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专业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4-05-03张思爱赖翠薇李佳佳张亚军汪张毅张正涛法天锷

护理学报 2024年4期
关键词:态度护士职业

张思爱,赖翠薇,李佳佳,张亚军,汪张毅,张正涛,法天锷

[1.梅州市人民医院(梅州医学科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1617;3.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 300222]

护士专业态度是指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情感以及决定护士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1],体现在护士对护理专业的自主性、 专业知识和响应公众期望的态度上[2],积极的专业态度协助个人获得自我导向和个性化的职业道路, 进而促进个人职业的成功发展[3]。 护士专业态度被认为是评价护士职业发展和职业胜任力的有效指标。研究证明,护士对循证护理的积极态度与其良好的专业态度有密切的关联[4];护士积极的专业态度是其良好的专业行为(如护理行为、 护士在临床环境中与他人的沟通和协作等)的促进因素[5]。 护士专业态度对于判断护士就业稳定性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6]。 护士专业态度不仅与护理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护士短缺的危机。然而,多数医学教育者发现, 已发表的关于专业性的文献似乎并不代表当前专业人员的思想和价值观。 占主导地位的概念定义似乎忽视了性别、种族、新时代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期望以及身心健康问题等方面的考虑[7]。 事实上,弗里德森反思“专业”应该被定义为“不断变化的历史概念”,而不是一个“通用概念”。因此,研究者们普遍认同需要重新审视新时代背景下的医学专业态度[7]。 另外,考虑到当前我国相关研究方向的综述发表时间较为久远,随着文献发表时间的增加,科技文献的学术价值也随之减少。因此就研究内容而言,先前发表的关于护士专业态度的综述可能未能准确反映当今护士专业态度特征。鉴于此,笔者以护士专业态度为切入点, 综述了护士专业态度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利用促进因素,解决阻碍因素, 从而推动我国护理专业的创新持续发展与进步。

1 研究现状

纵观既有关于护士专业态度的研究, 国外研究者对护士专业态度的概念、评估工具的开发、现状和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 就概念分析而言,Arthur 认为护士专业态度是护士在不断评估自我与护理职业规范中形成的, 而衡量专业态度是在个人与环境中他人的关系中进行的[8]。 在评估工具的开发上,研究者普遍认同即使对于同一个职业,不同的国情也具有不同的职业特征, 因此需要关注和开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护士专业态度量表[2]。 就护士专业态度现状而言, 土耳其护生在COVID-19 大流行期间的护士专业态度得分为(162.0±15.6)分,其标准化得分(实际得分/量表总分*100%)为81%[9],处于较高水平;伊朗护士的专业态度处于中等水平[10],我国多民族高原地区低年资护士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专业态度[11]。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研究者在关注护士专业态度的质性体验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例如:临床护士的职业角色认知的生活体验[12],使用建构主义探索护生在校外临床实习时如何构建他们的身份[13]),国内在探索临床护士专业态度体验、主观感受方面仍然较为薄弱, 目前仅有少数类似的研究成果发表。

国内学者多关注于护士专业态度影响因素的识别,如刘志华等分析QCC 无形成果对精神科护士专业态度的影响[14]。 我国近年来也有部分研究进行护士专业态度量表的汉化和跨文化调适研究[15],但其研究对象均为护生。 而我国当前多使用护士职业自我概念量表以及护士职业态度量表[16-17]进行评估,其共同特点是根据一般职业的特征(例如职业技能和沟通)进行开发,而非专门针对护士人群制定。 事实上, 国际研究者普遍认同专业态度应该被符合其职业特征的评估工具所测量[12]。 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正在不断适应当前持续发展和完善的医学理念, 导致护理工作环境随之发生快速的变化; 加之公众对护士的专业性要求不断的提高, 使得护理服务领域持续扩大和护士学历结构不断优化[18],这些改变都给护士身份、 护理价值观和护理使命带来了新的复杂性。因此,先前量表的部分条目可能不适合当前的护理现状, 也在有效衡量我国当代护士专业态度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2 影响因素

2.1 社会人口学资料 Erbil 等研究发现,42 岁以上、女性、已婚、有2 个或2 个以上子女的护士,其专业态度的得分较高[19]。 另外,Dikmen 等研究发现,护士的专业态度水平受到教育的积极影响[20]。Demir 等研究也确定,当护士教育程度低时,其专业态度水平较低[21]。 虽然社会人口学相关的因素不容易干预,但仍然有助于提示护理教育者、 护理管理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识别需要提供支持的护士群体,并对其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 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态度。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背景、就业时间的护士,其专业态度水平存在差异。

2.2 个人特点 护士是否具有科研经历,以及是否参加学术科研活动,是其专业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 在护理中进行前瞻性的改进工作和评估专业水平, 对于增加护士认同该专业的价值非常重要[19]。 同样,参与专业组织的护士的专业态度得分高于未参加专业组织的护士。 这使得专业组织从其专家库成员中汲取力量, 并进一步地为加快专业的发展做出了最大贡献[21]。另外,Türk 与Demir 等研究发现的观点一致,即随着专业经验的增加,护士形成了更高水平的专业态度[22]。 考虑到职业专业化具有体验性特征和以技能为中心的特点, 随着护士职业从业年限的增加,被其认定的职业态度也随之增加[19]。研究发现, 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护士具有更高水平的护士专业态度, 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他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照护关系,他们运用护理知识,与患者和同事分享健康信息, 并协助团队进行医疗和护理决策[23]。

