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出海”乘风破浪

2024-05-11余璇编辑曲艺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24年2期
关键词:出海汽车出口汽车产业

■本刊记者 余璇/ 编辑 曲艺

在2024 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点赞”新能源汽车,并指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1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3 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 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

近年来,相较于服装、家具、家电等出口“老三样”,在“世界货架”的显眼位置,一批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新三样”正在“火热上新”,成为中国出口的“金名片”。

作为“新三样”中表现尤为亮眼的新能源汽车,从昔日燃油车时代“市场换技术”,到如今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出海”乘风破浪,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为世界各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动能”。

“破浪出海”实现“量价齐升”

“2023年汽车市场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如是概括2023年我国汽车市场总体情况。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 万辆,累计分别完成3016.1 万辆和3009.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总量连续15 年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 万辆和949.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我国汽车市场产销两旺与汽车出口的持续拉动密不可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更是功不可没。

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高位增长,出口量再创新高。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不包含二手车的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增速大大超过传统燃油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4.5%。换而言之,当前我国每出口4 辆汽车就有近1 辆是新能源汽车。

聚焦企业层面,近年来,中国车企纷纷抓住机遇“出海”外卷,以新能源汽车为抓手,聚焦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寻求更加丰富的发展机会。

记者从比亚迪方面了解到,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302万辆,出口新能源乘用车24.2 万辆,同比增长334%。截至2024 年2月,比亚迪乘用车已进入海外62个国家及地区。

1月4日,上汽集团披露信息称,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售量120.8万辆,同比增长18.75%。1月2 日,奇瑞集团公布数据称,2023 年奇瑞集团出口汽车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1月2日,长安汽车公布数据显示,2023 年自主品牌海外销量23.64万辆,同比增加39.23%。

2023年多家中国车企汽车出口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时,记者注意到,2023 年,比亚迪凭借新能源汽车销量等方面优势,超越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首次进入全球汽车企业销量前十名,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70 年来中国品牌首次进入世界排行榜前十。这份颇具含金量的“成绩单”充分印证了中国车企品牌的国际认可度正不断攀升,全球规模化优势正加速形成,也凸显出我国产业链的体系优势。

“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目前我们无论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有核心优势,随着服务能力和体系能力的提升,中国汽车出口还是可以保持领先。”

不仅如此,伴随着量的“狂飙”,还有质的“飞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真正实现了“量价齐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均价从2021 年的1.95 万美元,提升到2023 年的2.38 万美元。不难窥见,在国际市场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性价比上具有绝对优势。

“我国整车出口在短时间内出现井喷,而且是‘量价齐升’,说明我国汽车企业的品牌价值开始得到认可。”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公开表示。

“中国汽车产业大国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快速增长,创造了新的第一,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认可,这加速了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进程。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实现了上下游贯通,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形成比较优势。

畅通双循环“出海目的地”更多元

“当前,我国正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挖掘内需和外在市场的潜力,尽快形成以汽车产业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曾公开表示。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领域快速普及,我国汽车产业逐步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破局的重要抓手,也为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

近年来,受多方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但我国汽车产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优势以及有效协同,不仅满足了国内循环的市场需求,还迅速补位海外市场,进一步促进了汽车产业国际循环。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不难发现,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等多重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目的地更加多元。

一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对亚洲依赖较大,2020年之前,我国对亚洲国家的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90%以上,对欧洲国家出口量始终无法突破1万辆。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特别是动力电池技术的持续突破,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渗透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加速形成了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全球竞争力,为国际循环提供了更为强劲的驱动力。

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突破7 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数的33%。2021 年、2022 年,该比例继续提升至48%、50%,我国对欧洲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领先其他区域。

截至2023 年8 月,我国汽车品牌在欧洲新能源车市场的份额激增至8%,预计到2025 年,我国汽车品牌占比将增加至15%。

“目标市场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东盟汽车出口目的地,欧洲等发达地区的增量也非常快,在德国、英国能够出现中国的品牌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化阶段国际化的一大亮点。”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亚洲领域,随着东南亚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逐渐增加,中国汽车品牌在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影响力及市场份额也在骤升。

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泰国拥有较为成熟的汽车供应链,可满足车企大部分零部件采购需求,并能在物流方面为车企节省大部分成本,因此广受中国车企“出海”喜爱。目前,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也成为东盟国家中2022年进口中国汽车增幅最大的国家。

