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2024-04-18沈静

高教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教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方式

摘  要: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是面向国土空间规划教学改革的创新课程,作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课程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该文介绍在该课程实践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中所做的创新探索工作,在课程组织可分为实习准备、实地考察、报告撰写和规划编制四个阶段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运用“CBL+PBL+TBL”的三轨教学方式,并强调做好师生互动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组织;CBL+PBL+TBL;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038-04

Abstract: The course of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dustrial Planning is an innovation course aimed at teaching reform for territorial space planning.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holds crucial roles in the teaching system because it combines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article presents our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ethods in the course practice. We divide into four stages in the course organization, which include internship prepar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report writing, and planning preparation. In terms of teaching methods, we use the three-track teaching method of "CBL+PBL+TBL", emphasizing the key rol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dustrial Planning;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organization; CBL+PBL+TBL; teaching method

經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是中山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以地理学为基础开办的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是顺应国土空间规划学科建设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成果之一。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规划教育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提出更多新的要求,例如要求规划院校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需增强学科对国家与地区新需求应对能力,提升学生对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所开设课程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联系区域发展需求[1-2]。因此,中山大学作为国内最早以地理学为基础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院校,结合地理学特色,2019年开始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以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为目标开展课程体系的一系列创新,新增设的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就是其中一项,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选修课之一。

一  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是经济地理学课程的拓展。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3-4]。而产业规划是描绘一个区域未来产业发展蓝图,它是建立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要素禀赋、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潜力等理性分析和经验判断基础上的[5]。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是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与产业规划的实践需求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城市规划中产业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空间组织的原理和规律,以及产业规划的编制体系和内容的实践认知,为合理有效地编制产业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的产业战略提供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

作为创新性课程,课程实践在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的课程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课程安排的54学时中,包含了36学时理论教学和18学时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侧重于经济地理中区位理论、产业集聚、全球生产体系和产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讲授[6],实践教学关注具体区域、地区、园区等产业发展、组织、布局和运营方面的情况和背后理论逻辑。从知识组织来看,课程实践是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理论知识涵盖微观、中观、宏观的产业布局特征、产业选择、产业组织和演化相关理论,与产业规划中需要对产业区位分析、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策划等指导的理论知识相契合,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评价和编制产业规划。因此,在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配合,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程实践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教学效果作用显著。以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因其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诟病,而实践教学让学生参加到课程组织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广泛采用[7-8]。特别是在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中,很多理论必须通过课程实践让学生增强兴趣,提升学习主动性。此外,课程实践教学对于组织安排、开展形式、知识点的结合和作业内容等方面都未有固定形式,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探索。因此,课程实践教学无论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创造性,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课程实践的教学组织

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的课程实践组织结合了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两个学科课程实践的特色。一方面,在课程实践中遵循地理学的地理考察传统教学方式,在选择合适调研对象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深度了解调研对象,完成调研报告;另一方面,课程实践也通过与后置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结合,帮助学生熟悉做编制产业规划调研要点、编制流程、编制方法和编制要点等,在后续课程中完成具体产业规划。探索课程实践的组织过程,一共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创新,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为课程实习准备阶段,包括选择调研对象、安排调研行程、布置调研任务等内容。其中调研对象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分别尝试了以区域为对象,涵盖多种类型产业区域调研,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以及专题调研,例如以顺德家电产业集群为调研对象,涵盖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企业的调研。安排调研行程需要与调研对象进行充分沟通,让对方能有效地配合调研工作,比如提供全面细致的讲解和专业人士的现场报告等。布置调研任务是让学生充分了解调研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调研对象很有必要,一方面由教师提前提供一些资料,另一方面也应让学生去收集调研企业相关信息,有参与性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实习准备阶段需要教师很好地组织,并做好与调研对象、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调研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第二阶段为实地调研阶段,包括集体调研和小组自由调研两种方式。其中集中调研为主要形式,主要由教师组织,由调研对象的充分介绍与指导老师的现场讲解相配合,在调研后的学生回访中,也了解到被全面讲解的地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启发了学生各种思考。小组自由调研是补充形式,主要以学生组织为主,由教师提供一些备选的调研对象,学生自己联系调研对象,自行完成调研工作,教师只起到指导作用,但从执行效果来看,由于学生习惯被动学习,自行调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反思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度介入,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和联系调研对象、编写调研提纲、把握访谈技巧等。总之,实地调研阶段是实习环节中最重要的阶段,教师良好的组织是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第三阶段为调研报告撰写阶段,采取小组作业为主的方式,要求针对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主题,如区位因子、空间布局与结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产业园区发展与运营、创新网络和全球生产网络等,结合实地调研内容完成报告。调研报告没有采取对调研地点谈感想的传统做法,而是要求学生要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写作,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调研报告工作分为提纲讨论、报告成稿和成果汇报三个阶段,提纲讨论是在明确选题后,讨论细化写作提纲,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再与教师沟通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对理论理解及其实践应用是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报告成稿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成果汇报是提供平台,让各组充分展示调研成果。因此,调研报告阶段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调研报告质量高低是检验调研工作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四阶段为产业规划编制阶段,该阶段是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全面应用。由于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大四开设了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课程,该课程是大二阶段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的后置課程,即前面课程中的所学知识将应用到后续课程中。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课程中安排2~3周时间编制区域产业规划,同时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的授课教师参与其中,指导学生对于既定区域,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完成从产业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产业选择、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教学形式以“做中学”“用中学”为主,发挥学生主导性,采取教师和学生充分面对面沟通的形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这个阶段实现了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培养学生能科学合理地编制区域产业规划能力的终极目标,是课程实践教学的高阶阶段。

