积极发挥人口集聚的经济效应,制定适宜的人口调控政策。对于中国大部分城市来说,人口集聚效应仍大于拥挤效应,因此应完善物流网络、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对优秀人才的补贴,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以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聚集到城市,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人口过度集聚的城市,合理地将非主导产业迁移至附近地区,既能疏散部分人口,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化。加强区域之间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提升区域间协作程度和水平,优化经济落后区域的产业结构,激励企业创建可以在各地区、各行业间流动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作平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消除各地区的利益障碍及政策障碍,以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绿色、共享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内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

第三,深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充分结合地区自身资源优势,协调推进实现区域差异化的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各类型人才,以满足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的劳动生产要素需求。同时,鼓励现代服务业与高技术化、高信息化的融合,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Guo X, Deng M, Wang X.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in Chinese cities: is it benefit or damage for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3.

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 等.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 管理世界, 2019, 35(7): 1-7.

金碚.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8(4): 5-18.

Chen L, Huo C. The Measure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 2022, 14(15): 92-93.

杨东亮, 任浩锋.中国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人口学刊, 2018, 40(3): 30-41.

钟水映, 简新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范恒山.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五大着力点[J].经济纵横, 2020(2): 1-5+137.

许庆明, 胡晨光, 刘道学. 城市群人口集聚梯度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长三角地区与日本、韩国的比较[J].中国人口科学, 2015(1): 29-37+126.

周玉龙, 孙久文. 产业发展从人口集聚中受益了吗: 基于2005—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 2015(2): 74-85.

李佳佳, 罗能生. 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2): 129-136.

张明志, 陈榕景. 流动人口对加工贸易出口转型升级的影响[J]. 经济科学, 2020(6): 60-72.

马光明. 汇率/工资冲击、趋势性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J].国际贸易问题, 2014(12): 80-90.

杜旻, 刘长全. 集聚效应、人口流动与城市增长[J].人口与经济, 2014(6): 44-56.

贾晋, 高远卓, 申云. 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孰先孰后[J]. 财经科学, 2022(7): 106-121.

夏怡然, 苏锦红, 黄伟.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 流入地城市特征及其变动趋势[J]. 人口与经济, 2015(3): 13-22.

猜你喜欢

人口红利高质量发展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