泰国智库开泰研究中心数据表明,2023 年泰国市场纯电动车销量有望达到6.8万辆,纯电动车在泰国汽车市场占比将从2022 年的1%扩大至8.6%,2024 年有望增加至10%—12%。2023 年1—10 月,泰国市场纯电动车销量超过5.8 万辆,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497%,其中中国品牌占比超过80%。

数据显示,东盟人口数量超6.7 亿人,经济规模超3万亿美元。2022年,我国对东盟国家汽车出口总额为58亿美元,同比增长48%,在东盟国家汽车进口总额中占比26%。可以预见,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东盟市场仍存在巨大潜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述巨大优势已吸引我国多家车企赴泰谋篇布局。

2023 年以来,比亚迪已经几个月蝉联泰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并在泰国曼谷罗勇府新建工厂,占地面积近600 莱(1 莱约1600 平方米),预计2024 年投产,年产能约15 万辆。长安汽车将投资200亿泰铢在泰国罗勇府建厂,总规模为20 万辆/年,一期产能为10 万辆/年,将于2025 年一季度正式投产。2023 年,上汽集团与泰国知名跨国集团正大集团共建的新能源产业园区也正式开工。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媒体沟通会上,张永伟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望达180万辆,同比增长50%。而出口地不仅包括俄罗斯,更将广泛覆盖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强国。

“出口强国”呼唤全球属地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高速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应清醒认识到“出口大国”尚不能简单等同于“出口强国”。

对于“出口强国”的理解,不能单纯关注汽车出口的数量,还要衡量出口汽车的价值含量,以及更多维度的考量。目前“贸易模式”只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一部分,想要成为汽车“出口强国”仍要考虑全球化布局。

据了解,海关总署出口量是依据属地原则进行统计的,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上来看,仍有特斯拉等外资品牌产品为我国出口量作出贡献。

数据显示,2023年,累计有超34.4万辆由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中国制造”特斯拉出口海外市场,出口量同比上年增长约26.9%。2022 年,我国出口的纯电动汽车总量约为94.5 万辆,特斯拉产品占比接近32%。2023 年,特斯拉依旧在纯电动车出口中占据了一定比重。

而从出口汽车的价值含量来看,与日本相比,我国出口汽车的单价也存在一定差距。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额突破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69%,在出口量已大幅超过日本但出口额相当的基础上,可以推算出,日本汽车出口单价仍高于我国。另外从企业角度来看,仍应理性认识到,无论是品牌影响力、利润还是服务,中国车企也与海外老牌车企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了解到,在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通常具备较为齐备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创新、营销以及人才等,而核心是全球化的生产基地。

“回顾全球汽车强国的国际化历程,大致都经历了从整车出口到海外建厂的过程,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也进入了纵深发展阶段。”周卫东表示。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有两个路径:一是贸易出口;二是在当地投资建厂销售。”在张永伟看来,在海外投资建厂生产新能源汽车,是化解当前海外发展矛盾的主要途径。

“汽车的国际化发展不能学光伏,光伏出海就是以贸易为主,容易被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我们应该向日本车企和德国车企学习,要到当地建厂、销售汽车,否则就会陷入比较复杂的贸易纠纷中。”张永伟强调。

“要想实现真正国际化,应当采用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的模式。”许海东认为,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还是要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来实现。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不断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体系能力、服务能力等,中国的汽车出口仍旧能够保持优势。

与之前“出海”传统思维不同,当下我国汽车出口正逐步从“产品出海”转变为“产业链出海”,其中不仅包括整车、技术、品牌、动力电池、充电桩等全产业链产品“出海”,还包括中国车企在海外投建生产基地,构建更适应本地挑战的全生命周期体系,谋划更长远的全球化布局,以品牌口碑和体系化能力与跨国品牌形成高质量竞争。

据了解,我国车企正加速全球化布局,2023年,比亚迪宣布计划在匈牙利建设其欧洲首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奇瑞宣布在阿根廷投资4亿美元建厂;上汽、长城也陆续宣布将在欧洲建厂。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将成为一大亮点,新能源汽车出口仍将保持‘贸易+海外本土化生产’的模式。”张永伟预测,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生产、海外销售的比重越来越大。

“未来我国汽车产业中至少20%的产品是销售到海外市场的,这也将推动我国汽车整体产销量的上升。未来,我国1000 万辆的海外汽车年出口量(包含海外生产和组装)是值得期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猜你喜欢

出海汽车出口汽车产业
2023 年10 月我国汽车出口“卷”出新高度
商务部:加快推进与重点汽车出口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
我国汽车出口欧洲的认证现状探析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9月汽车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