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国情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2024-04-17邹李辉

新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

邹李辉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材,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通过深挖教材、变换课堂、联系生活、组织活动及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渗透。

【关键词】小学阶段 道德与法治 家国情怀 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课堂教学需要优化升级,须围绕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自身思维品质的提升。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需求,积极开展家国情怀的渗透教育,让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养成探究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1.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要。

我们要针对教材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因素进行深入的探析,从而使学生可以获得文化素养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家国情怀往往蕴含在传统文化内容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从民族统一、家国一体的角度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索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家国情怀的文化内容以及价值内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有效规范学生行为举止。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家国情怀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文化意识,养成热爱祖国与民族的观念。除此之外,将家国情怀融入具体的课程内容讲授中,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价值判断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

3.促使学生获得健全人格。

将家国情怀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思想品质上的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家国情怀意识以及民族情感,让学生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

将家国情怀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从而保障有效的教学质量水平。

1.深挖教材,展现家国情怀。

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家国情怀的具体含义是模糊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学习经验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打破一直以来单一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需要先从教材入手,帮助学生解析,促进他们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家国认知情感,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为例,在对本节课程内容进行探索学习时,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民间艺术交流会”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借助地图作为学习辅助工具,更好地感受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同时,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对民间艺术来源的讲述,带领学生去感受艺术背后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多种形式,感受家国情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更好地感受家国情怀的含义,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进行新知识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通过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问题引导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的形式,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感。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风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让学生将本地文化风俗与之进行勾连对比,引出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本地有哪些风俗习惯吗?其起源与背景是什么呢?它们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学生经历思考与讨论的环节,可以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

3.联系生活,巩固家国情怀。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完全自主学习的能力,受家庭、校园以及社会的影响较大,且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父母有着一定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探索实践的经验。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联系,结合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认知水平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要素,帮助学生构建起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课堂学习方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民族认同感。

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自己所了解的家风、家训。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快速切入主题,有更强烈的代入感和融入感,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祖辈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舍,正确地理解优秀家风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树立学习、传承家风的责任意识。

4.组织活动,激发家国情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的内容及真正含义,从而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制订活动流程的详细方案,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自主探索及深入研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及深入探究的空间,从而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第8课《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我国古代的汉字及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近汉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探索汉字的起源,了解字形和字义的演变,从而领略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获得文化传承与发展意识的提升,将家国情怀教育落到实处。

5.讨论思考,发展家国情怀。

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仅可以通过课堂讲授的过程进行,还可以在讨论评价环节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而言,教师可结合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评价环节利用创新手段进行课程方案设计,让学生加深认识与理解,将家国情怀融入到思维中,体现在行为上,刻写在个人心里。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例,在学习了教材內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你所理解的“国”和“家”是什么?二者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看似空泛,似乎超出学生的认知和语言组织能力,但是学生也有话可说。对于“国”的理解,他们会从地理范围、历史发展、物产分布、民族构成等角度回答;对于“家”的理解,他们会从家庭成员、成员职业、成员关系与责任等角度回答。综合答案,学生可形成朴素直观的“家国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加深了内容理解,更是学生思维的参与、情感的投入,最终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并获得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内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增强他们的知识形成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与生活的每个环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做事准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使其获得文化修养以及道德品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将乐县杨时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家国情怀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简析如何创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