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铸魂育人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18刘世勇姚夏晶李海涵

高教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时代新人红色资源译介

刘世勇 姚夏晶 李海涵

摘  要:红色资源是我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通过“译术行者”实践育人项目开展红色资源英文译介,用红色资源培根铸魂,形成“项目运作—实地调研—翻译实战—专家指导—成果运用”的实践活动范式,提升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铸魂育人工程的学理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文认为红色资源是铸魂育人的生动资源,红色资源铸魂育人要与思政工作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并与专业特色相关照。

关键词: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时代新人;译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185-04

Abstract: As the historical treasures that reflect the arduous and glorious struggle of our Party, red resources are the most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nd have special educational valu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launched practical education project to introduce red resources in English and cultivate the spirit with red resources. It has formed a practical activity paradigm of "project operation-field investigation-translation practice-expert guidance-results application", which has improved the theoretical soundness, vividnes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red resources into spiritual cultiv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t is believed that red resources are vibrant resources for spiritual cultivation. Red resourc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dhere to integrity and innovation, and be related to disciplin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red resources; spiritual cultivation; talents of new era;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practice

紅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其创造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引领时代潮流的革命者、改革者与社会主义建设者,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物态、制度、行为及心态文化产物,这些文化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1]。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载体。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举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这些重要论述为高校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的图景。如何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更好地把握时代主题、丰富教育内容、延展教育空间和提升育人质量,让新时代大学生新在“里”和“魂”,是高校必须长期加紧探索深化的重要课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党委通过“译术行者”实践育人项目开展红色资源英文译介,用好红色资源,培根铸魂,提升了新时代大学生铸魂育人工程的学理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  红色资源的特殊教育价值

(一)  红色资源有利于增进中外交流互鉴,拓展大学生国际视野

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智慧,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革命圣地是外国朋友了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窗口。可以从一个个红色地标中感受到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誓要改天换地,捍卫万里山河的豪情壮志;了解到中国革命如何开启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进程;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5]。红色文化在其生成和传承过程中均具有内在的育人属性,大学生在开展红色资源译介实践时,在与外国友人对话交流中,重温历史,追寻红色记忆,增进对外交流,汲取文化力量,同时也加强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让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训练交融发生,使学生能够升华思想、锻炼思维、拓展了国际视野。

(二)  红色资源有利于汇通中外话语,培育开放自强的平和心态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事关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步骤,是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认可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消除西方涉华负面舆论影响的中心环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6]。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7]。在直面话语斗争,在现场中外人员沟通中,通过对话交流,通过增信释疑,加强了大学生对外部环境、中外沟通交流形式的了解,对中外思维方式的理解,强化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开放平和的文化心态,培养健全人格与大国公民。

(三)  红色资源意蕴准确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传播,增进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了中国,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了解得到加强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中国文化的外译。然而现实情况为:一是部分红色场馆缺少英译文本,不方便外国友人对红色场馆内红色文化的了解;二是红色场馆存在错译、漏译现象,既有可能导致参观者对历史的误解,更无法传达红色精神和思想伟力,外宣红色文化仍处于薄弱状态。以湖北省为例,对武汉等7座城市的44处主要红色场馆进行调研考察来看,截至2023年7月,线下场馆展介内容完全译文缺失率达到36.7%,线上双语资源提供率仅为6.7%,红色场馆的英译情况有较大发展空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果,提高红色文化信息传递持续性和多样性,消除语言壁垒,有利于大学生在中外人员与人文交流中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自信。

(四)  红色资源外译有利于学生学用结合,丰富实践育人内涵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8],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重要论述精神,深化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红色资源译介耦合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对服务红色文化課程建设、红色旅游路线开发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深化了红色文化对外语类专业大学生的铸魂育人实效和专业能力提升。组织引导外语类专业学生做好红色场馆译介、推广,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有利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又能将红色资源转换为学习成长的综合素材,引导广大学子在学用结合中接受教育、长才干。同时,当前中国正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9]。引导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译介实践活动,有利于认知思维和语言技能的综合提升,培养“又红又专”外语人才。

二  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实践的活动范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党委将红色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铸魂育人工程,2019年组建“译术行者”实践团队,以关注湖北红色资源和学习红色文化为出发点,以调查了解红色资源的英文翻译情况和促进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为手段,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落脚点,进行实践探索,形成了“项目运作—实地调研—翻译实战—专家指导—成果运用”的实践活动范式。

(一)  项目运作

加强顶层设计,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指导外语学子组建“译术行者”实践团队,通过立项答辩的方式,面向英语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遴选负责人,然后进行团员招募和培训,经过选拔和培训后确定成员。成立专家指导组,并为每个团队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在教师指导和一定经费的保障下开展具体工作。

(二)  实地调研

实施“行千里、访十城、入百馆”行动,实践团队分年分批开展实地调研,采集图片和收集资料。截至2023年7月,团队成员先后实地走访调研湖北省7座城市44处红色场馆和革命旧址,采集图片资料30 000余张,与场馆负责人沟通获取场馆已有资料电子版,与参观者交流听取对展出资料外译的意见建议。

(三)  翻译实战

团队成员阅读红色文化翻译文献,深入进行党史和相关背景史料学习,将专业所学翻译相关理论知识与红色文化外译相结合,先后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英文版)》《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等资料。在指导教师培训的基础上,将收集的展馆资料和景点介绍等分组翻译,每部分内容由两组成员进行翻译,再进行两轮校译,最后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集体讨论,确定相关术语表达,形成专家指导组送审稿。

(四)  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分3个阶段进行。首先,翻译实战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为团队成员讲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其次,翻译实践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进行答疑解惑;最后,专家组对团队递交的成果送审稿进行审核,保证翻译资料的准确性,并与团队成员面对面反馈交流。