2.3 心理因素

2.3.1 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的形成过程也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关键,是通过教育,专业实践和社会互动而持续存在的现象[24]。 研究者指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不足更可能存在于离职护士身上, 发展职业认同感对于护士对这一职业的承诺和态度很重要[19]。

2.3.2 灵性智力 Hojat 研究发现,灵性智力(spiritual intelligence) 作为一种能够引起个人自我控制和自我意识,增强个人内心平静、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与他人进行建设性沟通的能力, 可通过强调积极的内在和建设性动机加强护士的专业态度[25]。1 项灵性智力教育干预对护士和护生的有效性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 灵性智力有助于增强护士和护生工作场所的专业能力[26]。

2.3.3 专业选择主动性 从个人角度分析,Badiyepeymaiejahromi 等在2020 年研究结果表明, 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知情选择、 护生个人专业价值与护理专业之间的一致性是护生专业态度的积极影响因素[27]。具体而言,当护生对护理专业足够了解时,其在职业选择中,能将职业分别与其自身、其职业目标的适应性、以及他们的生活条件相结合而考虑[28],而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其个人专业价值与护理专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导致了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态度。

2.3.4 专业感知力 研究发现, 当护生对护理工作有积极的感知、 对护理职业热爱且感兴趣以及对职业的高满意度时, 其将获得高水平的护士专业态度得分[28-29]。在Erbil 等研究发现,职业满意度高的护士看好护理行业的未来并具有更高水平的护士专业态度[19]。 Karanikola 等研究结果提示,护士的专业态度与其所感受的幸福感有密切关联, 护士对自我和个人能力的积极感受会增强其对临床环境中的有效性和专业技能的充分感知, 从而产生高水平的职业认同感,进而促进专业态度的提升[30]。

2.4 教育因素 研究认为,护士接受与专业性相关的主题培训将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态度[19]。 护生专业态度的发展受学习经历(知识、技能和态度)和导师的专业行为的积极影响。 专业且负责任的导师传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协助护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进而改善其对护理专业的态度[31]。 在教育干预研究方面,Yang 等证实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反思性学习方式在支持护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术自我效能和专业态度方面存在良好的教育效果[32];Aggar 等通过使用互动式移动应用程序以支持和提高国际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 领导力以及专业态度水平[33]。 研究发现,受过博士教育的护理人员具有更高水平的专业态度, 这归功于博士教育课程更有利于护士参加当前的课程和研讨会, 开展护理研究甚至发表科研成果, 进一步增加护士对专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敏感性和工作的自主性[21],进而提高护士的专业态度。 以上研究提示护理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注重护理教育, 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技能升级培训和自信培训),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从而改善临床护士和护生的专业态度。

2.5 职业因素 护士的专业态度水平受到就业时间、工作强度、工作制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20]。 较其他工作强度的护士而言, 每周工作41~45 h 的护士具有更高水平的专业态度[19]。 在Demir 等的研究中,轮班工作制度将导致护士专业态度水平较低[21]。 并且,Çöplü 的研究发现,当护生具有自愿选择临床部门的权力时,可促进其专业态度的发展[34]。 此外,医院类型对护士专业态度也具有影响力。 Kantek 的研究阐明,职业态度的发展始于专业教育,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加之组织政策、实践和行为被认为是由独特的组织文化决定的, 因此与公立医院的护士相比, 私立医院和教学医院的护士具有更积极的护士专业态度[35]。 在其他研究中发现,机构工作环境和对同事的满意程度也会影响护士专业态度[21]。 这提示护理管理者需要改善影响护士专业态度的工作场所环境因素, 并给予专业态度水平较低的护士群体较多的关注,以促进整体护理行业的发展。

2.6 社会文化因素 护理专业身份的形成是基于社会价值观、文化结构和卫生系统的信念和使命[33]。在Andrews 的研究中发现,受制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护士经历的与其职业角色有关的矛盾和未被满足的期望(如不能以专业自主的方式护理患者的感觉)负面影响了护士的专业态度[36]。 研究者因此呼吁通过员工发展和政策改变来提高护士的专业态度水平。从个体社会关系层面分析, 同伴支持被认为对护士专业态度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作用[37]。 唐樱等研究提示: 朋辈心理辅导有助于本科护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态度[38]。 Yi 的研究也表明:护生和护士的学术-实践伙伴关系对他们之间的互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护生从学术-实践伙伴关系中受益,直接有利于护生专业态度的提升[39]。

3 展望

积极的护士专业态度不仅保证优秀的护理质量输出,也与护理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未来相关研究的切入点包括3 方面。 (1)评估方面:目前有关护士专业态度的测量工具尚无统一标准, 且相应量表不能有效适应当前的护理现状, 多数研究者使用参与者自我报告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但来自自我报告的数据可能不能反映护士专业态度的实际情况,未来研究可以重新开发或者调整当前的测量工具,以及采用多种方法(如访谈法、他评法)收集研究数据,从而提高护士专业态度的评估准确性。(2)影响机制方面: 即使当前关于护士专业态度的影响因素有足够的广度,但其深度普遍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路径分析以阐明护士专业态度的具体影响机制。然而,这样的研究很少见, 需要研究者进一步调查和分析。(3)干预研究方面:国内关于护士专业态度的干预研究很少,有待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及政策制定者,根据护士不同的特征制定有效的干预方案(如教育策略),以增加护士专业态度的水平,促进护理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态度护士职业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态度
职业写作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