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指导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及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24-04-28曹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慢性病药师出院

曹正

慢性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的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慢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常见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慢性病发病机制复杂, 病情迁延、恢复缓慢,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 大多需要终身用药来控制和缓解病情[1]。但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各种基础病, 用药方案复杂, 加上药物相互作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 常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造成预后较差。有报道显示,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行临床药师指导, 可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2,3]。基于此, 本次调查选取13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临床药师指导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3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 时间范围为2022 年2 月~2023 年4 月。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 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每组65 例。试验组资料:女30 例、男35 例;年龄介于62~81 岁, 年龄均值(72.62±3.94)岁;患病时间1~9 年, 平均患病时间(5.12±1.41)年;疾病类型:糖尿病24 例, 高血压29 例, 冠心病8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 例。对照组资料:女31 例、男34 例;年龄介于62~82 岁, 年龄均值(72.65±3.96)岁;患病时间1~10 年, 平均患病时间(5.15±1.69)年;疾病类型:糖尿病23 例, 高血压28 例, 冠心病9 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 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性不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年龄在60 岁及以上;均确诊为老年慢性病1 种, 需要长时间服药;沟通能力良好, 可以正常交流;病情稳定;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器官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终末期疾病;配合度不高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实行常规慢性病管理,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药物使用史、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

1.3.2 试验组 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慢性病管理基础上实行临床药师指导, 具体包括:①入院后, 采用SEAMS 量表、ARMS 量表, 对患者的用药效能、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 结合评价结果指导患者用药。②为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资料, 建立健康档案, 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用药等情况;建立微信群, 由药师经微信群随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 对于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的患者, 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认真解答患者用药期间的困惑, 若患者年龄较大无法熟练操作微信, 可由家属替代。③出院后, 定期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指导患者用药。对于年龄大、记忆力不好的患者, 要耐心讲解临床用药相关知识, 保证患者按正确的方法、时间服药, 提高用药依从性;每月随访1 次,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 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也能为后续的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价值。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的SEAMS、ARMS 评分 于入院时、出院后3 个月进行评估, 前者共13 个条目, 总分39 分, 评分越高表明合理用药效能越足;后者共有12 个条目, 评分越高表明依从性越低。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痛、失眠、胃肠道不适等。

1.4.3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于入院时、出院后3 个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估, 包括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 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佳。

1.4.4 两组患者的再住院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出院后3 个月内的再住院率。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 版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再住院率)表示为率(%),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SEAMS、ARMS 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 采用t 检验。组间行统计学比较时, 以P 值大小为参考值, 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EAMS、ARM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3 个月的SEAMS 评分较入院时升高、ARMS评分较入院时降低, 且试验组患者出院后3 个月的SEAMS 评分比对照组高, ARMS 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EAMS、ARMS 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SEAMS、ARMS 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入院时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出院后3 个月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SEAMS 评分 ARMS 评分入院时 出院后3 个月 入院时 出院后3 个月试验组 65 23.01±1.54 30.19±2.41ab 18.16±1.11 13.94±0.94ab对照组 65 23.03±1.59 26.25±2.01a 18.20±1.09 16.41±1.02a t 0.073 10.122 0.207 14.357 P 0.942 0.000 0.836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后3 个月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较入院时升高, 且试验组患者出院后3 个月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入院时比较, aP<0.05;与对照组出院后3 个月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心理领域 生理领域 社会领域入院时 出院后3 个月 入院时 出院后3 个月 入院时 出院后3 个月试验组 65 12.78±1.24 18.92±1.54ab 11.96±1.25 19.14±2.53ab 13.74±1.33 18.01±1.78ab对照组 65 12.80±1.26 14.84±1.46a 11.97±1.26 16.70±1.56a 13.76±1.35 15.41±1.44a t 0.091 15.501 0.045 6.618 0.085 9.155 P 0.927 0.000 0.964 0.000 0.932 0.000

2.4 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比较 试验组出院后3 个月内再住院1 例, 再住院率为1.54%;对照组出院后3 个月内再住院7 例, 再住院率为10.77%。试验组出院后3 个月内再住院率比对照组低(χ2=4.795,P=0.029<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 年龄和慢性病的发生关系较大, 年龄越大, 慢性病的发生风险越高。慢性病病因复杂, 会引起不可逆的病变, 而且目前临床尚不具备治疗此类疾病的特效方法, 仍需要通过患者的长期坚持用药来控制病情, 预防相关并发症[4]。但是, 受患者年龄、基础病、用药种类、用药周期、记忆力衰退等因素影响, 用药期间常出现停药、擅自增减用量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影响药物药效的发挥及对药物效果的评价。有报道显示[5,6], 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效能和疾病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科学性, 才能通过用药情况了解病情控制水平, 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往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 多采用常规管理措施, 即了解患者相关资料, 于复诊时通过各项检查、症状询问评估治疗结果, 极少进行用药指导和监督, 故常出现患者因担心医疗成本而擅自停药的情况, 整体效果不理想。

临床药师在药物药理作用、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知识体系, 可通过相关量表了解患者的用药行为和态度, 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指导计划, 提高用药管理能力, 达到预期的疾病控制效果[7]。朱琦敏等[8]报道中, 对170 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分组管理, 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后3 个月的ARMS 评分低于对照组, SEAMS 评分高于对照组, 而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焦虑评分也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药师指导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本次调查中, 试验组经临床药师指导后, SEAM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 ARMS 评分比对照组低。在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再住院率上,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再住院率比对照组低, 和朱琦敏等[8]报道相似。分析原因在于:在临床药师指导中, 药师利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 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纠正不正确的用药行为等, 能够减少不规范用药,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药师利用自己专业上的优势, 和临床医师、护士形成专业上的互补, 不仅能够优化用药方案, 还能在促使患者合理用药的前提下,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进而减少再次住院情况的发生[9-12]。

综上所述,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临床药师指导,可提高合理用药效能及用药依从性, 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同时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再住院风险,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慢性病药师出院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