(五)  成果运用

一是完善红色场馆英文景介,将翻译成果无偿交付场馆使用,精心录制场馆重点文本和人工导览双语讲解音频,推动红色翻译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提升红色场馆的国际化水平;二是开展主题宣讲,通过学校公众号向同学们介绍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面向学院各团支部开展主题团日宣讲,引导更多学子关注红色文化国际传播;三是制作红色场馆宣传展板,在青年群体特别是国际青年学子中发起红色场馆打卡活动,引导各国青年踏上“百年党史寻访路”;四是以赛促学、以赛促践,将实践成果形成报告,积极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比赛、团中央举办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

三  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实践的增效机理

(一)  提升了铸魂育人的学理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缺乏理论说服力和现实解释力的困境,需要注重蕴含于教育内容中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逻辑,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容易陷入枯燥的说教,更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而“译术行者”项目是以红色文化翻译实践作为主体形式,“求真”“达意”的翻译标准要求学生不能满足于历史事件的表象,深刻发掘其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论真谛、辩证逻辑,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彻底的思想理论、强大的真理力量,学生真正被说服、被引导,有感悟、有觉醒,才能够在英文表述中体现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伟力。

(二)  突出了铸魂育人的生动性

项目组织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近革命遗址、走进红色场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更能给学生带来生动的体验感受,团队成员从走访调研、实战翻译,到展览宣讲,以前在课堂上难以言传口授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等,都在可看、可感的生动实践中具象为人物、故事,以及他们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某同学注意到史料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英文表述选择不同,以前不知道Chinese Communist Party(“CCP”)和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的区别,深入学习了党史后才明白,“CCP”是共产国际存在时对中国共产党的英译,强调的是党派属性,国外媒体较多选择这一称呼;而现时的官方对外英译选择“CPC”,可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国家属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奋斗的政党,这一差别彰显了在新时期对外翻译内容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三)  强化了铸魂育人的针对性

新时代大学生需将个人前途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与时代同向同行,则要求提升育人工作的针对性,需要切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作为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专业价值的发挥是其现阶段的重要人生议题和现实需求。通过翻译实战和专家指导,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明显提升,特别是在红色文化翻译上,掌握了翻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丰富了红色文化词汇量。如某学生所言:“在开展翻译前我非常担忧自己的专业能力,但正式接到任务后,内心的使命感不断鞭策我提升专业能力并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去完成工作,去为湖北红色文化走向世界添砖加瓦。”

(四)  凸显了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一是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参观调研与翻译实践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二是提升了专业能力和水平。为44处红色场馆和革命旧址纠正360余处英译错误,梳理出语言和语用层面上的7种错误类型;完成3个场馆(园)展介英译和相关术语库,制作了场馆英文语音导览音频资料。《红色路上的外语人——湖北红色景点英译现状调研》获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全国一等奖;《“译术行者”助力7城44处红色景点开启“世界之窗”——外语学子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大赛二等奖。三是扩大了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社会影响。学生实践和宣传活动,被中国日报中文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改革报和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推动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青年团队”作为党史学习案例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2021年第238期收录;2022年“译术行者”志愿服务队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項目大赛银奖。

四  红色资源铸魂育人实践的启示

(一)  红色资源是铸魂育人的生动资源

由“人”“物”“事”“场”等组成的红色资源,内容是丰富的、深刻的,形式是生动的、鲜活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容易使人产生共情。由红色资源形成的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是独特的,有助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完善人格和培养优良道德品质,以及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走入红色场馆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是展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有效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提升铸魂育人工作质量。

(二)  红色资源铸魂育人要与思政工作结合

发挥好红色资源育人功能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将红色资源育人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注重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2022年教育部、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要求,“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善用社会大课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10]。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启智润心,推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三)  红色资源铸魂育人要坚持守正创新

红色场馆研学是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重要方式,要不断挖掘和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探索红色教育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方式的不断创新、传播平台的不断扩展,要加强数字场馆和多语种数字场馆建设,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视频等讲好典型人物、纪念物故事,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参观等,切实运用新理念、新内容、新技术赋能红色资源,增强红色资源感染力,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要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构建教学内容、创新教育途径、完善运行机制,注意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

(四)  红色资源铸魂育人要与专业特色相关照

红色资源的内容、场地、环境等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从专业视角出发研究学习,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专业学习、运用相结合,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教育的价值感和获得感。如红色资源所在地的选择与当地当时的地理位置、交通、人文必然有密切的联系,相关专业学生可以从专业角度分析,不仅深化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还扩展专业知识的运用场域。红色资源外译是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基础,外语专业学生通过翻译红色文化,实现端正思想观念、提升担当能力的双重铸魂效果。

五  结束语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重要的历史使命,其首要任务是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高校培养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是党中央着眼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构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格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谋划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是社会与学校协调育人的重要方式,需要加强各方面统筹联动形成育人合力,深入开发和丰富红色资源育人的内容、方式、渠道,推动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仰、信念、信心,爭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王延光.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与教育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0(15):48-50.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6/26/c_ 1127601143.htm.

[3]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41.

[4] 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9.

[5] 外交部:欢迎各界朋友来中国革命圣地[EB/OL].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6/11/c_1127555932.htm.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316.

[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8] 文化和旅游部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关工委关于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EB/OL].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zykf/202308/t20230808_946543.html.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0] 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8/24/content_5706623.htm.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计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MX1906);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项目“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对外卖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DXS2019004)

第一作者简介:刘世勇(1970-),男,汉族,河北武邑人,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心理学、学生事务管理。

*通信作者:李海涵(1991-),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时代新人红色资源译介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