三  课程实践的教学方式

在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实践的创新也需要不断地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相比理论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包括了实地考察、访谈、小组讨论和成果汇报等环节,因此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特色,探索近年来比较受推崇的“CBL+PBL+TBL”三轨教学方式。三轨教学方式分别为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方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TBL(Team-based Learning)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9-10]。“CBL+PBL+ TBL”三轨教学方式与课程实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性等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这些方式很好地与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达到很好的效果。

CBL——融合案例学习的教学模式,实地调研就是活生生的案例教学,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让学生进入具体场景中,比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更具有真实性和情景性。比如在区域产业调研中,以广州市为对象,通过参观中新知识城、广州空港经济区、乐天智谷、融创新城和花都港头村等重点和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和游憩产业等发展状况,以及创意产业园区、知识城、都市农业区和空港经济区等园区的发展与规划。又比如在顺德家电产业集群调研中,我们参观了美的总部大楼、顺德美的灯塔工厂、广东工业设计城等地区,了解设计研发、龙头企业、智能工厂等发展与运营情况,对产业集群中各产业环节的集聚与联系有更深的认识。再如在产业规划编制中,强调“假题真做”的形式,即选取实际区域来编制产业规划。这些案例教学有一定主题性,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能够很好地结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BL——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课程实践的不同阶段都设置了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有目标性。在调研准备阶段,提出在调研中应该思考的相关问题,比如在顺德家电产业集群调研中,提出“企业的全球化过程是怎样发展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对产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产业园区是如何发展、运营和企业孵化?”等问题。在实地调研中,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进行考察、访谈等,并与课堂中全球化战略、产业集群、产业园区规划和运营等知识点的相关知识对应起来。在实习报告阶段,结合产业集群、园区规划、全球化等相关主题进行报告撰写,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产业园区演变过程和产业集群升级等提出更有见地的观点。在产业规划编制阶段,从更综合的角度提出一个地区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寻找未来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实现产业发展的相关空间规划和政策建议等。不同阶段的问题设置中,从最初的专业性问题引导到最后的综合性问题启发,从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到学生自问自答,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教学中。

TBL——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课程实践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自由调研、调研报告和规划编制等各阶段的任务由4~6人小组共同完成,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完成包括讨论、访谈、报告和规划等各项任务。在调研准备阶段,小组成员分头收集调研区域和相关知识的资料,并相互分享共同学习。在实地调研阶段,例如在我们设置的自由实习中,小组成员一起实地考察、访谈和讨论。在调研报告阶段,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汇报等方式,合作完成从提纲到初稿再到终稿的报告。在规划编制阶段,更需要小组成员深度配合完成实地考察、区域分析、发展定位和战略规划等任务。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既让学生们通过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加深对事物的看法,更好地融会贯通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反馈中同学们也给予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肯定。

“CBL+PBL+TBL”三轨教学方式更强调三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在我们的课程实践中,“CBL+PBL+TBL”三种方式配合使用到实习准备、实地调研、调研报告等阶段,也对应了CBL方法中从准备案例到认识案例再到解析案例的过程,和PBL方法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同时将TBL方法中的小组学习模式贯穿到三个阶段中,完成了从小组组建、磨合到凝聚的过程。最后到规划编制阶段,是对前三个阶段的实际利用,包括准备、调研和编制规划等阶段,因为有了前面的训练,三个教学方式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执行,如图2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师生在教学中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实习准备阶段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到了调研报告阶段和规划编制阶段,发挥学生主导作用,但整个过程中师生充分沟通和合作才是课程成功的关键。

四  结束语

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作为“理论+实践”创新课程,课程实践教学是其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对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实践教学环节众多,需要教师提前进行详细安排,否则会影响教学工作进度和教学效果。二是“CBL+PBL+ TBL”三轨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融入课程实践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三是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关键作用,师生充分沟通有利于实地调研效果、调研报告和规划方案完成质量,这也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这种沟通和交流。虽然课程实践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组织、充分与学生交流、提供更多的资料等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未来的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中,我们还不需断发掘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比如用视频等手段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 黄贤金,張晓玲,于涛方,等.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107-114.

[2] 杨辉,王阳. “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J].规划师,2020(7):16-21.

[3]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李小建.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建设回顾及发展思考[J].经济地理,2022,42(3):1-9,132.

[5] 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探究性学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 张伟,凌皎姣.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探讨——以《经济地理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2):179-184.

[8] 张杰.关于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思考[J].高教学刊,2023(23):100-103.

[9] 白雪,何建艳.PBL+CBL+TBL三轨教学方式探索——以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J].高教论坛,2020(5):34-37.

[10] 王肖惠,王龙升.“PBL+CBL+TBL”三轨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以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22(22):9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地方视角下广东省产业绿色化升级的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42271181);中山大学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济地理学与产业规划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技术探索”(无编号)

作者简介:沈静(1976-),女,汉族,陕西安康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产业规划、城市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组织课程实践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谈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如何提高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项目进阶驱动的JaVaEE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探索与课程的实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唱响教学三部曲,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